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广设节度使也是一种迫不得已

唐睿宗景云元年(公元710年),丁酉,以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薛讷为左武卫大将军兼幽州都督,节度使之名自讷始。景云二年,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节度使开始成为正式的官职。

一直以来各方对于唐朝节度使设立的利弊众说纷纭,一些人认为节度使的设立对于唐朝而言是有利的,但也有人认为,正是节度使的设立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以及随后一百多年的藩镇割据,彻底葬送了大唐王朝。事实上唐玄宗广设节度使未尝不是一种迫不得已。


唐高宗时期


武周时期


唐玄宗时期

武周后期危险的局势

从上面三副不同时期的唐朝疆域图中,我们可以发现整个唐朝疆域在唐高宗时期达到了巅峰,但随后武周时期却缩水严重。武则天作为中国独一无二的女皇,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确实值得赞扬,但为了达到她当女皇的政治目的从而不择手段的做法却一直受到后来人的诟病,尤其是为了争夺权力,大搞酷吏政治(周兴、来俊臣等)、面首政治(薛怀义、张易之、张昌宗等)打击忠于李唐的臣子,致使唐朝内外矛盾冲突激化,以至于对内爆发了徐敬业起义,对外导致了漠北突厥复国,东北契丹李尽忠叛乱,西域安西四镇一度失守,唐朝国力大为削弱,尤其是对外斗争,东北,西北各条战线陷入严重不利局面。其后继位的唐中宗则更为昏庸无能,不仅无力解决武周后期遗留的各种问题,还被自己的老婆和女儿给联手毒死。此时的大唐已经是危机四伏。


天宝十节度使分布图

来自外部的威胁

唐朝立国近三百年,这期间也可说是灭国无数,例如突厥、高句丽、高昌等等,但始终无法彻底击败来自青藏高原的吐蕃。天宝年间,唐朝共设十镇节度使,募兵五十万,分布于东西南北各条战线上,但围绕吐蕃四周的安西、河西、陇右、剑南四镇就有兵力二十余万,天下精兵大半聚于此,从地图上更可以看出,吐蕃四周设立藩镇的密度远盛于全国其他地方,由此可见唐朝对吐蕃深深的忌惮。

趁着武周后期,唐朝国力出现的衰弱,吐蕃开始从河陇和西域两个战场不断发起边境挑衅,甚至一度占领安西四镇,东北的契丹和奚也不断袭扰,迫使唐朝的安东都护府不断内迁,此时的唐朝边境急需一种强有力的制度,扭转颓势。

战功赫赫的节度使们

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后,一方面是对内要处理武则天执政后期遗留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另一方面对外就要应对以吐蕃为代表的各个外部势力的侵犯。为了更快捷的调配各方面资源,破解唐朝自武周以来官场暮气日重的现象,李隆基让各镇节度使直接兼任了当地的营田使、黜制使、驻在州刺史等多重职务,集军、政、财各方面权力于一身,以武将驾驭文官,成功的把边疆州郡打造成了全身心服务于战争的机器。基于此,唐朝对外战争,尤其是对头等敌人——吐蕃的战争,成功逆转了攻守之势,牢牢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河陇方面。开元二年(714年)秋,陇右防御使薛讷反击吐蕃于武街(今甘肃临洮东)附近的山谷中,取得了武街之战的胜利,巩固了河陇一带的形势。开元十七年,朔方节度使李祎率军远程奔袭,一举攻下吐蕃占据的战略要地石堡城(在今青海湟源西南),并分兵据守各重要地点,拓境1000余里。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又于青海西,大破吐蕃军。开元二十六年,天宝八载(749年),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取得石堡城大捷,天宝十二载,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再攻吐蕃,克其洪济、大漠门(均在今青海共和南)等城,尽收九曲部落,一举夺取了吐蕃东进的后勤基地。至天宝十三载,唐蕃分界线已向西推进到青海湖至黄河河曲以西一线。至此,唐在河陇战场上已占明显优势。

西域方面。天宝六载(747年),行营节度使高仙芝攻下小勃律,附近依附吐蕃的20余个小国重新归附唐朝。天宝九载(750年),又攻破依附吐蕃的竭师国(今巴基斯坦奇特拉尔)。天宝十二载,节度留后封常清先后攻破大勃律(今克什米尔巴勒提斯坦)和西域东部要道上的播仙(今新疆且末)。至此,唐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取得了巨大胜利。

东北方面自从设立平卢节度使后,也成功止住了契丹和奚的进一步西进。

总的来说,唐玄宗广设节度使,在一开始也是为了形成一种强有力的制度用以打破武周后期以来边境斗争的不利局面,从这个角度来看,设立节度使也是一种迫不得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吐战争史4|唐朝吐蕃重开战,名将如云挫强敌
每次战斗都有数万人殒命的石堡城,为什么如此重要
神秘消失的古国——吐蕃(下)
大唐最猛边将:一战成神,一战成魔
天宝十节度
天宝年间十大节度使简介及人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