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好诗歌(2016年4月)


 

2015年10月,《诗刊》社启动了首届“中国好诗歌”评选活动,从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的近50首“中国好诗歌”当中,优中选优,最终评出李元胜、西娃两位主奖获得者和叶丽隽、阿信、王自亮、胡桑四位提名奖获得者。盛大的颁奖典礼已于10月30日在海南陵水举行(回复中国好诗歌即可查看获奖作品)。

 

自2015年11月起,我们邀请首届“中国好诗歌”奖得主李元胜先生加入每月点评的诗人当中,与陈先发、雷平阳、潘维、臧棣一起,为我们挑选他们心中的“中国好诗歌”。欢迎广大诗友继续关注。




圣洁的一面

宇向

 

为了让更多的阳光进来

整个上午我都在擦洗一块玻璃

 

我把它擦得很干净

干净得好像没有玻璃,好像只剩下空气

 

之后我陷进沙发里

欣赏那一方块充足的阳光

 

一只苍蝇飞出去,撞在上面

一只苍蝇想飞进来,撞在上面

一些苍蝇想飞进飞出,它们撞在上面

 

窗台上几只苍蝇

扭动着身子在阳光中盲目地挣扎

 

我想我的生活和这些苍蝇的生活没有多大区别

我一直幻想朝向圣洁的一面

 

李元胜:

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完全有可能,给我们提供一个观察自己或生活的特别角度。宇向的《圣洁的一面》再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和一气呵成的抒情小品不一样——废话和小混乱,常常增加抒情小诗的魅力。冷静观察而成的诗,不仅需要犀利和精确,更需要非常好的规划,特别是在结构上。所以,从实现的过程来看,这首诗同样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

 

 

对牛弹琴

沈浩波

 

一个人,在林中,对一头牛弹琴

想想这个画面,是不是有点儿

孤独而美好呢?是不是还有点儿

隐逸的禅意呢?如果再有点阳光呢?

一头牛,在阳光下吃草

有些事情,不能说与同类听

有些事情,不需要知音,但需要

一头牛。有人对牛弹琴,有人

对老虎讲经。我喜欢对牛弹琴的人

我喜欢琴声,胜过佛经

我喜欢牛,因为它听不懂琴声

 

臧棣:

很多诗,我们只能见到一种语言的排列;这种排列也建立了某种语意的秩序,但在阅读观感上,却总让人感到内在文气的缺失。汉语诗歌的传统中讲求内在文气的通达,对词语脉络的气象有非常高的要求。这些要求,曾经被我们以现代性的名义生硬地加以忽略,但它们很可能并没有随着我们在诗的书写类型上进入现代而失效。作为一个用汉语写诗的人,他对诗的语言是否有足够的敏感,他对汉语本身的领悟是否足够自觉,就在于他如何向我们显示他的诗人的语感。一个诗人的语感,差不多也算是他的看家本领。它或许得益于一个诗人先天的语言偏爱,或许得益于他的自觉的有意识的自我养成,但其中最根本的东西,恐怕还是与诗人的直觉有关。沈浩波的诗歌语感,在当代诗人中间一直是一流的。《对牛弹琴》这首诗几乎可算作是当代诗的语感的一个范本。在这首诗中,诗人的语感偏向内心的对话,总体的语言态势也偏于汉语的口语表达。但这种口语表达,它不仅仅是对诗歌语体的一种简单的选择——比如,它不是在诗的书面语和诗的口语之间做出的那种非此即彼的取舍,它是对诗的语言情态的一种直觉的把握。语感,几乎就是诗歌的血气。一种好的语感足以保证诗思的血脉通畅。不仅如此,好的诗歌语感也可以提升诗人的意图,将诗人的意图转化为语言的氛围,从而让我们在阅读诗歌的时候,如同亲历了一种思想诞生的原始场景。

 

 

为什么

泉子

 

自从点点在两岁多那年发明出“为什么”这个词语之后

我已记不清这是她第几次运用这个词语来发布一些新的疑问了

但我记得她在上幼儿园的第一个学期,一次次在深夜哭醒

并向我们发出的质问

“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要把我生下来

我真的不想上幼儿园”

记忆中这些艰难而心烦意乱的时辰

我们夹杂着爱抚与呵斥的语无伦次的喃喃自语

一次次凸现着生命深处那共同的沮丧

我又能从这密密的钢筋水泥丛林中的

一个在深夜依然亮着灯光的窗台之上

发明出怎样的答案

是一次尘世欢娱的残余?

