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探访麻城河边古村落



        麻城河为湖北省南漳县东巩镇太坪村所辖自然村落,坐落在凤凰山寨脚下,全村面积为9平方公里。村庄最迟在明代就已形成,以从江西移民的秦、李、曾、王、敖姓家族所营建,由传统民居、古山寨、宗祠庙宇遗址、农耕系统、古树名木组成,至清代中晚期至民国达到鼎盛。这里的传统民居沿麻城河为轴线零星分布,河两岸群山连绵起伏,植被良好,河谷地带农田肥沃,山清水秀,物华天宝,是鄂西北山区典型的“鱼米之乡”、“风水宝地”。

        当荆山深处处于深秋之时,我们乘大巴车,于清晨浓雾中蜿蜒穿行,来到这里,初探麻城河边古村落,欲寻麻城河村古韵味。在一个叫黄牛庄儿的村口,因接下来前往麻城河村的路窄弯道多,所以全体人员决定在此弃车,向西步行而去。

       这时,雨后初霁,浓雾渐收,光线透过山峦、大树,一条条、一缕缕洒向峡谷中的田野、村庄,温暖而湿润。

       新嫩的油菜秧苗,碧绿的农家蔬菜,扎成垛的玉米秆,连成片的山菌棚,沐浴着阳光,或露气凝霜,或翠色欲滴,或轻烟缭绕,或菇香氤氲,放眼此处的荆山峡谷,只见满目苍翠,更有地气蒸腾。心旷神怡之际,已是置身世外,神仙逍遥一般畅快!

       一路舒心感叹,尽享阳光奢糜,轻松步行约二公里后,到达一个小小的村子。据路边屋场上晾晒棉被的村妇介绍,这里是进入麻城河村的第一个小村庄王家湾。

       王家湾迎面而来的,是一片秀美清雅的竹林,竹林的后面,是一座小青瓦覆顶,墙皮剥落,红土裸露的版筑夯土的土木老建筑。最有趣的是老屋板壁上那些极具时代特色与乡土气息的标语,"大办社会主义农业""严禁非法婚姻,打击非法姘居"等等,探看在阳光里斑驳的字迹,感受在晨曦中恍惚的思绪,一时间坠入了往昔。


       在这个只有几户民居的王家屋场上,却有两株百年大树,撑起了一片历史的天空。一棵是编号090036的三级保护女贞树,已有130年树龄,依旧枝叶葱笼,枝干挺拔。另一棵是编号090035的三级保护皂荚树,至今180年生长史。据住在两棵古树边的村民,68岁的都正平介绍,近两年这棵百年皂荚树已渐渐不行了,很可惜的。在他的记忆中,多年前这棵树可粗大威武了,几个大人也合抱不住。在他的引导下,我们欣喜地发现这棵大树的树根处,居然有一个可以藏身的大洞,他说他小时候会与小朋友在这树洞中躲迷藏,心烦时,也会藏身这个洞里寻安宁……                

        离开王家湾,沿着杂树掩隐的硬化山路前行。不一会儿,遇到几位男女村民,他们正在路边一条不宽的溪流上新修石桥。一打听,原来眼前这条潺潺淌过的溪流,就是传说中的麻城河。这时节的麻城河真的好小,为了方便建桥,拦水筑坝后的桥的下游,流水几乎被稀疏的杂树林、芦苇荒草淹没了影踪。而桥的另一边因蓄水,河水变得相对宽泛,也宽不过十米。清澈宁静的水面倒影着岸边的秋叶黄菊、山林崖壁,秀美的景致在和熙阳光里随轻柔的秋风一起,带着目光延伸到河对岸更远一些的地方。在百米开外的山脚下,树林中若隐若现几间石头砌成的民居,被阳光照耀的房屋显得格外干净整洁,鲜见村民身影。据正参与建桥的村民阎德莲介绍,那是阎家湾,村子里村民不多了,因旱地的农作物总遭野猪拱食,水田又因水源不够,影响收入,所以大都搬走了,现在搭建石桥的资金是由国家补贴的,言语间,一些无奈之情如时不时吹拂而来的山风一般,让人觉得丝丝凉意,于山阴处看那阳光也变得苍白起来。  

