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拥有强大军事工业的苏联,为什么要用捷克产的飞机作为教练机?

作者:杨涵斌

冷战时期,北约空军装备了大量美式战斗机。除此之外,以英国、法国为主的北约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也保持了军用航空工业强大的自研能力,在此期间推出了海鹞、狂风、幻影F1、幻影2000等经典战斗机,并出口至西班牙、希腊、土耳其等其他北约国家,使北约空军相对保持了一种美式战机和欧式战机分庭抗礼的态势。

相比之下,苏联之外的华约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军用航空工业相对落后,其战斗机部队对苏式战斗机的依赖要明显大于西欧国家对美式战斗机的依赖。部分前华约国家,如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哈萨克斯坦,至今都仍以苏式战斗机为空军主要装备。

法国空军的幻影F1战斗机

这种依赖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二战末期,盟军就逐渐承认了苏联将东欧纳入势力范围的计划,甚至拒绝在没有苏联参与的情况下与东欧的罗马尼亚安东尼斯库政府等法西斯政权进行谈判,苏军也因此顺利接管了南至保加利亚、北迄波兰的数个东欧国家,被南斯拉夫共产党和阿尔巴尼亚共产党分别解放的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也在战后投入了苏联的怀抱。

相应的,苏联在战后给予了东欧国家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等多方位援助,东欧各国也借此大量列装了米格-15、米格-17等第一代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

米格-17

1955年华约成立后,苏联与东欧各国的军事联系更趋紧密,军事体系也完成了进一步整合。在此背景下,苏式战斗机在华约空军中的地位得到大大巩固,军事工业相对发达的捷克斯洛伐克顺势对国内航空工业结构进行了重组,把数个航空公司合并为沃多科迪飞机公司,并将其国有化,教练机、轻型运输机和轻型民用飞机自此成为研发重点。

20世纪40、50年代,在航空史上正是活塞式战斗机向喷气式战斗机的过度阶段。在米格-15等喷气式战斗机逐渐批量生产并大量服役后,华约空军亟需一款喷气式教练机以取代波-2、乌特伯-2和雅克-18等活塞式教练机训练喷气机飞行员。

沃多科迪公司于1959年推出了由英国布里斯托尔?西德利公司的“毒蛇”涡轮发动机提供动力的XL-29原型机。不过次年7月试飞的二号机换装了捷克斯洛伐克国产的M-701涡轮发动机,此后M-701成为L-29的标配发动机。1960年,XL-29在华约空军新式教练机的竞争性设计评估中战胜了苏联雅科夫列夫设计局的雅克-30和波兰航空制造集团的TS-11“火花”两款喷气式教练机。

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空军的L-29

这款被命名为“L-29”的喷气式教练机随后于1963年4月投产,很快大量列装除波兰之外的所有华约国家,主要用来培训米格战斗机飞行员。L-29性能可靠,操作维护简单,能够在混凝土和草坪跑道上起飞,包括我国在内的一批非华约国家也曾大量采购。L-29入役我军后,使我军飞行员不用飞初教6而直接进入L-29→歼教6培训流程,大大提高了歼-6、歼-7飞行员的培训效率。

另外,L-29在实战中还可以携带2枚100千克炸弹或7.62mm机枪吊舱,具备一定的战术作战能力,且经改造后可以悬挂火箭发射巢,所以常常在低技术性冲突中置身一线,执行对地攻击等任务。

不过相比起其后继机型L-39的辉煌而传奇的服役历程,服役时间更短、武备更弱、性能更加有限的L-29的实战表现要少很多。尼日利亚作家奇玛曼达·阿迪契曾在以尼日利亚内战为背景创作的小说《半轮黄日》中明确提到埃及和苏联飞行员驾驶L-29执行轰炸任务。虽然缺乏这方面的详细资料,但曾进口120架L-29教练机的埃及的确卷入了这场内战,这或许暗示L-29很有可能参加了尼日利亚内战。

捷克斯洛伐克空军的L-39,为L-29的后继机型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L-29的主要竞争对手,雅克-30重量更轻,制造成本更低。后者在25公里航程速度测试中飞出的767.308公里/小时飞行速度和16128米的飞行高度均创造了轻型喷气式飞机的世界纪录,这也表明雅克-30的飞行性能似乎并不比L-29更差。

对此,有说法认为L-29之所以能够赢下这次竞标,主要原因于苏联想要借此笼络东欧各国,保持华约内部的良好关系。尤其是在苏式战机已经主导了华约空军的情况下,苏联需要照顾拥有悠久航空器制造历史和庞大制造产业的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无论如何,L-29成为华约空军的主力教练机,正式开启了战后捷克斯洛伐克在教练机领域大展宏图的历史。