是将从远古迢递而来的,此刻在我们身体中流淌的血液

引向时间另一侧的至深处的隐秘的欲望吗?

还是仅仅是爱,那完全的爱

但并非全部的

并附赠这尘世如此坚固的虚无

 

潘维:

多年来,泉子的写作几乎放弃了修辞和技巧,而直接进入“情感的思想”追寻意义。这首《为什么》是他典型的风格,他用朴素的语言叙述他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感受,不停地让生命时间延续他的疑惑,他并不想解决问题,他只是通过沉浸于这种“欲望”的挣扎而呈现人的存在。如果说,莎士比亚的写作是用语言创造世界,那么,荷尔德林的写作就是一场精神修炼。无疑,荷尔德林和阿米亥引领着他。

 

 

回家

潘洗尘

 

没做过父母的人  惶惶不可终日

年复一年地在路上——回家的路

而所谓的回家  就是不停地

来来回回  这符合一个孩子的天性

 

血浓于水却无话可说

这恐怕是父母和孩子们都老了的缘故吧

清明的细雨中  我看见年近八旬的父亲

仍和我一样  佝偻着

跪在祖父的坟前磕头

再想想自己  最终也要和烟波浩渺的往事一起

安卧在这一撮黑土里

这就是我的家  我的每一个家人的家

世上所有人的家

 

忽然夜半醒来  被独坐床前的母亲

吓了一跳  母亲的眼神 

犹如五十年前  看自己怀抱里的婴儿

这一刻我暗自庆幸  到了这把岁数 

父母依然健在  自己仍是一个

来路清楚的人

 

陈先发:

当代汉诗创作正在这样一种复杂性中运行:即语言学经验的边界被大大拓展,许多诗人并以此为依托、在对生存与生活两个层面诸多微妙新领域的探索中尽显天赋。然而仍有好诗在一些“古老的核心主题”(比如亲情)上保持着深切而旺盛的感受力,潘洗尘的《回家》即为一例,它内核单纯、行进质朴、情感与情绪的传递因无阻隔而具直击人心的力量。

 

 

与母亲一起洗澡

庄凌

 

在澡堂的更衣室我迅速脱光了衣服

母亲却行动迟缓如老麻雀缩着翅膀

母亲瘦得只剩下了骨架

干瘪的乳房如空空的袋子

那些乳汁,那些粮食,那些温柔

都被时光挥霍一空

母亲年轻时也是村里的美人

在正月的戏台上与一群大姑娘跳舞

一直跳到摇曳的红高粱地里

 

母亲背对着我默默地洗着

我也把身子背过去

不敢看母亲衰老的身体

那是我的明天,隐藏着死亡的气息

“凌儿,我给你洗背”

母亲转过身来,她鸟爪一样的手指

在我光滑的肌肤上温柔地擦过

带给我一种男人抚摸时的快感

我为这种快感感到一丝羞耻

我也转过身来,给母亲洗背

心就一阵酸涩,我看见大理石的花纹

 

雷平阳:

庄凌这首《与母亲一起洗澡》,直白、冰凉,以无情的方式呈现出了难以言表的生命现实。美、爱和善被深藏,还原出来的场景彻底压住了内心仓皇的诗意。它是无字的哀歌,亦是没有声音的赞美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枣谈诗
谈谈杨黎
验诗官||谭克修诗歌语录⑥:指点新诗百年,激扬诗之奥秘!
论诗歌语言四:语感
李丰国:深入探究诗歌本质,还原诗歌之美
黄梵 | 保罗·策兰:我把命运投到你身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