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科举制度与状元丸

今天有读者点名状元丸,简单聊聊。无论过去还是现在,读书考试是寒门学子进入更高阶层的捷径之一。中医理论认为思虑过多伤脾胃,同时长期的脑力劳动也会造成用脑过度等一系列症状。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一个响亮的名字“状元”。一千三百年来,这个名字曾经风靡过整个中国大地。使千百万士子追逐着这顶桂,通过金榜挂名,步入政坛,获得升官晋级的机会。中国的老百姓把他们看做是文曲星下凡,全国震动。“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状元成为当时荣耀和显赫的代名词。

中国科举的产生,是时代的骄傲,科举意在选才,它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状元在中国历史上的政坛、文坛上都有深远的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奇特现象。

状元—历史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状元出现了,朝廷任命吏部考功员外郎申世宁主持贡举,取进士四人,第一名是孙伏伽,贝州武城(今河北南宫)人。在隋末曾考取秀才,入唐以后担任万年县法曹,是低级小官。前后1300年的科举制为历代王朝选拔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进士。今天可知的有姓有名的状元共有599人,其中唐代141人,五代十国16人,两宋118人,辽代54人,金代31人,元代32人,明代89人,清代114人,张献忠大西国1人,太平天国3人。科举史上唯一的女状元是太平天国三年(公元1853年)的傅善祥。虽然那时开科取士不是唯一的入仕之路,但也是选拔人才的主要通道,使大批天下寒士俱欢颜,浩浩荡荡的进军京都。它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权的垄断,使官场知识结构产生极大的变化,它是一大进步。

唐代实行科举制度还是初级阶段,考试科目繁琐,有常科、制科两大类90多科,同时采取分级考试制度。清朝的科举程序是:不论身份和年龄,一律都得经过童试(含县级的童试、州府的府试、省级的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的科考程序。参加乡试之前必须经过童试,取得生员资格,才能去省里参加乡试。乡试中合格者为举人。凡是经过考生所在县的县试的,就算童生,童生不算功名,但是是一种社会荣誉,往往会得到社会相应的尊重和资助。童生都具备了进入府试的资格;经过了府试的童生就取得参加省级院试的资格,省级院试过关,就取得了秀才的功名了,国家要给秀才免掉他家庭中的税赋,还要给予资助。

状元功名之乡试三年举行一次,大多在秋天考试,所以又称之为“秋闱科考”,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这样的考试,经过了乡试考试的合格者就叫做举人。会考三年举行一次,举人才有资格参加科考,经过了会试考试的合格者,就叫做贡士。贡士的名额很少,一年只有300名左右。取得了贡士功名的,其实已经获得了进士的功名,但是,他们还要参加殿试才能够最后得到这个功名,所谓的殿试,就是皇帝要在太和殿再进行一次御前考试。殿试在宋朝之前属于科考程序之一,殿试要产生重新排名,第一名就是状元、第二名叫做榜眼,第三名叫做探花,总称"鼎甲"。取得进士功名的人,国家可以直接放官,也就是可以直接选他上任做官,但还要国家派官要根据国家职官的空缺情况来定,所以,也有一些进士一生并没有做过朝廷官员。同时,也有许多8品以外的官员可以参加这样的科举考试,以获取功名去求取仕途宽广。

一登龙门,则价十倍。万人挑一的状元,可谓是人中之龙、天之骄子,其荣耀、其显赫、其尊贵,简直登峰造极。然而,真正称得上一流人物的却又屈指可数、凤毛麟角了。状元中有真才实学、卓有建树、众所周知的有王维、柳公权、陈亮、吕蒙正、王十朋、文天祥、张孝祥、翁同合等十来个人。他们是中华民族骄傲的人杰。然而,状元整体来说,却是名不符实的,其中的大多数虚有其表,相当平庸,甚至是只识几个字的白痴状元、草包状元,考试也未必能把一个人的学识水平测验出来,诗写得好,八股文做的好,未必就会做官。状元不如进士,进士不如落第举子的现象常常发生,何况状元大多是钦点的,皇帝老儿的学识水平与爱好,直接影响被点状元的素质。他们录取状元多凭自己的爱好和心情,没有一个客观标准去衡量,或以貌取人,或以名字好而被看中,不少真才实学的人被排除在外。士子争名求禄的习性却也形成了社会的阴暗面。科场作弊现象司空见惯,如夹带、冒名顶替、买枪手、窃取或买试题等层出不穷。有钱的高中,没钱的名落孙山。可见状元的录取,并非全是秉公取才。从总体上看,状元的素质低的根本原因,要归结于科举制度的弊端和官场的腐败。

【标准】

状元丸

标准来源: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六册

拼音名:ZhuangyuanWan

书页号:Z6-72

标准编号:WS3-B-1140-92

【处方】熟地黄90g,地黄60g,山茱萸(酒炙)120g,天冬60g,麦冬60g,玄参48g,五味子(醋炙)18g,人参18g,黄芪(蜜炙)90g,白术(麸炒)90g,茯苓120g,甘草48g,当归90g,丹参48g,酸枣仁(炒)60g,远志(去心甘草水炙)18g,柏子仁60g,石菖蒲 18g,莲子肉90g,桔梗48g,琥珀48g,朱砂29.3g。

