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解密:建文帝的下落之谜,“新解”

一三九九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大兴“靖难”,以势如破竹之势直取南京。当时建文帝就在宫中放起了大火,皇后马氏也带着年幼的太子投于火中。当时建文帝欲拔剑自刎被别人劝下。这里有两种说法:一说为翰林编修程济等人救护,从地道逃出;另一说朱棣进宫后,到处收捕建文帝,最后在一片灰烬中扒出一具被烧得残缺不全、面目焦烂的尸体。然而当时就有人对朱棣说,那句烧焦的尸体就是建文帝。

那么问题就出来了:建文帝究竟是葬身火海,还是从地道逃走了?永乐年间所修之《实录》,说建文帝“已焚死”,到了清代修编《明史》时,史馆中也对朱允文以“焚死”来定论。

“焚烧致死”一说主要是当时的王鸿绪,他在其著作《明史稿.史例议》中用了大篇幅的文字来论述建文帝的死必定是焚死。孟森《明清史讲义》载:“虐杀宗藩,自遭众弃,势穷力竭,而后一死了之”。

然而也有不少人说他已经出逃。

《明史。恭闵帝本纪》中云:“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有人就以此为发端,认为既然已经出现了帝及帝后尸,也就是说,明明知道帝之所终,为何又言及“不知所终”呢?确定建文帝逃亡。过去,人们一直认为清代大学者朱彝尊也持建文帝“焚死”说的。然而,后来一查考,把建文帝“焚死”与逃亡之矛盾揭示出来的,正是朱彝尊。上引《明史。恭闵帝本纪》中的这段记载正是承袭了他所著的《曝书亭集》的。《明史。姚广孝传》中记载着这样一段史料:“十六年三月人觐,年八十有四矣,病甚不能朝,仍居广寿寺,车驾临视者再,语甚欢,赐以金唾壶,问所欲言,广孝曰:”僧溥洽系久,愿赦之。‘溥洽者,建文帝主录僧也。初,帝入南京,有言建文帝为僧遁去,溥洽知状,或言匿溥洽所,帝乃以他事禁浦洽,而命给事中胡 等遍寻建文帝,久之不可得。溥洽坐系十余年,至是帝以广孝言,即命出之。“根据这段史料,有人提出:一、如果明成祖朱棣已经得到建文帝真正的尸体的话,那他又何必坐系溥洽以求建文帝之踪迹呢?二、如果溥洽伪造其说的话,朱棣就应该以妖言罪状诛之,又何必假借其他事以久系之,而至16年不决呢?断定建文帝是逃亡了。

清代大学者钱谦益云:“以文皇帝(指朱棣)之神圣,明知孺子之不焚也,明知亡人之在外也,”钱谦益还认为,建文帝削发即为溥洽。言下之意,建文帝逃亡后隐匿起来做了僧人,“朝于黔而夕于楚”。(《有学集。建文年谱序》)凡此种种,各持一论,那么,建文帝到底是“焚死”、还是逃亡,或是隐匿为僧呢?他的下落到底如何呢?这确是一大悬案,孰能解之?

最新结论:建文帝出亡后,藏于江 苏吴县鼋山普济寺内。不多久姚广孝归隐禅寺,在姚的监护下,建文帝隐匿穹隆山皇驾庵,直到1423年病殁葬于皇驾庵后的小山坡上。

请大家多多关注“八大山人”或微信“笑谈趣史”可以和小编聊历史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建文帝的下落之谜,或许是已经找到了
明朝第一悬案, 此案经过600多年, 至今真相无从知道!
失踪的皇帝建文帝朱允炆---读《古史六案》(二)
建文帝到哪儿去了?明成祖曾派人寻找,最终知道了他的下落
揭秘:朱棣曾派胡濙寻访朱允炆,最终结果如何?
“清宫三日”,朱棣在找宫中漂亮的美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