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口苦三药
作者:曾培杰,陈创涛

苦为火之味

    脾开窍于口,脾与胃相表里,不仅脾胃的病症会反映于口,整条消化道的病症都会反映于口腔,因为整条消化道都开窍于口,但以脾胃为主。

    经常有病人反映病症时说到口苦。老师说,口苦千万不要忽视,虽然病人以为只是一个小病症,但人体任何一个病症反映在我们医生眼中都不是小症。

    我有一个亲戚,口苦了30年,一直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后来发现眼睛暴突,严重的青光眼,还有肝病,最后做了手术。所以,一个口苦,除了要早期介入治疗,防微杜渐,还要注意从五脏辨证,不能单按简单的口苦来治疗。

    你们说说看,口苦是哪里出了问题。学生们说,口苦是肝胆有热。

    《内经》称口苦为“胆瘅”,又曰:“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张氏医通》说:“此人数谋虑不决,故胆虚气上溢而口为之苦也。”

    老师说,口苦可不是寒,是火之味。按常规来说,首先要分表里。《伤寒论》里有一条,口苦,咽干,目眩,但见一症便是,便可以用小柴胡汤,很好用。

    柴胡入少阳经,火郁而发之,能把少阳胆经郁火从肌表透发出来;再加上黄芩,把多余的邪热降下去,两味药其实就解决了。半夏降阳明胃肠,凡胆汁反流性胃炎,胆胃不降,半夏直接降胆胃肠,使气下行,其苦自愈。

    如果是里证呢?偏于里证,一般都是肝胆经湿热,这种人口苦、面赤、小便黄,很明显身体告诉你,这些肝经的湿热要从小便中排出去,就要用龙胆泻肝汤,使湿热能从小便利出去。一两剂下去,病人就不口苦了,中病而止。

    我的经验是,如果口苦得特别厉害,加一味车前子,把火热之邪通过水道利出去,热清则苦味自出,非常好用。上海有家大医院,把车前子打成粉末,做成袋装茶,专门治疗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给这些病人保健服用,只要是有口苦、尿黄的就泡车前子茶喝。所谓急则治其标,效果反馈也是很好的。

小柴胡汤的灵活变通

    学生又问,很多病人早上睡醒后,觉得口苦,这该怎么治?老师说,早上口苦,一般是胆经不通畅,胆经不畅,也反映胃肠通降不畅,胃肠通降不畅,所以晚上就不能吃夜宵,甚至连晚饭最好只吃个半饱。这种口苦喝小柴胡汤肯定有效。

    如果病人口苦而痰多时,把半夏加量,只要胃气往下走,胆火就跟着下走,口苦就好了。特别是这种病人,常伴随着失眠,晚上翻来覆去睡不好觉,用上生半夏30克,既降胃气,也安眠,胃和而卧。口苦和失眠两个问题同时解决。半夏重用能够安眠。人体有上下眼皮,上眼皮属阳明胃,下眼皮属太阴脾。半夏就把上眼皮的胃气合到下眼皮的脾阴来,相当于交通阴阳,就像一个合上眼睛睡眠的象。

    如果病人口苦发热,热在肌肤,把柴胡加量,透热外出,这是“火郁发之”的道理。因为本身身体发热,热气就是想通过肌肤透出来,不过身体的正气透不出来而已,用柴胡因势利导,助它一臂之力。

    热在胸肺,黄芩加量,清上焦肺火,当然黄芩也能直接清胆火。碰到有些胆囊壁毛糙,胆囊炎的病人,我们还可以用金钱草

    如果是那种口苦伴随着胸胁痛,这是肝胆经不通畅,不通则痛,既痛且苦,我们就要打通他的肝胆经,用延胡索、穿破石、当归尾,或者金铃子散(延胡索、川楝子),配入小柴胡汤里,吃下去胸胁就不痛了。如果是下焦湿热重,舌根部垢腻,那么再配上车前子、炒薏苡仁来下利,就基本没问题了。

    还有病人伴随大便不通,阳明肠腑不降,这时单纯地调少阳胆,效果不太好,必须要经腑同治,把大黄加进去,推陈出新,让热从下面撤下,就像釜底抽薪一样,下面热不上扰,口腔中的苦之味、火之味就消除了。

    一个小柴胡汤,这样去加减出入,就能得心应手。《伤寒论》里说,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仲圣他老人家都看重灵活加减变化方药,而不是守住一个死方。但这个方的基本含义我们要理解,这就是个常规的升肝降胃、调枢机的大法。知道这个再去知常达变就好办了。

    学生又问,肝胆火旺会口苦,怎样判断病邪在肝脏还是在胆腑?