       沿着灵秀清净的麻城河继续蜿蜒步行三百多米,在一处竖着"敖家老屋农家饭"的门前,有敖家湾的媳妇,48岁的曾宪明大姐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她很热情地向我们介绍了她所知道的敖家湾,这个湾子里现有十几户原住民,虽然盖了一些新楼房,但老房子也不少。村民们平时种植着水田旱地,收入不错,再加上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一些游客陆续进山观光,最多时一天能有几辆旅游大巴带几百人同时来游,让人蛮有盼头的。

       听说我们想了解更多传统的屋场、林木,曾大姐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带我们去到她家对面房子的背后,那里有一间土木结构,青瓦房顶,飞檐翘角,保存相当完好的传统四合院民居。屋子的主人叫敖光雷,50多岁。据他的媳妇介绍,这间屋子至少有百年以上历史。门前的稻场平整结实,场坝边的青竹园,摇曳着清风,一只挂着铃铛的小土狗,在场坝上打着圈咬自己的尾巴玩儿,叮叮当当的响铃声,让时光在这一刻变得无比悠闲自在,生动有趣。大门口的青石门槛溜光水滑,天井里的青苔色泽深重,房间的木质部分已被岁月烟尘薰染得发黑,土质的墙壁,或斑驳或陆离,尽现沧桑痕迹。虽然如此,却因墙壁窗棂上的剪纸贴画,梁柱门框上的对联福字,满满地洋溢着人情温暖与烟火气息,家的感觉在这样的房子里四合厚重,浓得化不开了。
 
       麻城河边原来几个自然村落里的小学校舍还在,坐落在敖家湾中,保存也还完好,只是整个学校师生已拆并到太坪村多年了。原来的学生教室与教师宿舍,都已转为民居,或出租办起小型加工厂。我们路过时,原来的校园空无一人,一片寂静,几乎无处再循往日学童的喧嚣之踪、涂鸦之迹,如今的山村,或许正是因为这些童声的远去而显得更加沉寂吧。        

        就在小学校旧址的背后,我们再次接近麻城河。河上一条十米见长的石桥,连结着敖家湾与秦家湾。站在这座敦厚的小石桥上,更近距离的看见小小的麻城河从脚下流过。此时此刻,我已经非常喜欢这条在我长江边的老家,充其量只能叫溪沟的小河。桥下的河水清澈见底,阳光透过水面,在河底的石子上,映下无数条水纹光斑,有无限遐思顺着窄窄的河流,与顺着水流葡蔔在水中的水草一起,低吟浅唱,轻摇慢舞一番之后,向芦苇荡向杂树林,向更远的地方流去,岸边的野菊花金灿灿地肆意蔓延开放,清芬的菊香与清澈的河水与清脆的鸟鸣一起,一派田园气息,沁人心脾。

       更让人感觉到一种乡土之上特有的气质,是我们在桥西的田间地头,遇到的一名女子。今年40岁的高菊香与丈夫王先文,与在荆州城里上大学的儿子,住在桥东那座小学的旁边。她站在高高的石头砌成的田坝上,向我们举手指认河对岸那新盖的楼房就是她的家。她告诉我们,比起在城里给人打工挣钱,她与她丈夫更愿意留在山村,耕地、养猪、种香菇木耳,一年几万元的收入已经能够轻松供给孩子完成学业,保证自己自由自在地生活,"一家人能守着自己的家园,平平安安,无欲无求地过曰子,是最舒心的。"浅笑间,素淡如菊的王菊香这样说道。  

        跨过小石桥之后,脚下便不再有水泥路。告别王菊香,沿着明显车辙压过的土路,我们来到了麻城河村中久负盛名的秦家老屋。

       秦家老屋距麻城河约300米,据资料记载,是清代晚期“秦相耀”出资修建,民国时期巡检镇乡长秦心科的私宅。        

        这栋老的屋场建筑面阔33米,进深26.8米,大小房屋约22间,东墙面砖上刻有“清光绪十七年辛卯造”,西墙面上刻有木匠“赵兴葵、黄传富”名字,在秦家老屋的西面外墙上砖刻有“瓦匠江登才造”。在秦家老屋的门外用石条和小鹅卵石铺成的路面,石条置于路面中部,石条宽约50厘米,整个路面长31米,宽3.4米,保存较为完好。整栋建筑及附属设施均保存基本较好。

