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果炸开喜马拉雅山,把南亚暖风引入内陆,能否让西北不再干旱?

众所周知,大西北一直都是我国发展比较落后的区域。尤其是新疆青海一带,交通闭塞,人烟稀少,属于中国最不发达的区域。而关于这些地方的落后,与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这些地方大都位于干旱区,常年干旱少雨。像我国最大的县,新疆若羌,年平均降水量仅有10毫米左右,几乎是终年无雨。由于没有雨水的滋润,这里的土地变得异常贫瘠,很难承载起一个繁华的大西北。

而在印度东北部,有一个叫乞拉朋齐的地方。虽然这里只是一个不满万人的小地方,但在世界上却很出名。因为乞拉朋齐是一个雨量很充沛的地方,这里的平均降水量长期维持在2万毫米以上,被称为世界“雨极”。

乞拉朋齐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雨极”,主要得归功于印度洋上的暖湿气流。其携带的大量水汽,为乞拉朋齐提供了充沛的雨水。

所以这时候有人就在想,要是印度洋上的暖湿气流能吹过来就好了。毕竟大西北之所以会如此干旱,主要是位置太偏了。大西北位于欧亚大陆腹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无法得到海洋湿润水汽的滋润。

然而这“南汽北调”谈何容易?

在南亚次大陆和欧亚大陆之间,有着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这是印度洋暖湿气流从南亚前往大西北的必经之路。

一般我们认为,暖空气在翻越高山时,往往会形成大量的降雨。因为在地理学中,温度和海拔是成正比的,海拔越高,温度就会越低。而暖空气在爬升过程中,因为温度的降低,空气中的水汽水汽便会冷凝成液体,最终成云致雨。对于这种暖空气遇冷致雨的过程,我们一般称其为“脱水”。

很明显,“脱水”会导致暖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减少,而水汽含量则会直接影响到降雨量。所以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将会越来越少,最终导致无雨可下。一般来讲,可以形成持续性降雨的云层高度,基本都是在2000米以下。即便是那些有着较强对流环境的地方,最终的“脱水”高度也很难超过4000米。

喜马拉雅山脉作为全球最高的山脉,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很明显,这个高度对于印度洋上的暖湿气流而言,无疑是难以逾越的。虽然其携带着丰富的水汽,但因为“脱水”的缘故。这些水汽会在其翻越喜马拉雅山脉的过程中,纷纷化成雨落下。甚至还等不到暖空气到达山顶,它就已经没水了。

所以咱们如果想要把暖湿气流从南亚引到西北,首先就得解决掉横亘在中间的喜马拉雅山脉。正是这个原因,才有了“炸开喜马拉雅山脉”的说法。

关于“炸开喜马拉雅山脉”的讨论,在上世纪90年代可以说是闹得沸沸扬扬,社会各界有不少人都琢磨过这事儿。

比如在1997年,企业家牟其中就曾提了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他想给喜马拉雅山脉炸开一道口子,宽度大约是50公里,整体海拔在4000米一下。然后印度洋上暖湿气流便可以顺着这道口子,穿过喜马拉雅山脉,然后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大西北上打造成万亩良田,沙漠戈壁变成了鱼米之乡。

这样的大胆想法,如果是一个普通人说出来,大家可能不以为然,只当是某人吃饱了没事干,博人眼球罢了。但是放在牟其中的身上,那可就得两说了。

要知道牟其中这个人来头可不小,他是我国开放后的初代企业家,曾创造过“罐头换飞机”的所谓“商界传奇”,在当时的社会各界影响力颇高。所以,当牟其中提出要炸喜马拉雅山脉之后,社会上反响强烈,很快便上了“热搜”,甚至连冯小刚这样的“外行”都跑来蹭热度。

在当年他与葛优合作拍的电影《不见不散》里面,就有着这么一个相关的桥段。电影里面葛优是这么说的:

如果我们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道,甭多了,50多公里宽的口子,世界屋脊还留着,把印度洋的暖风引到我们这里来。试想一下,那我们美丽的青藏高原从此摘掉落后的帽子不算,还得变出多少个鱼米之乡?”

当然了,关于“炸开喜马拉雅山”的想法,终究只是天方夜谭,并没有得到采纳。

首先,这个工程太大了,以当时的技术条件来说,可操作性并不高。你得知道,喜马拉雅山脉可不是一堵墙,而是一道巨大的山脉,厚度最小也是200公里以上,平均海拔则是在6000米以上。

按照这个数据,哪怕只是开一道50公里宽的口子,那也得凿出一个长200公里、宽500公里以及高度约2公里的巨大空间来。这个工程量,挖一百个三峡大坝都嫌富余。

事实上,这还是在没有考虑施工难度的前提下。喜马拉雅山脉地理位置偏僻,终年积雪,雪下面则是坚硬的岩石和冻土层。总而言之,这地方交通不便不说,环境还十分恶劣,不管是工人,还是机器,都很难在那里正常施工。