   老师说,凭脉。浮取为阳,沉取为阴。浮取为胆火,沉取为肝火。在脏,西医上常说的重度脂肪肝、血管瘤,要调肝。在腑,西医常说的胆囊息肉、胆结石,要调胆。还有在经络,肝胆经络胁下,这就要打通经脉,肝胆有邪,其气留于两腋,拍打两腋,有助于身体恢复。所以口苦的病人,只要是肝胆经不通的,你只要拍打他的两腋就有效。

    学生又问,用药上怎么选择呢?

    老师说,刚才说过了,中医用药调的是整体,把肝胆看成一个整体,胆腑以降浊为主,肝脏以升清为主,还是升清降浊的思路。所以不管是胆囊息肉,还是脂肪肝,都是一个升降问题,一个脏升腑降、肝升胆降的问题,用调整体的思路来代替局部的循环,治起病来,用起药来,就不会受万种千般的名目所拘束。

中医要有发散思维

    老师说,中医要能触类旁通,要有发散思维。由口苦你要联想到口甘怎么治,口酸怎么治,口咸怎么治,口辣怎么治,还有口中流涎怎么治,口臭又怎么治。

    原来一个口还有这么多味道,每个味道都是身体不调的反映。

    老师说,口甘是脾经有湿热。《内经》里说,治之以兰,就是用藿香、佩兰这些芳香醒脾化湿之药,使脾脏苏醒过来,口就不甘了。
    口中泛酸,中医认为大都属于肝木不能疏泄胃土,这些病人常常伴随有胃病,是因为亢盛的肝气把胃酸都带上去了。所以治疗反酸不能只看到胃,只用收敛制酸好不了,你要能看到肝,用左金丸,黄连、吴茱萸两味药而已。左金丸,只要抓住反酸、头痛或口苦,三个症状中任何两个症状存在,用上去立马就见效。
    口咸,咸为肾之味。你们想一下肾水为什么会上泛,因为封藏力不够了。《内经》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藏精就是肾的本质工作。咸味上泛,说明肾不封藏。我们会选择用五味子,五味子酸咸,能收肾水,配上龙骨、牡蛎,能把咸味收到肾下焦去,使相火不妄动,各归其位。
    临床上我们还会碰到一些病人,咳嗽,说口中有金属味道,既辛辣,又感觉奇怪,涩涩的,就像吃柿子一样,这时我们就知道要治他的肺了
    口中流涎,小孩子脾虚常见,因为小孩子脾常不足。还有就是老人坐在那里发愣的时候,口水就不住地流出来,这是老年人身体衰弱,脾虚收不住了。用上山药、芡实、白莲子就好了
    口臭呢?马桶不下水了,不但要看到马桶,更要看到下水道。口臭是最常见的要上病下治的,下面肠道堵住,中焦胃气下不去,通过消化道口往上泛便是口臭,所以降胃气还不够,芳香化浊也远远不够,釜底抽薪,让臭气下排,这是治根之法。
   口苦会治了,把酸、苦、甘、辛、咸五味都想到了,再扩充到五脏五行,你一问下去,就有底气了。中医就是这样,非常讲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早上起床后嘴巴苦,一包中成药搞定!
口干、口苦、口臭怎么办?老中医一个清热方,可以让肝气通畅
6种治疗口苦口臭的中成药
口苦(附囗辣)的中医辨证治疗、病因病机、中药配方处分
【口苦:治验一则,从脾论治】
清脾饮 治疟疾热多寒少,口苦嗌干,小便赤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