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谷松章、崔寒柏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作品谈起

李启明


谷松章获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银奖,我觉得实至名归。其《题汉凤鸟衔丹图》,首先让评委看到谷松章在书法上的功力;其次是显示了作者在考据、文字学及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及艺术的综合修为。如何在投稿作品中体现书法艺术综合素养和人文情怀,以此打动评委,这一点值得我们投稿者借鉴。

谷松章 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银奖作品
篆书《题汉凤鸟衔丹图》中堂

谷松章篆书《题汉凤鸟衔丹图》主要师法秦汉青铜器錾阴刻铭文,这类作品大部分是手工直接錾刻,不是铸造金文。这是两种不同的风格。直接錾刻是工匠根据器物的大小、器形和字数自由创作,天然、天趣和个性风格在錾刻时得到充分发挥,所以这一类风格更适合当代喜好篆书、崇尚个性风格者取法。谷松章这一类取法其实与其篆刻分不开,关注谷松章20多年,我一直觉得谷松章很睿智。如果大家注意观察谷松章篆刻边款,就会发现其“书从印出”。其边款取法秦汉青铜器錾刻铭文一路,书法一样照搬。在篆法和字法上谷松章驾轻就熟,不需要费工夫打磨,就能创作出一幅精美且充满古意的书法作品。这就是谷松章打通篆刻和篆书之间壁垒的高明之处,也体现其艺术融会能力和高超手段。

但将谷松章的篆书作品放大看了以后,觉得其在篆书作品中缺少支撑作品高度的笔法。细看谷松章篆书,篆法统一,不违犯;章法妥帖,不突兀;作品气息纯正,源流有之。但为什么不能打动我?原因就是用笔单一和软弱。在线条上,我们可以看到谷松章用笔速度基本上都是平均的,没有了起笔、收笔、转折的蓄势和发力,所以没有“势”的流动感,也就没有“态”的韵律感。这是谷松章接下来需要思考和探索的。

1994年,我收到谷松章寄来的一方2cm圆形印蜕“棋乐”,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谷松章鸟虫篆风格的作品,以前他一直以汉玉印风格示人。也就是从1994年开始,我看到他在鸟虫篆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博,而且在中国印坛上有了一大批追随者。在当代鸟虫篆领域,谷松章属于领军人物现在说来一点都不为过。

谷松章 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银奖作品
篆刻印屏

看谷松章这一次投稿的两件印屏,给人的感觉是篆刻作品居然还有如此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造型、高贵的气度,其雍容华贵之感太让人惊艳了。这是篆刻作品,还是巧夺天工的工艺品?这两者似乎也没有明确的界定。大匠精神创作的作品既是艺术,也是工艺。谷松章这些年已将鸟虫篆刻技艺发挥到极致,印屏中的篆刻作品已到了增一分嫌长、减一分则短的地步。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谷松章篆刻作品中工艺性增加一分,个人的篆刻情怀必然要减少一分。两件印屏中,我更加喜欢白文一路的清新素雅、端庄大气。


看崔寒柏先生的3件获奖书法作品,是在某视频网站直播完成的,我将这三段视频认认真真看了一遍,感到崔寒柏是在自由写字。

崔寒柏 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金奖作品
楷书《辛稼轩词》册(局部)

现在的书法展赛评奖,有些已经变味了,一些书法作者投稿之前要设计格式、行数、矛盾、字眼、高潮、墨色层次的变化等,都在进行书写技法的比拼。所以十一届国展征稿启事中,中国书协提出创作的16字方针“植根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这也是对目前书坛技术论思维的纠偏。而崔寒柏能在高手如林的第七届兰亭奖中获金奖,就是传统书法功力、自然书写及对书法理论的感悟,加上不过分装帧综合而来的结果。

崔寒柏是一个性情中人。有些书家喜好在书斋安安静静习字,有些书家喜好在微醺状态下挥毫,还有些书家在被人围观的情况下写字,崔寒柏属于后者。他的很多作品是视频直播时一边讲一边写就,有时还要和拍摄的人谈谈书写感受。这是刺激崔寒柏写字的外因,让他的创作有激情,有表现欲。反映到作品里,许多的字很轻松、愉快,字形变化很值得玩味,在宋人尚趣的风格中达到了某种契合,做到了意与古会。在作品的情趣上,又有今人的潇洒、跌宕,所以3件书法作品能获奖,也不意外。

崔寒柏 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金奖作品
楷书《论临帖摘录》册(局部)

在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开幕时,时任中国书协主席的苏士澍先生在致辞时说,当代书法有“高原”无“高峰”,所以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金奖空缺。崔寒柏先生获得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金奖,他能代表中国书坛目前的“高峰”吗?依笔者愚见,崔先生尚可称“高原”,还需攀登“高峰”。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比较赵孟頫和自己的书法时说道:“赵书因熟而生俗,董书因生而生秀。”我们评价书法作品高度喜欢用技术维度、历史维度、文化维度来评价。回到崔寒柏先生获得第七届“兰亭奖”的3件作品,技法完备,师古师今师造化,我觉得都不错。但作品气息不高,用笔太熟,流于浮滑,格调一般。中国历代书法大家无不是在学问上有相当造诣的学者。书法初中级阶段是技法的比拼,到了高级阶段就是书法家艺术修为的比拼了。评论者要将眼光放远、放大,首先应该看文化的维度。书家能不能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很难,也很玄,但这也是中国传统书法评论颠扑不破的真理。



编辑 ▏汪小花

供稿 ▏2021《书法报》第47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继:继承与创新永远在路上|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感怀
第七届兰亭奖入选作者作品选登(三)
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入展作品(篆隶作品)
他把中国所有书法大奖收入囊中,你不看看他是谁吗?
关注!谷松章第七届兰亭奖获奖作品集评
杜海生的篆书情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