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草书展获最高奖,写得却不像草书?作者错把草书当楷书来写


辽宁书法家辛宏近几年书法作品频频入选全国大展,比如获得全国第三届草书作品展佳作奖、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佳作奖、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上三等奖等,体现了他在书法创作上的实力。


他在全国第三届草书作品展上,获得佳作奖的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不是草书,而是行书,且是颜真卿外拓笔法的行书。但审视每个字形,这又的确是一幅草书作品。问题何在?


用笔没有问题。辛宏的用笔厚重饱满,行笔干净利落,侧锋取妍,中锋得力,可谓善用笔者。同时,在圆笔为主的前提下又偶然使用方笔,丰富了毛笔的表现方式。


从单个字形来看,辛宏作品的草法也没有问题,基本都是标准的草书或行草书。但审视每个字的神态,总觉得四平八稳,每个字基本都是四方形,单字所占空间都填得很满,有颜体楷书的意味,厚实有余,灵动不足。

虽然有个别字有所夸张,但不过将字形拉长而已,仍然是方形,仍然缺乏跌宕生动的姿态。如第3行的“神”字,第4行的“邪”字,虽占据两字的空间,但过于平正的结字使得其本应产生的变化消解殆尽。


辛宏此作在章法上也表现出与字法类似的共同特征,呈自我封闭的方块形。整幅字四角填满,加上落款共7行字,每行都首尾对齐,虽然第3、6行有两处行末留白,但被第1、2、4、5、7行末端整齐的边线所包围,完全失去了留白应有的空灵感。

不仅行末下线整齐,每行字的起首也完全对齐,出现了整齐的上边线。这样,整幅作品便成为类似于碑刻的章法,僵化刻板,毫无草书的狂放纵恣。


在行气上,作者大概为了避免平板,有意使每行都呈右上左下倾斜之势。造成这种斜势的方法是让每个单字都往右倾斜,这样,当一个个倾斜的字叠加起来时,整行便呈倾斜之势。

将字写斜的目的应该是为了打破上述四平八稳的结字和章法的缺陷,取得险绝生动的审美效果,这种追求是没有问题的,但追求的结果却不太理想。草书的势应该是丰富多彩、变幻莫测的。每一行的取势相互应有对比变化,而不是如辛宏这样几乎是7行平行的斜线。


看看古人的经典草书,每一行都如游龙行走,每行的走势也不拘一格,左倾右侧、颠倒淋漓,一般不会出现行与行之间平行走向的情况。而辛宏这样的安排,有山石堆砌之状,呈现出一边倒的趋势,给人以端庄有余而活泼不足的强烈印象。

当代书法中这种写法还是比较普遍的,说明当代书家对草法的继承普遍都有不足,多数人都能意识到草书的动态变化,却不知道如何变化,只能一路歪斜,在歪斜中反而出现另一种僵硬的形式,从而与草书精神相违背。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可能是作者对行书的熟悉程度更高,因此,以自己熟悉的行书观念进行草书创作,结果造成这种情况的出现。孙过庭《书谱》有云:“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可见,情性在草书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而达其性情的手段则是形质,所以形质也不可忽视。


从辛宏的作品看,他并不缺乏情性,但情性用在何处则是他存在的问题。辛宏的点画过于注意形质,而运笔使转则过于放松随意,也就是说,辛宏犯了“以使转为情性,以点画为形质”的错误,以楷书的观念写草书,因此,此幅草书越看越像行书,就不足为怪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毛笔行书书法字帖大全
拒绝把行书写僵!从4点做起
[行书]行书的特点
观佳艺术|借用书法实例来浅谈行书和草书的区别
我们一起来读《书谱》(七)
最具良心的学书练习帖,楷行草精品汇集,想不写好书法都难,好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