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6.中基 · 第36讲 气与精、津液的关系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

中医基础理论 36 气与精、津液的关系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

上一节我们讲了气和血的关系,高度概括起来呢?就是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要求同学们,这个原理必须牢牢记住,这是我们讲气、血、精、津液的关系重点,接着我们往下讲。

二、气与精的关系

讲二,气与精的关系,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第一点要记住:精之与气,本自互生,就是互相化生,那具体表现为两个过程,气对精而言,气可化而为精,二、精对气而言,精也能化而为气,把这两句话总结起来,叫本自互生,它们共同物质基础,就后天而言,都是水谷精微,气与精这两者相比较,谁为主,谁为从呢?根据我们前面的定义,气是气、血、精、津液物质系统当中,最基本的、最大的概念,说血、精、津液都是由气所化生而来的,就这个意义讲,中医理论强调精乃气之子,这是李东垣的话,那就是说,精是由气所派生的,从逻辑上,是个大概念,而精呢?应该是气的下一个概念,从这个判断,这个原理,也可以从医学本身去理解,管子这句话,说精者,气之精也,这是精与气的关系。

三、气与津液的关系

第三,讲气与津液的关系,把津液换成一个字,就是气和水的关系,讲水,那么包括了有用和无用的,这里面,津液,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一、气对津的关系,也就是气与津的关系,以气为主体,气与津的关系,它包括三个内涵

气能生津:理解气能生津这样一个原理,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将气和津液放在同一物质系统而言,气是化生津液的物质基础,说气是最本原的,称之为气能生津,这是在这里面讲第一点的机制,是强调气的物质性,

要重视人体之气,它具有功能的含义,也就是说,它是物质和功能的统一,那么气通过什么机制,来完成化生津液的作用呢?气通过五脏系统的功能活动,体现出来它那个作用,而五脏功能系统活动正常,津液才能正常输布排泄,才能保证体内有足够的津液。

讲这两个机制,它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处理气和津液之间关系的时候,在异常状态下,解释病理现象,必须把两者统一起来,这是一。

第二呢?要注意从全身五脏系统功能这个角度,来调节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的异常,这再一次强调正确理解生命物质的概念,中医学的物质概念,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这里面再一次强调,既从气作为生命物质系统的最大的概念,血、精、津液都是由气所派生这个角度,从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角度,来理解它们的关系,同时又不仅仅把气理解为是一个单纯的物质概念,有别于以西方欧洲文化为中心的近代医学或者是现代医学,换句话说,西方的物质观,基于此,又强调人体之气,我们是通过功能活动来考察的,我们来考察在人的正常生命过程中,津液的正常输布和排泄,体现气的,是从功能来考察的,不是气到底是个什么结构,这就是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中医学的思维方式,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这一点要特别注意的。

气能行津

我们理解,气它本身具有推动作用,能够推动全身的津液循环往复,营周不休,体现了气的推动作用

气同样是通过它推动、促进、调节津液生成、输布、代谢的脏腑的功能,而实现气能行津的作用,我们在讲肝脏的生理功能,能够促进水液代谢里面讲到了,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就是从气能行津来说的。

气能摄津,我们第一次提到气能摄津,是在脾气统摄血液,讲阴血这个角度说的,第二次,通过讲气的固摄作用,明确提出来,气具有固摄人体内液态物质不致妄失,这样的作用,第三,同样的道理,从气,作为全身五脏六腑系统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它是通过五脏功能活动,维持正常状态下,来调节人体内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来行使其气能摄津的作用。这是第一,气与津的作用。

津与气的作用

如何来理解津与气的作用?