不夸张地讲,如果单从施工难度来讲,“炸开喜马拉雅山”其实不比给“月球装电梯”轻松多少,王多鱼见了都不敢投。

其次,没有那个必要。喜马拉雅山脉虽然是群峦叠嶂,6000米以上的高峰比比皆是。但在那高耸的山峰之下,海拔较低的经向山谷也不是没有,而这些山谷便是大自然亲自操刀,在喜马拉雅山脉上开出的口子。

以著名的雅鲁藏布江为例,其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横贯青藏高原东南,切穿了喜马拉雅山脉,最终随着恒河一起注入印度洋。很明显,雅鲁藏布江北接青藏高原,南面孟加拉湾,为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提供了一条天然的通道。

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在孟加拉湾登陆之后,会沿着这条通道,逆江而上,穿过喜马拉雅山脉,一直升入到青藏高原东南部。而在这一过程中,暖湿气流“脱水”致雨,形成了一条长长的降雨带。而正是这条降雨带,给青藏高原东南部带来优越的气候环境条件,使得雪域高原之上,也能有江南之景。

在这条降雨带的滋润下,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流域地区气候宜人,水草丰美,非常适宜于农牧业的发展。相较而言,在青藏高原的西部地区,因为远离雅鲁藏布江降雨带,无法受到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气候环境就比较恶劣,既干旱又寒冷,非常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所以,由于有着雅鲁藏布江河谷这样的天然水汽通道存在,对于引印度洋水汽到西北这个问题,炸不炸喜马拉雅山脉其实影响并不大。

那么既然喜马拉雅山脉这只“拦路虎”解决了,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是否就可以到达西北了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毕竟在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北上之路中,可不止喜马拉雅山脉这一只“拦路虎”。

众所周知,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后面,并不是大西北,而是青藏高原。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而且青藏高原的面积非常辽阔,东西长约2800千米,南北宽约300到1500千米。在这高原之中,群山纵横,峰峦叠嶂,将那些从喜马拉雅山脉延伸而出的口子纷纷阻断。即便是雅鲁藏布江河谷这样的全球第一大峡谷,也无法贯穿而过,只能是止步于念青唐古拉山下,无法进入藏北,更不要说远处的大西北了。

事实上,曾有科学家提出过类似炸开喜马拉雅山脉的人工干预想法,即利用现代爆破技术,在念青唐古拉山脉中间,打出一道口子,从而建立起一条人工的水汽通道。从施工角度来讲,相比于炸开喜马拉雅山脉,这个想法的可行性无疑要高许多,不管是开口子,还是建隧道都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不过这个难度依旧很高,而且风险很大,当地处于地壳运动活跃区,岩石疏松 、坡积物深厚、容易引发地质灾害。

而且,这个方向有点问题,顶多是将水汽送到黄河上游,改变一下黄土高原的干旱气候。而对于更远处的新疆,那就是无能为力了。毕竟从青海到新疆,还有着重重山脉的阻隔,水汽依旧还得翻山越岭,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脱水,最终消失殆尽。

另外还有一个影响范围的问题,自然开凿也好,人工干预也罢,水汽通道的口子都不会太大。像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这种地方,其实已经是一个很大的水汽通道了,但在辽阔的青藏高原上,依旧只是一条小小的“缝隙”罢了。水汽通道过于“狭窄”,无疑会限制水汽的输送流量,从而影响其降水的范围。

简单来讲,即便是水汽建立了通道,大西北也难以受益,估计也就水汽通道周边能够有点雨水。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缺乏动力。印度洋上的暖流可没有装发动机,其之所以能够浸润陆地,主要是因为有着季风驱动。而在水汽前往大西北的道路上,因为有着喜马拉雅山脉以及青藏高原的地势阻隔,季风难以到达,无法为水汽提供驱动力。随着水汽不断朝着内陆的深入,其具备的动力便会越来越小,最终动力没有了,水汽也就不会再走了。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改造当地的整体地形。简单来讲就是,把包括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在内的所有阻隔,直接给削平了。只是这个工程难度嘛,恐怕没人接得下来哟。

总结来讲,以当前的技术手段来说,想要沿着雅鲁藏布江这条通道,把水汽引入到大西北,依旧难度极大。而且即便技术条件成熟,对于这种改变自然的大工程,也应当要慎重。毕竟大自然才是这个世界的调控者,任何环境的存在,都有着特定的规律和平衡。而作为大自然的一份子,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尽可能的去了解他,维护这样的平衡,而不是要完全自我的改造他,去打破这份平衡。如果搞得不好,那就会自食其果。

还是那句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缺口,荒原变绿洲,这个设想怎么样?
搬开大山,河流改道,两个关乎青藏高原地区的“大胆”设想
科学家建议将喜马拉雅山炸开缺口意见被否(图)
把喜马拉雅山挖开一道10公里宽的口子的可行性?
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50公里大口子,西藏真能变成绿洲?
把喜马拉雅山挖个口子,干旱的西北就真能成塞上江南吗?太天真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