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鲍艳举临床带教医案】头晕篇

【鲍艳举临床带教医案】头晕篇①


患者情况:贾某,男,75岁。

初诊日期:2019 年 6 月 3 日。

主诉:头痛,头晕,伴胸闷、心慌 1周。

现病史:患者1周前与家人吵架后出现头痛、头晕,以两侧太阳穴处为主,伴胸闷、心慌。平素怕冷,即使三伏天仍穿着秋衣秋裤,有高血压病史,口服倍博特,现血压控制尚可,138/72mmHg。

刻下症:头痛头晕,以两侧太阳穴为主,胸闷心慌,四肢逆冷,无口干口苦,纳差,眠差,大便偏稀,小便可,舌质淡,苔略厚,脉沉细略弦。

辨证分析:头痛头晕、胸闷心慌、苔略厚,脉弦为少阳夹饮。四肢逆冷、脉沉细为血虚寒凝。

处方:四逆散合苓桂术甘汤、茯苓杏仁甘草汤、当归四逆汤加减,头痛、头晕加川芎、菊花、白芷,眠差加生龙骨、生牡蛎,腹凉、大便偏稀加干姜。

处方:柴胡 20g,麸炒枳实 10g,白芍 30g,茯苓 30g,桂枝10g,炒白术 15g,炒苦杏仁 10g,川芎 30g,菊花 30g,白芷 15g,当归 15g,细辛 3g,小通草 6g,干姜 6g,丹参 30g,生龙骨 30g,生牡蛎 30g,甘草 6g。5 剂,水煎服,日1 剂。

二诊:2019 年 6 月 13 日。

头痛、头晕已愈,仍有轻微的胸闷,手部已开始转暖。上方去川芎、菊花、白芷,纳差、苔厚加清半夏 10g、陈皮 20g、炒麦芽 30g,意合二陈汤和胃化痰,5 剂,水煎服。

后随访,无明显不适,停药。

【鲍艳举临床带教医案】头晕篇②


患者情况:张某,女,55岁。

初诊日期:2019 年 10 月 5 日。
主诉:头晕、耳鸣半月。
现病史:患者高血压病史 10 余年,长期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每日 1 片,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因好冷食,半月前出现头晕、头重如裹,伴阵发性耳鸣,眠差。
刻下症:患者晨起略口苦,饮食二便正常。舌质淡,苔水滑,脉沉。
辨证分析:患者舌质淡,苔水滑,脉沉,考虑水饮上冲至头部,引起头晕、耳鸣。用苓桂术甘汤和泽泻汤化解水饮。口苦则说明病位在少阳,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
处方:柴胡 30g,党参 15g,清半夏 15g,黄芩 10g,炙甘草 10g,生姜 10g,大枣 10g,泽泻 30g,白术 20g,茯苓 30g,桂枝 10g,生龙骨30g,生牡蛎 30g,煅磁石 20g。5 剂,水煎服,忌一切生冷辛辣食品。

3 日后,病人告知,所有症状均已消失。

【鲍艳举临床带教医案】头晕篇③


患者情况:李某,男,54岁。
初诊日期:2017年 8 月 14日。
主诉:头疼、头晕 10 余日。
现病史:患者近 10 余日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疼、头晕,伴恶心呕吐,颈部不适。曾多处进行针灸、中药、按摩、输液无效,听朋友介绍前来就诊。
刻下症:头疼,头晕,眼睛干涩,头皮发热,头部后仰或左右旋转有头晕的感觉,而且恶心呕吐,呕吐物为清水及胃中食物,颈部僵硬不适,皮肤凉,怕冷,大椎区明显,走路有轻飘飘的感觉,不敢走,心情差,口苦不干,大便干稀不调且不通畅,舌淡红,苔白腻,脉右关滑大,寸脉沉。
辨证分析:头疼,头晕,眼干涩,情绪不好,且眠差口苦,为气滞化火,热扰脑神及清窍,给予柴胡剂加减。
恶心呕吐,舌淡红,苔白腻,脉沉滑,有里饮上冲,除头晕外还有胸闷叹息,再合苓桂术甘汤加泽泻利水降逆。
处方:柴胡 18g,黄芩 12g,清半夏15g,党参 10g,生龙骨45g,生牡蛎 45g,煅磁石 45g,陈皮 30g,菊花 30g,川芎 30g,茯苓 30g,生姜3 片,大枣2枚,大黄5g,炙甘草 10g,桂枝6g,泽泻25g,白术10g。7 剂,水煎服,日1 剂,分早晚服。配合颈后针刺。
服药 3日后随访,头疼明显减轻,未发生恶心呕吐,走路头晕即清,服药后大便稀,每日两三次,第二天就通畅了,患者诉说有效,因家中有事未来诊。起初开这个处方有疑虑,桂枝会不会导致上热更加明显,但因桂枝可温阳化饮、降冲逆,所以加了 6g。本来想加白芍30g,取四逆汤之意,且止痛舒筋,但担心出现腹痛、腹泻,就未加。