【制法】以上二十二味,朱砂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琥珀研成细粉;其余熟地黄等二十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与上述琥珀、朱砂粉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80~90g 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甘、微苦。

【功能与主治】养心滋肾,健脑安神。用于心肾不足,用脑过度引起的失眠健忘虚烦多梦,心悸不安,目暗耳鸣,精神疲倦。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1 丸,一日 2次。

【贮藏】密封。

【方解】

状元丸,出自明朝龚廷贤的《万病回春》,方中君药组:熟地黄、地黄、山茱萸、人参、黄芪:滋养脾肾,益气填精,使精气足而神旺。臣药组:莲子肉、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促进水谷精微的运化和输布,使脏腑之精得以充养。其中当归、丹参:养血活血(改善微循环,提高心脑供血),而远志、石菖蒲:善祛痰浊,开心志,益智慧,通灵窍,使神清而志明。远志与石菖蒲合用其功专于治善忘,为改善记忆力必用之品。同时酸枣仁、柏子仁、琥珀、朱砂:养心定志,安神助眠:促进脏腑功能的恢复,精气的充养和精气神的相互转化。佐使药:桔梗:升清降浊,载药上行速达心脑,以达养心健脑、安神益智之效。

【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状元丸

汉语拼音:Zhuangyuan Wan

【成 份】熟地黄、地黄、山茱萸(酒炙)、天冬、麦冬、玄参、五味子(醋炙)、人参、黄芪(蜜炙)、白术(麸炒)、茯苓、甘草、当归、丹参、酸枣仁(炒)、远志(去心甘草水炙)、柏子仁、石菖蒲、莲子肉、桔梗、琥珀、朱砂。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养心滋肾,健脑安神。用于心肾不足,用脑过度引起的失明健忘,虚烦多梦,心悸不安,目暗耳鸣,精神疲倦。

【规格】每丸重9g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忌】孕妇及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注意事项】

1、服用前应除去蜡皮、料球壳;本品不可整丸吞服。

2、本品含朱砂,不宜大量服用,也不宜少量久服。

3、儿童慎用。

4、服用本品时,出现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严重者出现脓血便,少尿,无尿,尿毒症,昏迷,口腔金属味,口腔黏膜溃痛,牙龈炎,视物模糊,精神紊乱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到医院诊治。曾有人反复接触朱砂而多次出现皮肤丘疹、水疱和骚等症状。

【贮 藏】密封。

【包装】聚乙烯中药丸球壳装。每丸重9g,每盒装10丸。

【有效期】60个月

【执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六册WS3-B-1140-92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1021043

【生产企业】企业名称:北京同仁堂天然药物(唐山)有限公司

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应学一点医药学的知识,以便知道自己的身体处在一个怎样的状态。如果大家有问题,可以先关注微信公众号再留言,我看到后会第一时间回复。

【备注】

龚廷贤明代医家。字子才,号云林、悟真子。金溪(今属江西)人。父龚信,曾任太医院医官。自幼承庭训,随父习医。尝谓:良医济世,功同良相。故勤研《内经》、《难经》及金元诸家学说,久之贯通医理,遂以医鸣。临证遵古而不拘泥,治多奇中,因愈鲁藩元妃之疾,入御医院任太医。著述甚富,著有《济世全书》八卷、《寿世保元》十卷(1615年,其中名方"蟠桃丸"是明代及清代宫廷就有经典的养生秘方。)、《万病回春》八卷(1587年)、《小儿推拿秘旨》三卷(1604年)、《药性歌括四百味》、《药性歌》、《种杏仙方》四卷(1581年)、《鲁府禁方》四卷(1594年)、《医学入门万病衡要》六卷(1655年)、《复明眼方外科神验全书》六卷(1591年)、《云林神彀》四卷(1591年)等。并为其父续编成《古今医鉴》。另著《痘疹辨疑全幼录》、《秘授眼科百效全书》、《云林医圣普渡慈航》、《医学准绳》等,皆佚。子守国、守宁、侄懋官、门人吴济民,得其传,亦以医名。

龚廷贤一生行医60多年,曾言"良医济世,功与良相等",其著作丰富了中医宝库,以其实用性而数百年流传不衰,为繁荣世界医学事业作出了可贵的贡献,被称为"医林状元"。临床诊治尊古而不拘泥。

万历二十一年(1593),誉为"回天国手"。龚廷贤勤于著书立说,乐于传医术,一生著述极丰。此外还有《秘授眼科百效全书》、《痘疹辨疑全录》等。其中《小儿推拿秘旨》是我国医学史上最早的一部儿科推拿专著。《万病回春》和《寿世保元》两书流传最广,它从理论上分析病理、症状和治法,并附有方剂,还有400味药性歌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及第”解读
科举高中的豪迈诗句
回到清朝考状元?不存在的,你连状元的门儿都摸不到
古代科举考试,由童生到状元要经过哪五个阶段?
图解科举 | 状元是怎样炼成的
现在不让炒作状元,科举时代是怎么报喜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