我们强调津能载气,津液是气的载体,为什么说津液是气的载体,这和我们前面讲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是同样的道理,津液包括在血液之中,血能载气,津液是血液的正常组成部分,因此,津液能载气,这是第一点,津对气的关系。

津能生气,为什么说津能生气呢?我们在讲气的生成的主要物质是水谷精微,津液包括在水谷精微之内,所有的精微物质统称为精微,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的物质,其中就包括津液在内,这是一。

其次,从气、血、精、津液这个物质系统,我们首先就强调,既本于气,又相互化生,从这几个方面来理解津对气的关系,一、津能生气,二、津能载气,重点记,津能载气,那么气与津的关系,与气与血的关系,从逻辑上、从它们的关系上,与它相似,你看,气对血的关系,气能生血、行血、摄血,把血换成津,就能生津、行津、摄津,说血为气之母,我们讲血能生气,能载气,把血换成津,津能生气、载气,它的立论最基本的根据,阴阳对立、统一、消长和转化,其中,津能载气,换成现代的语言,就是津液是气的载体,用这样一个原理来解释在病理情况下,剧烈的吐泻会出现一个什么现象呢?病人就会出现精神萎靡,气短懒言,强调一个气短,把这个现象叫做什么呢?叫气虚,严重叫气脱,根据这样一个原理,对前面我说的这个病理现象进行解释,中医对这个事实进行解释,又得出来一个结论,吐下之余,定无完气,说剧烈的吐下损失人体大量的津液,一定会导致机体的气不足,气虚,那就告诫医生,在固摄津液的时候,也必须保护人体之气,单纯固摄津液是不可以的,这个道理,同样实用于血和气的关系,就是血能载气,剧烈的、短期的大量失血,不仅损失了人体的血液,同时也损失了人体之气,根据这样一个事实,中医学在病理学上提提出一个概念,叫气随液脱,把这个津,换成液字,叫气随液脱,出现两个病理学的概念,将来在病机的时候,进一步讲,在这里旨在提示,我们在这儿讲它的理论意义,这个理论意义,有什么样的实践意义?在病理上有啥作用?在治疗上有啥作用?至于在病理上、治疗上的实践意义,将在病机当中,治疗最后一章,治疗原则厘面,去进一步来讲述它,将来同学们,在学方剂、中药的时候,通过药和方,进一步来理解我们上述讲的原理。

到此为止,我们讲授了气、血、精、津液这一章,气、血、精、津液,请同学们注意,这是从生命物质系统这个角度讲,它们在人体内的生命过程中,从生命的形成到出生以后,全部生命历程当中,维持正常的生命过程,它们各扮演了什么角色,从它们的物质组成,从它们的运行和分布,从它们所表现的生理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说明生命的基本物质,我们仅仅讲了气、血、精、津液,它们之间怎样从整体上统一起来,又各自地在生命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同时,与前面所学的脏象学说联系起来,通过已知的,学过的脏腑的生理功能,来论述气、血、精、津液,和脏腑的关系:(1)都是在五脏整体调节下,来发挥它们的作用。(2)气、血、精、津液分别在它们发挥生理功能的同时,又分别表达了、论述了,每一脏、每一腑在气、血、精、津液,完成生命活动这个作用的时候,它们各自产生了什么作用?何者为主?何者为次?关于血和津液的关系,就记住一句话,津血互生,仅此而已。

第四章 经络

下面我们讲第四章,经络,第四章经络,阐述经络学说的一些基本理论,将来同学们在学习经络学,临床课的针灸学,老师会进一步去论述,同学们在那里会进一步去学习,在中医基础理论这门课程当中,仅仅要求同学们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概念,最基本的原理而已,至于说经脉和络脉,具体的、详细的循行分布和各自的功能,及其表现出来的病理变化,都将在针灸学里面具体讲述,在中医基础理论这门课程当中,不作为重点学习的内容,首先讲一讲本章的目的要求:

掌握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

掌握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分布规律、表里关系,以及十二经脉气血流注次序。

掌握十二经脉的大致循行规律。

掌握寄经八脉的生理特点、循行,及其生理功能。

熟悉经络的生理功能。

了解经络学说的应用。

我们在导论里面已经讲到,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核心,在讲授脏象学说的时候,涉及到一些经络的概念,又讲到经络学说和脏象学说,一起构成了中医学的人体结构学理论,因此,什么叫做经络学说呢?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成、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气血相互关系的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学说的形成,就方法学而言,它与脏象学说完全相同,它既以形态学为基础,又不以形态学为基础,它不以形态学为基础,着重从人的生命表征、生理功能来考察,与脏象学目比,显得更加突出,这是第一点,请同学们记住,什么叫做经络学说。

第二、经络学说从古至今,都是中医理论研究当中一个重大的课题,同学们会问,经络到底是什么?自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全国的学术界,不仅仅是中医界,还包括其它的学术界,从不同的学科提出来探讨经络的本质,对经络学说,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到今天为止,提出经络本质的学说,不外以下三种学说:

神经说,人们通过动物实验或者临床研究发现,经络的循行,它的功能,和某些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有关,它的循行,某些时候,在某些部分,表现出来的路线,和神经的分布大体相当,因此,根据这些实验材料,人们得出了,它和神经有关,这就是第一个学说,经络本质是什么?是神经,神经系统。

体液说,经络的循行和分布,以及经络的功能,类似淋巴、内分泌,也有丰富的实验数据和临床数据做依据,根据所观察的现象,得出来说,经络系统是体液,在神经学说、体液学说基础上,研究者认为,单纯从神经和体液,都难以完整解释经络的循行分布和生理功能,所以提出来神经体液说,目前学术界共识,探讨经络的本质的第一个学说,大家提出来就是神经体液说,这是第三个。

能量说,就是生物物理学界,从电生理、从生物的声学,利用这些学科的技术和手段,来研究经络,包括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在生物电的脉冲上,提供一些数据,来证明经络和生物有关系,这个成果,体现在,现在有一本重要著作,就是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祝祖襄教授,经络的生物物理学,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这本书,其次,又有声学,用声学,藉助声波的传导,来看和经络循行的关系。

数十年研究的结果,把它们归纳起来,大致是以上这几种学说,至今,部分的或者很少一部分,能说明十二经脉的某一经的某一点,和神经、和体液、和能量有关,都不能够完整地阐述,经络学说的循行和生理功能,仅是给我们进一步来认识经络学说的本质,提供了一些实验数据而已,当前,国家作为一个重大的课题,从七五、八五、九五,现在是十五,都作为一个重大课题出现的,将来同学们在高年级的时候,有兴趣者,可以参与这样的科学研究,这也是中医学在现代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课题,经络学说的研究,不仅仅是中国,全世界都在研究,发达国家,早就开始研究了,我们借助于现代科学各种学科的技术和手段,目前学术界,主要是指数十年来参与经络学说现代研究的学者,正在认真去总结,四十多年经络学说研究的,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成功在什么地方,还有哪些经验教训,正在进一步探索经络学说,十五期间,今后的研究的、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也希望同学们,有兴趣者,在高年级的时候,能够参与这个讨论,跟老师进一步进入这个课题,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进一步加深对中医理论的学习,在没有讲经络学说里面,简要地、概括地介绍了一下,经络学说到目前为止,数十年研究的结果和得出的结论,初步结论,研究经络学说的难度,要比研究脏象学说更为难,所以中医学的经络学说研究,现在立足于临床研究,就看运用经络学说,运用针刺、按摩的说法,以经络学说为原理,为理论依据,它表现的手段,主要表现为针刺和按摩,着重从针刺和按摩,对目前疾病,各种疾病,哪些具有与中药相比,更具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的,从这个理论着手,来研究针刺和按摩对这些疾病的疾果,然后探讨这机制,从实践入手来研究经络的本质。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