        房屋坐南朝北,两进院落,主要为砖木结构,由前至后分别是前厅、过厅和后堂,前厅墙基用石块和石条叠砌,墙面用青砖修筑封檐;过厅和后堂为土坯墙封檐,屋面均覆盖小青瓦。老屋建有两个大门,西面大门也叫大大门,为主人住所,据当地老百姓讲,东、西两边墙面设有影壁,原影壁上绘有精美的图案,门楣上方“万石家风”四字,后均毁于“文革”时期。东面大门也叫小大门,为下人所住。两个大门外,都有左右分列的两条青石凳,人称“冷板凳”,据说是当年前来秦家拜访的客人需时候见之位,从中除了可窥见那时的秦家必是宾客如云,亦可从中感知些许世间的人情冷暖。我在此凳上静静的坐了不过五分钟时间,深秋里,从冰冷青石里渗出的寒气,沁入周身,久久不散,那是一种透心的寒凉……

        西面大门虽然敞开,阳光打天井照入,也是亮堂得很,但几间屋子都是铁将军把门,空无一人,我们便退身而出,来到东门。现居于东门院内的秦新会,正在阳光灿烂的天井里,为乡邻们执剪理发,那幕动人的光影,入木三分般刻入了我们的记忆,也温暖了我们初探麻城河边古村落的行程,这是数百年遗存的老屋里,最令人欣慰的画面。无论历史曾经多么辉煌,房屋曾经多么阔大,唯有人心才是当下最鲜活的律动!

       从秦家老屋出来,又西行三华里,就到了北庙湾,也叫李家屋场,这里最值得期待的,是三株古青檀树。青檀树为榆科,其材质细密而坚硬,纹理顺直,是制作家具、车轴、农具的良材,属于国家2级保护树种。北庙湾中的一株树龄已达500年以上,主干直径约2.5米,树冠直径20余米,树高约15米,此树被村民奉为神树,树下祭拜祈福的香火从不间断,那份虔诚之心,当是纯朴民风的一种捍卫吧。

       一路走来,麻城河村的村民不仅仅靠神灵庇佑,自然赐予,他们的勤劳善良,更是这一方水土滋养出的精髓。        

       途中但凡采访聊天过的村民,辞别时,他们几乎众口一词地说:姑娘,中午斗到这儿,粗茶淡饭随便弄点吃了再走吧?这乡音浓重的亲热,纯朴得如身边日月淌过的麻城河水,清纯透明,润泽心扉。在前往北庙湾的途中,遇见秦家湾一位80岁的老艺人秦心满,他出生于1936年,12岁时拜师学习划旱船技艺,后又掌握了高跷表演技艺,20岁时,又拜师舞龙灯技巧。我们是在路边偶遇这位老人的,当时急冲冲赶路的简白,无意中发现他手中正执一个极有特色的烟袋锅锅吸烟,一打听,原来这个除了烟锅处为铜质以外,整体呈暗绿色龙身状的烟袋锅锅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当他发现我们的惊喜与好奇,便又主动拉着我们,去看他家里一个祖传的大陶土罐,当问及这些老物件能否作价转售时,他直接回绝:"这个肯定不干的,这是祖上传下来的东西,咋法儿也要一代代传下去的。“      


       这些纯朴掉渣儿的言行话语,让初次走近麻城河边古村落的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里的山民,因为开门见山,出门傍水,纯净的心灵早已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所以这里的百姓,会于蜿蜒逶迤的古道边修养,会在古朴典雅的民宅里生息,会在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中,让峻秀挺拔的青山常青,让潺潺东去的河水常流,让成片连线的麻竹更秀,让遮天蔽日的古树更绿。面对如此美好的地方,我们也会带着一份回归的心情,来了,再来,续写这份原始古朴的生态画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探访襄阳南漳麻城河古村落
“杨家匠”造桥记
【红色传奇】王树声探“母” | 纪实 张昌升
千年古村落·方家河头村
一个古村落的去与留 ——江苏镇江葛村拆迁风波调查
【麒麟合创】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