【鲍艳举临床带教医案】头晕篇④

患者情况:李某,男,58 岁。

初诊时间: 2018 年 7 月 12 日。

主诉:眩晕 10 天。

现病史:患者于 10 天前值夜班时,因贪凉饮冷,次日起床后即驶晕,呕吐,遂至我院急诊就医。查体无阳性体征,颈动脉 B超显示颈动脉混合斑块形成,头颅 CT 未见明显异常,拟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良性位置发作性眩晕?予以前列地尔,舒血宁等静点 3 天,症状改善不著,又就诊于骨科门诊,考虑为椎动脉型颈椎病,予以骨科手法治疗,口服颈舒颗粒等药治疗 7 天,症状改善不明显,遂来诊。

刻下症:夜卧及翻身时眩曼发作,如坐舟船,呕吐痰涎,颈僵不舒汗出微恶风,无四逆,口中和,纳食可,胃中和,大便每日1行,质软,小便调,因眩晕已恐惧睡眠,甚是苦楚。

既往史:高脂血症病史5年。

查体:血压120/75mmHg,神清语利,心肺未见异常,腹软无压痛反跳痛,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查体:病理反射未引出。舌淡胖,苔白腻,脉沉。

辨六经:太阳太阴合病夹饮。

辨方证:苓桂术甘汤合吴茱萸汤加姜半夏。

处方:桂枝12g,苍术12g,茯苓18g,炙甘草6g,姜半夏30q,吴茱萸9g,党参12g,大枣4枚,生姜6片。5剂,水煎服,每日两次。

二诊:2018年7月17日复诊,服用汤药后当晚即可安卧,5剂后眩晕一去其九,呕吐未作,颈僵减,微恶风,舌族胖、苔白家酸轻,脉沉弦略滑。

辨方证:苓桂术甘汤加姜半夏。

处方:桂枝 12g,苍术 12g,茯苓 30g,炙甘草 6g,姜半夏30g。5剂,水煎服,每日两次。嘱其切勿贪凉饮冷。服药后病已痊愈。

【按语】

因患者为本院职工,且之前诊疗效果欠佳,接诊时多少还是有些压力,现将先辨六经继辨方证的思路还原如下。

先辨六经:

患者颈部僵硬,微恶风,初步考虑为太阳病。

结合患者刻下症,虽然有眩晕、呕吐,但无口苦、咽干等半表半里的热性表现,可以排除少阳病的可能。

患者口中和,二便调,无阳明里热证,可排除阳明病。

最后断定为太阳表虚证。

患者眩晕、呕吐痰涎,舌胖,苔白腻,脉沉,考虑为太阴病,水饮上冲。

综合考虑为太阳太阴合病夹饮。

继辨方证:

六经清晰后,选择方证。

《伤寒论》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结合临床症状,细辨符合苓桂术甘汤方证。

378 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患者因贪凉饮冷出现眩晕、呕吐痰涎,符合吴茱萸汤方证。虽不是头痛,方证对应非方症过应,强调的是病机的对应。

在《神农本草经》中记录半夏“辛平。主伤寒寒热……头眩……止汗”。“头眩”当属痰饮上冲所致的太阴病。故首诊选择苓桂术甘汤合昊茱萸汤加姜半夏。

二诊呕吐、痰涎已无,痰饮已轻,故去吴茱萸汤,改用苓桂术甘加姜半夏。

再思考:

眩晕有真武汤方证之可能,第 82 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明动,振振欲擀地者,直武汤主之”。真武汤为少阴太阴合病,与此案不符,故可排除。

眩晕有泽泻汤方证之可能,《金匮要略·痰饮咳嗽》25 条“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泽泻汤六经归属为阳明太阴合病,此案无阳明病,可排除。

从此案亦可以看出先辨六经继辨方证的重要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方医案分享:方证理论指导下的头痛医案一则
王家伟医生近期精彩医案
潘梅鸪治疗妇科病验案四则
冯世纶教授医案:新冠后遗症频出案
胡希恕柴胡桂枝汤合当归芍药散医案
苓桂术甘汤的功效与作用,苓桂术甘汤的禁忌,临床医案 | 道医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