一、经络的概念

()经脉和络脉

经络包括经脉和络脉,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先记定义,什么叫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合称,在此基础上,什么叫做经脉?什么叫做络脉?看这个表,经脉有路径的含义,在经络系统中,经络系统的主干,谓之经脉,它的特点,大体都循行于人体的深部,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线,何谓络脉?络,有网络的意思,是指经脉系统当中的细小分支,它们的分布特点,络脉与经脉相比,经脉多在人体的深部,而络脉多在人体的浅表部,就循行路径而言,经脉为经络系统的主干,多为纵行,直者为经,而络脉呢?纵横交错,网络全身,古书叫它横者为络,简单的,就是络和经相比较而言,直者为经,横者为络,它根据经络学说的理论,我们把直和横的内涵全部概括起来,那么络脉不仅仅是简单的横,这个淇包括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有网络的意思,而经脉,主要的倾向,就是纵行,这是第一个问题,讲什么叫做经络?什么叫做经脉?什么叫络脉?

()经络的含义

经脉和络脉,它们的含义、分布、循行,从总体上来,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在此基础上,现代中医理论,对经络做如下的表述,定义,要求同学们在,从构成来说,作为一个发生定义,那么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这是从这个角度来定义的,然后理解经脉和络脉的区别,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现在讲的经络的含义,第一个要素,从构成来说。第二个要素,从它的功能来定义它,这个就是现代中医理论,对经络的定义,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这是从它们的构成来定义,构成这个经络内涵的第一个内涵,第一个要素。第二,从它所执行的功能来看,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讲节人体功能的一种特殊的网络系统,这个定义,它包括的内涵,(1)经络是由什么构成的,由经脉和络脉构成的,(2)它是一个网络系统,它是一个系统,前面讲脏象学说的时候,讲脏象是一个系统,是以五脏为中心的系统,而经络学说呢?讲经络是一个系统,注意,它是一个网络系统,强调重点网络这两个字,它是一个系统,那么,它是一个什么样的系统呢?是从它功能而言的。

运行气血,运行作用,我们前面讲气、血、精、津液,在体内的循行,执行运行气、血、精、津液的,从经络学说而言,是通过经络来执行的,人体所有的营养物质、生命物质,都是通过经络运行到全身,为各脏腑执行正常的生理活动,提供营养物质的,就这个意义讲,它是运行气血,这样一个网络系统。

联络作用,它能够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也就是说联络沟通作用,起个调节人体上下内外,使人体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在讲中医学的整体观念的时候,从中医学的气、阴阳、五行学说,强调的、论证它的整体观念,气是世界万物的本原,人和天地同为一气,它们是一个整体。二、说阴阳,人体是一个阴平阳秘的统一整体,外界环境也是阴阳和合的一个整体,人与外界环境,阴阳要处于和合状态,从阴阳是宇宙的总规律的角度,论证了人的整体观念,讲五行学说,以五行的属性,将天地自然和人体,按照人体属性,一分为五,在此基础上,按照五行生克制化和五行互藏的原理,论证了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我们在讲脏象学说的时候,强调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系统的整体,强调了五脏整体观,又进一步论证了,通过五脏系统进一步来具体论证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在此,在经络学说这一章,从经络学说入手,从把经络作为一个网络系统而言,通过它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作用,论证了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学说来论证,旨在说明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这是第二个作用。

调节作用,经络有调节人体自身的阴阳,和调节人与外界环境阴阳平衡的作用,具备这样三项作用的系统,就说经络系统,而且这个经络呢,为什么说是一种特殊的系统呢?特殊,它区别于脏象,重在强调网络,注意,特殊,网络,记住,经络的含义的时候,要从现代中医基础理论定义经络,从它们的结构、组成来定义,第二,从它们的功能,记住网络系统,这就是关键词,记住,经络是网络系统,然后再往回想,它的定语,什么样的网络系统,按它的功能来定义,运行气血,就是运行生命物质,二、联络机体,就是将人体构成一个统一整体,它发挥这个作用,第三,能调节人体的内外的平衡,阴阳平衡,它具有这样的作用,根据这两个要素,组成、功能,完整地定义经络的含义。

