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德国统一后 俾斯麦的大同盟体系

德国的统一打破了欧洲的均势局面,连德国人都不敢相信,就比如一位19世纪的德国人所说,我真的难以相信1850年一个在世界无足轻重的德邦国,居然在1871年完成统一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但是统一的德国是以削弱法国为代价,普法战争迫使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赔偿50亿法郎,因而结怨法国,惨遭失败的法国凭着对德国的仇恨,迅速进行改革发展国力,到1873年交完了赔款,结束了北方6省被德国占领的命运,并且实行义务兵制度,整顿军备打算向德国复仇。

俾斯麦对此深感不安,由此他开展外交组建了以德国为中心的大陆同盟体系,利用列强的矛盾,来达到孤立法国的目的。

西边的法国是无法结盟了,那德国必须寻求和东边俄罗斯的友谊,德国的东部处于波德平原无险可守难以阻挡俄国的入侵,这就相当于北宋无燕云十六州,华北平原无险可守最终被金所灭。

此时的俄国对德国的统一产生了惧怕,德国威胁着俄罗斯的西进,俾斯麦最怕的就是法、俄联合,德国将要两线作战,俾斯麦由此想到了奥地利,决定和奥地利联合对俄国施压,迫使俄国和德国绑在一起。此时的奥地利由于1866年普奥战争的失败,被迫和奥迪贵族妥协成为二元体的奥匈帝国,此时的奥匈帝国重心在于和俄罗斯争夺巴尔干半岛的利益,而奥匈帝国的北方是强大的德国,为了一个稳定的后方奥匈帝国需要和德国进行结盟反对俄国。

1872年奥皇来到了柏林,准备和德国结盟,而德奥的会晤让俄国十分敏感,如果德奥联合俄国的西部会处于德奥的包围之中,阻碍了自己在巴尔干扩张的利益,俄国沙皇也参加了会晤,这次会晤最终促生了1873年三皇同盟。

但是转给三皇同盟是不可靠的,从1875年的德法事件就可以看出,法国一心想要向德国复仇,俾斯麦也希望在进行一场战争彻底击败法国,来保证德国西部的安全,此时的法国远弱于德国,由此俾斯麦挑起德法矛盾,1875年的战事利于德国进攻,俾斯麦准备先发制人发动战争,但是英国不希望看到德国更加强大,破坏大陆均势的环境,而俄国也反对德国,怕德国免除了西部的威胁,进而对俄国产生威胁,为此俾斯麦只能作罢。

通过这件事让俾斯麦明白,俄国不可能和德国永远交好,他需要挑起英俄的矛盾,迫使俄国倒向德国。1875年至1878年发生的东方危机为他提供了新的机会。

所谓东方危机是列强分割土耳其(曾经的奥斯曼土耳其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占领了东南欧地区,东方危急就是围绕着东南欧而来的)欧洲遗产产生的外交危急。

说一下各方在巴尔干的利益

俄罗斯虽然在黑海取得了出海口,但被土耳其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封锁在了黑海,无法进入地中海,而土耳其在东南欧统治着南部斯拉夫各族,而俄罗斯打着解放斯拉夫旗号在巴尔干进行扩张,渴望渴望肢解吞并土耳其海峡。

奥匈帝国统治着众多巴尔干半岛北部的民族,俄罗斯在此扩张,侵害了奥匈的权力,引发本国斯拉夫人的起义由此奥匈帝国坚决反对俄罗斯在巴尔干扩张。

英国控制着埃及的苏伊士运河,是英国从地中海通向印度的交通要道,一旦俄国占领了土耳其海峡,就会对英国的航道造成威胁,侵犯英国在远东的利益。

1875年7月,巴尔干半岛的黑塞哥维纳和波斯尼亚爆发了反土耳其统治的起义。起义也引起了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的支持,一个以斯拉夫人为主体反抗土耳其的联盟形成。俄罗斯借口帮助斯拉夫人解放出兵巴尔干半岛,将兵峰推进到了离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仅有十公里的地方,土耳其被迫和俄罗斯议和,俄罗斯获得了大保加利亚的控制权,大保加利亚阻碍了奥匈帝国在巴尔干的扩张,巴尔干半岛的斯拉夫国家纷纷独立,但英国和奥匈帝国反对这个条约,并希望德国柏林召开会议进行调停,俄国由于之前在克里米亚战争被英法击败所以同意调停。

这也是俄国试探和德国友谊的一次会议,俄国觉得德国统一战争中的三次王朝我都支持你,没有在背后给你捅刀子你该支持我吧。结果就是德国为了英国的利益损害了部分俄国的利益,德国也需要英国去牵制法国,为英俄制造矛盾,迫使俄国向德国靠拢。俄国控制的大保加利亚失去了马其顿及东鲁美利亚,失去了在地中海的出海口。

奥匈获得占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进一步向巴尔干扩张。

英国取得地中海的战略要地塞浦路斯岛并建立海军基地威慑俄罗斯保护土耳其,达到阻止俄罗斯在地中海的扩张。

德国得罪了俄罗斯,而加强了德奥的关系,德奥达成同盟共同对抗俄罗斯,俄罗斯此时和英国远东有着冲突,又和德奥交恶,而俄国为了打破孤立在俾斯麦的倡导下德奥俄三皇同盟成立。

三皇同盟

法国此时又和意大利有了冲突,法国吞并了突尼斯,突尼斯和意大利的西西里岛隔海相望,威胁着意大利南部,法国和意大利接壤威胁着意大利的北部,意大利从法国收复的领土是在普法战争,德国的帮助下,为了意大利的安全,意大利和德国、奥匈帝国签订同盟条约共同对抗法国。

罗马尼亚在柏林会议把比萨拉比亚割让给俄国,为了抑制俄罗斯的扩张和德奥结盟,俾斯麦又想以此来制衡俄国。

再有就是地中海协定,英国和法国在地中海有着冲突,在俾斯麦的倡议下英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签订地中海协定阻止法国和俄国在地中海的扩张。

地中海协定

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在巴尔干的利益无法调和,由此德国和俄国签订再保险条约保持德俄的友谊。

可以说俾斯麦为了德国的安全煞费苦心,组成了庞大的外交体系,主要目的就是多交朋友少数敌人,德国的敌人只有一个法国,德、奥、意同盟是对抗法国,地中海协定是为了阻止法国在地中海的扩张。对俄国是既拉拢又威胁,地中海协定又是英、奥阻止俄国在地中海的扩张,德、奥、罗马尼亚也是对抗俄国,为了和英国搞好关系,俾斯麦甚至提出了不发展殖民的策略,因为你发展殖民地,肯定要发展海军,必然和海洋大国英国产生矛盾,英国只要不是我的敌人就行,这也是对俄国的威胁,你看我和这些国家交好,俄国你还和奥匈帝国、英国、罗马尼亚有矛盾,你如果不加入我,你就被孤立,所以你只能和我交好,这样德国就保证了东线的安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俾斯麦体系到威廉二世的世界政策的转变 德国走向一战
一战前的“再平衡”和“战略模糊”
战争的起源:欧洲中心的外扩张力
铁十字的野望(上):三皇同盟
俾斯麦外交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一战风云(战争导火索)——2、军事同盟的形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