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子像钻头一样,钻入女性体内!它“欺骗”了科学家300多年

十七世纪中期,一位名叫列文虎克的荷兰人发明了显微镜,他拿着自己的“新发明”开始对身边任何事物进行观察。

而这其中,就包括人类生命的起源--------精子。

也正是通过这一次“难以启齿”的观察,将人们对男女繁衍的研究,从“宏观”层面拉向了“微观”层面,即从大方向了解深入到细微认知。

但有一件事却是列文虎克至死都没有想到的:他所观察的这个“小蝌蚪”,竟然在后世欺骗了世人300多年。

人类被小小的细胞欺骗,这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然而事实确实如此,那人们是如何被“骗”的呢?

这还要从十七世纪的荷兰说起。

“业余”钻研,“专业”发现

1652年时,身为绸布店老板的列文虎克,为了能够观测到绸布上的细微纹路,他利用业余的时间,开始不断地打磨透镜,在这种不懈的努力下,人类第一台显微镜降世了。

列文虎克拿着显微镜去观测自己的绸布,他惊奇地发现在透镜的作用下,不仅可以观察到绸布纹路,就连布上的跳蚤都十分清晰。

眼见新发明如此新奇,列文虎克的科研之心也被勾了起来,他拿着显微镜观察起了自己身上的皮肤、汗毛,甚至是自己的精子。

然而,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在显微镜下的精子,竟然如同一些“小蝌蚪”一般,在器皿中不停地摆动,他在随后的研究报告中将其称为:

“一种有“长尾巴”和“大头”的微生小虫。”

甚至还在描述的下方,绘制了一幅简笔画,以方便后期的进一步研究。

但列文虎克毕竟只是一位绸布商人,对于学术方面并不精通,但他的老朋友格拉夫却是一位英国皇家学会的通讯会员。

在格拉夫的劝说和保举下,一篇名为《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皮肤、肉类以及蜜蜂和其他虫类的若干记录》的荷兰语论文,被送到了英国皇家学会的学术桌上。

一众皇家学者看着这冗长而又通俗化的标题,随即又看了看署名:

“列文虎克?荷兰乡下的绸布老板也会做研究了....”

如此的看法,惹得协会的众学者哄堂大笑。

然而,随着大家对文章的深入了解,笑声逐渐平息了,只剩下满堂尽是思索之色的学者,尤其是看到列文虎克对精子的研究时,众人的态度发生了180°大转变:

“好,好,这是一篇极有价值的研究报告。”

原来,在当时的学术界中,还仍未有关于“精子”的论述,列文虎克是第一位对精子进行研究的。

而且在文章的论述之中,大家可以生动形象地认识到精子是摆动向前的,其身后还有一个随摆的“尾巴”,就像在水中游泳的“蝌蚪”一般。

也正因为有了列文虎克的“精子论”以及显微镜,150年后的1825年时,女性体内的繁殖细胞----卵子被发现了。

有了精子与卵子的理论,1950年时,人类终于完成对受精卵的全部研究,这也便有了今日“人类来源于受精卵”的认知。

那既然对精子的研究如此通顺,人类又谈何被骗呢?

这就要重新说到列文虎克,以及《科学进展》杂志所发表的一篇学术研究了。

研究疏忽,“增维”解密

首先,我们要知道在前300年的理论研究中,人们对精子的认知,一直都是停留在列文虎克所述的:

“蝌蚪式摆动”

这一言论甚至延伸到随后的受精卵研究中,即精子在进入女性体内后,是左右摇摆着踏上“征程”的,这些小蝌蚪将会越过层层阻碍,最终完成与卵子的结合,形成受精卵,孕育新的生命。

而当时之所以接受了“摆动论”,主要也是将其定义为“游泳”。

因为“小蝌蚪”们的“受精”征程并不容易,期间不但要在陌生的体液中选择正确方向,还要躲过人体纤毛的阻拦。

在穿过纤毛细胞的“黑森林”后,又要经受住女性灭菌体液的考验。

而且,“大难不死”后仍不算成功,因为卵子那里还有最后的防线。

原来,卵子的外围分布着一层卵黄透明带,这是用来阻隔精子随意进入的。

这时候,精子就需要用头部接触卵子表面的透明带,释放一种可以溶解透明带物种的酶,并通过被溶解的点进入到卵细胞中,这样才能完成最终使命。

如此堪比“西天取经”的征途,使得科学家们都认为精子的“摆动论”是极其合理的,因为只有不断地摆动向前,才能完成这样逆流而上的壮举。

但2020年时,名为《科学进展》的科研期刊,发表一则学术论文,在文中表述了精子并非是最初所认为的“摆动”,而是呈螺旋式前进,犹如一个移动的钻头一般。

而且如此言论并非“空穴来风”。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数学家HermesGadêlha领导团队,运用最先进的3D显微镜对精子的运动进行观测,并通过数学理论完成建模。

最后又用一架每秒拍摄超过55000帧的高速相机,完成了对精子运动的3D构图。

在新建的精子运动3D模型中,除了发现精子是螺旋运动外,人们还发现精子其实是环绕一个看不见的轴心旋转着前进。

而且其头部和尾部是两种独立的运动机制,这一点和任何已知的三维生物游动前进方式都不一样。

这一问题直接颠覆了以往对精子运动的研究,这也证明着,人类真的被这“小蝌蚪”欺骗了足足三百年之久。

写在最后

然而,科学家们已无暇顾及“欺骗”之事,因为新的发现将意味着更广阔的研究,这其中就包括精子受精过程的重新定义,甚至可以由此展开新型人工助孕的领域研究。

科学的进程也往往就是这个样子,在无尽的“建立”与“推翻”之中,缓缓向前,这也如大家所熟知的:

“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如今再看这句话,也感觉有了新的见解,毕竟精子的3D模型不正是如此么。

不过,也正是精子的这一“复杂”式行进,才使得人类得以生生不息,这其中蕴含的科学与哲学之理,可谓无穷无尽。

参考资料:

《人类精子使用不对称和各向异性鞭毛控制来调节游泳对称性和细胞转向》--------《科学进展》

《人类精子如何真正游泳:新研究挑战了数百年的假设》--------布里斯托大学

《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皮肤、肉类以及蜜蜂和其他虫类的若干记录》-----------安东尼·凡·列文虎克

作者:雅辰 审核:小羊 校稿编辑:李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子“欺骗”科学家300多年!研究显示:精子像钻头一样螺旋前进
精子“骗了”科学家350年!研究发现:精子像钻头那样螺旋游动
精子像钻头一样旋进,会“毒害”竞争对手,像一场不公平的道具赛
关于小蝌蚪,你不知道的9个大问题
精子“欺骗”科学家300多年!研究显示:精子钻头一样螺旋前进
受精需移动15厘米,人类精子到底如何推进?科学家被骗了300多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