二、经络系统

要求同学,必须记住,经络系统,包括哪些内容,大致可以分,经脉系统和络脉系统,按照我们上面讲的,经脉系统和络脉系统,先这样记,那么经脉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包括奇经八脉,包括十二经别,也包括十二经筋,也包括十二皮部,有的学者,有的教科书,把它们作为附属部分来处理的,就是经络系统以经脉和络脉为主体,经筋、经别、皮部,都作为主体的附属部分出现的,这是一种分类方法,十二经脉,后面我们再讲,要记住,手分三阴三阳,足分三阴三阳,分别记住它们的名称,十二经脉的特点,下一节我们进一步讲。

第一、它是人体生命物质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第二个特点,它与人体的脏腑有直接的络属关系,就是脏腑经络形成一个整体,它们直接互相联系,这样的关系,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就是冲任督带、跷维各二加在一起,八个脉,它的特征,将来我还进一步讲,总的来说,它有什么作用?有联络、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就是它辅助十二经脉,对十二经脉有调节作用,为什么有调节作用?将来我们下一节继续讲,主体、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在十二经脉,还有经别,就是从十二经脉别出的经脉,从十二经脉的主干当中分出的,称为经别,它的作用,加强十二经脉中的联系,记到这个程度就可以,掌握这个程度就可以,然后记住概念:什么叫经别?什么叫经筋?这个概念是最难记的,经筋定义它是一个体系,它是什么样的体系呢?是十二经脉之气,又从气来论述它了,经脉之气,我们前面讲肺主一身之气的时候讲过,讲气、血、精、津液还讲过,说真气通过脏腑之气、经络之气,而体现出来,执行它们的生理功能,体现在经络的叫经络之气,体现于十二经脉,叫十二经脉之气,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肌肉、关节的体系,称之为十二经筋,这个概念大家要特殊记忆,那么体系,什么样的体系呢?它联络肌肉、关节的体系,那么联络肌肉、关节的体系有什么特征呢?怎么形成的呢?是十二经脉之气,有结、有聚、有散、有络,通过结、聚、散、络,将肌肉、关节联系到一起,这样一个体系,叫做十二经筋,这个概念同学们要特殊记忆,这是必须掌握的。

除了要掌握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之外,十二经筋的定义,这是最难记忆的,那么十二经筋有什么作用呢?它有联缀四肢百骸,主要联系关节,有主司关节运动的作用,就是与运动有关,经筋,我们前面讲筋,具有连接关节、主司运动的作用,这要从经络学说来讲,是经筋在发挥作用,再记一个概念,叫十二皮部,十二皮部的定义,它的外延叫部位,什么部位?就是体表部位,十二皮部,就是体表部位,什么样的体表部位呢?是将十二经脉的功能活动,反应于体表的部位,换言之,按照十二经脉的循行,及其反应出的功能,都反应于体表,按照它的循行路线,及其在循行过程中反应出来的功能,大致将人体的体表,划分为十二部位,把这个体表的部位,因为划分为十二,所以称之为十二皮部,经络系统的构成,首先记住,分经脉系统和络脉系统,络脉有别络、孙络和浮络,那么别络,是由十二经脉、任脉和督脉分出的,十二经脉加上任脉和督脉,就是十四。另外还有个脾的大络,加在一起叫十五络脉,而孙络,是细小的络脉,浮络,浮现于体表的络脉,要求同学们仅仅掌握什么叫络脉,一、记住经脉的概念,二、记住络脉的概念,在特殊记忆它的定义,它的概念,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这就是我们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对同学们在经络系统,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就系统组成来说,对经络系统组成而言,要求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这一节课就到这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基础理论(通俗易懂的扫盲帖)
炁脉和经脉
漫话经络学说
中医基础理论/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十五络脉
经络的组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