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踝肱指数(ABI)测定方法及意义

踝肱指数(ABI)测定

发表者:孙蓬 

         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为一侧肢体的最高踝部压力与最高的肱动脉压之比。

 

        患者仰卧,用12 cm×40 cm气袖分别置于双侧踝部及上臂,用多普勒听诊器协助测取足背或胫前动脉、胫后动脉以及肱动脉收缩压,两者之比即为踝肱指数。正常时ABI09709709为临界值,临床上可无或仅有轻微缺血症状。踝肱指数<09可出现明显的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甚或坏疽。踝肱指数可提示患肢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一般低于06即可有静息痛。另外,踝部灌注压亦是反映肢体存活的重要指标,一般>667 kPa(50 mmHg)可以满足末梢肢体的灌注,<400 kPa(30 mmHg)时,则坏疽可能大。

 

        一般情况下,踝肱指数能大致反映下肢动脉的狭窄程度,但在糖尿病、严重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动脉壁广泛钙化,当气袖内压力超过动脉压时动脉仍不能关闭,所以测得的压力明显升高,踝肱指数也会相应升高或正常,即造成假象。某些患者同时合并上肢动脉病变,肱动脉压可能降低,也导致踝肱指数升高或正常。

 

 

Fontaine分类法

 

      Ⅰ期:患肢无明显临床症状,或仅有麻木、发凉自觉症状,检查发现患肢皮肤温度较低,色泽较苍白,足背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踝/肱指数<09。但是,患肢已有局限性动脉狭窄病变。

 

      Ⅱ期:以患肢活动后出现间歇性跛行为主要症状。根据行走后出现疼痛的最大间歇性跛行距离,分为:Ⅱa,>200m;Ⅱb,<200m。患肢皮温降低、色泽苍白更为明显,可以出现皮肤干燥、脱屑、趾()甲变形、小腿肌萎缩等现象。足背和()胫后动脉搏动消失。下肢动脉狭窄的程度与范围较Ⅰ期严重,肢体依靠侧支代偿而保持存活。

 

      Ⅲ期:以缺血性静息痛为主要症状。疼痛剧烈且为持续性,夜间更甚,迫使病人屈膝护足而坐,或辗转不安,或借助肢体下垂以求减轻疼痛。除Ⅱ期所有症状加重外,趾()腹色泽暗红,可伴有肢体远侧浮肿。动脉已有广泛、严重的狭窄,侧支循环已不能代偿静息时的血供,组织濒临坏死。

 

      Ⅳ期:症状继续加重,患肢除静息痛外,出现趾()端发黑、干瘪,坏疽或缺血性溃疡。如果继发感染,干性坏疽转为湿性坏疽,出现发热、烦躁等全身毒血症状。病变动脉完全闭塞,踝/肱指数<03。侧支循环所提供的血流,已不能维持组织存活。

 

参考《外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02,第58次印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踝肱指数(ABI)测定
【全国血管健康日】动脉硬化要测一测踝肱指数
脉管炎最佳治疗方法 脉管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大全
脉管炎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转载】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