捷克历史上第一款飞机Avia B.H1,1920年首飞

在活塞式飞机时代,科学家一度认为飞机不可能超过音速。然而,第一代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的出现,拉开了喷气式飞机的序幕,也预示了不可超过音速这一“定论”的破产。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研制超音速战斗机的美国,于1953年5月25日试飞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款超音速战斗机——F-100“超级佩刀”的原型机YF-100A。

1953年11月,首批F-100入役美国空军,人类航空史自此迎来了超音速时代。在美国的压力下,苏联也迎超音速潮流而上,于1958年服役了社会主义阵营的第一款超音速战斗机——米格-21。

罗马尼亚空军的米格-21“枪骑兵”

随着米格-21的服役,最大时速仅820公里/小时的L-29在培养超音速战斗机飞行员上明显力不从心。何况,华约也缺少一款高级教练,L-29也无法满足这一需求。于是华约国家内部再次进行了新式教练机的竞标。得益于L-29的成功,拥有雄厚的教练机研制实力的沃多科迪公司在L-29的基础上,雄心勃勃地推出了一款足以载入航空史史册的经典教练机——L-39。

L-39属于配装涡轮风扇发动机的第二代教练机,其采用的AL-25TL涡扇发动机由乌克兰伊夫琴科进步机器设计局研发,推力翻了一番,耗油率和服役寿命也优于L-29。更重要的是,相比起L-29孱弱的武备,L-39的战术作战能力有了大幅度提升。

L-39家族中作为对地攻击型号的L-39ZA机身下可以配置一门苏制GSH-23双管机炮,机翼下的4个武器挂架不但可以悬挂火箭发射巢和副油箱,甚至还可以搭载R-60M近距空空导弹。2017年在俄罗斯ANNA电视台的报道画面中,就曾出现过挂载两个火箭发射巢的叙利亚政府军L-39教练机。

叙利亚空军L-39教练机

L-39于1968年11月4日首飞,1972年开始批量生产,并出口至苏联、东德、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古巴、叙利亚、柬埔寨、尼日利亚等数十个华约和非华约成员国,令人意外的是,L-39客户中居然还有西班牙这样1982年就加入了北约的西欧发达国家。

老骥伏枥的L-39,至今仍在全世界大范围服役,甚至是叙利亚、柬埔寨这类资金有限的中小国家主力机型之一。由于其巨大的服役数量和在华约空军中的标准地位,外观优美、性能性能的L-39享有“华约教练机之王”的美誉。

尽管L-29和L-39在一定程度上是出于政治原因才成为华约空军标准教练机的。但捷克斯洛伐克丰富的航空器研究经验和技术积累为其赋予的优异性能也是沃多科迪公司在两次竞标中获胜的主要原因。

捷克斯洛伐克空军的L-29

正如前文所说,苏式战斗机在华约空军的比重远大于美式战斗机在北约空军、尤其是在英法空军中的比重。华约内部即便有如罗马尼亚的IAR-95战斗机计划等非苏制战斗机或攻击机项目,也由于种种原因遭遇失败,成功者寥寥。

总的来说,由于英国、法国、西德、意大利等欧洲传统工业强国的存在,除去卢森堡、冰岛这一类军事力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国家外,北约一些国家的武器装备国产化水平,是要高于华约国家的,自然也包括空军。

在技术难度相对较低的教练机领域,捷克斯洛伐克的L-29和L-39虽然占据优势,但并非一家独大,除苏联外的华约各国,在教练机上的选择比在战斗机上的选择更为丰富,甚至可以自行研发中高级教练机作为本国专用教练机。

例如,波兰的TS-11在与L-29的竞标中失败后,内销转为波兰空军的专用教练机;南斯拉夫也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研制了G-4超海鸥教练机,并曾出口至缅甸,至今仍在缅甸空军中服役。


当然,尽管如此,这也仍然不能掩盖L-39这一经典教练机“华约教练机之王”的光彩和捷克斯洛伐克在教练机领域的深厚积淀与夺目成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色帝国的开路先锋:苏联驻东德空中集群
【原创】二战后德国空军的重生之路
西德F-84糊涂横穿东德,42架米格机没拦住,美苏震怒却让欧洲获益
小国空军志——乌兹别克斯坦空军
战斗机驾驶舱集锦
华约中仅次于苏联,盘点东德空军战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