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印海拾珍 | 第109期 齐白石刻“饱看西山”

刊头题字:辛尘

109



古人说得好:“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又说:境随心转。很可能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地方,因人为地注入太多的情感,在自己的心中,总是别出一格,这种感觉有点像情人眼里出西施。鲁迅的“三味书屋”和“百草园”,让李白“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归有光的“项脊轩”,还有让二师兄魂牵梦绕的“高老庄”······俱是如此。我们都知道,齐白石是一个很恋家乡的人(齐白石刻“岂辜负西山杜宇”),但时运不济致使常年漂泊在他乡,自从1903年第一次到达北京后,便与西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他的有生之年,齐白石看西山、画西山、无数次游览西山,创作了大量以西山为主题的画作、诗作与篆刻作品,比如下面这方“饱看西山”

印文:饱看西山

作者:齐白石


其实“饱看西山”这方印,要想出彩,极其难得,如果按常规设计印稿,势必会因为“饱看”二字笔画的繁琐,“西山”结构的疏简而造成左右失衡。白石老人通过“西”“山”二字巧妙地搭边,加重部分笔画,雄强笔意,致使左半边疏而不轻。更令人拍案叫绝的是作者把“饱”的右半边上提,致使下部留出空白,密中求疏,而后把“看”的部分笔画变得细如屈铁,致使右半部密而不重,求得整个印面的极度平衡。再统而观之,该印大疏大密,险中求平,笔画轻重得宜,不愧为一代宗师所为。

 北京西山

西山位于北京西郊,现在辟为“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地跨海淀、石景山、门头沟三区,总面积5970公顷。是太行山的一条支阜,古称“太行山之首”。宛如腾蛟起蟒,从西方遥遥拱卫着京城。因此,古人称之为“神京右臂”。

齐白石对西山是情有独钟的,曾为西山留下过大量的诗作如:《京师杂感》道:“羞人重见老僧闲,强上陶然举步艰。朱棹碧栏俱认得,曾安纸笔画西山。”又在《京师秋景图》的诗中写到:“陶然亭在西山好,且看鸦归向晚风”。陶然亭是西山的一处景点,寄萍老人也曾不惜笔墨创作了大量的画作(图一)

 图一

下面是白石山翁以西山为题创作的几方篆刻作品。

 西山虽在亦堪怜

 西山如笑笑我耶

 西山风日思君

老人家对西山的喜爱甚至曾表达过以后要埋骨于此。1957年9月去世后,最初是葬在魏公村的湖南公墓。安葬白石老人的这块墓地,也是老人十余年前自己选定的。生前曾自书的碑文——“湘潭齐白石墓”。数十年后,魏公村湖南公墓一带建起了大片居民楼。齐白石夫妇墓屡遭破坏,其后人联名致信文物部门。2013年6月底,齐白石夫妇墓迁移至北京西山东麓香山的金山陵园。似乎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安排。就这样兜兜转转、几经周折,在去世半个多世纪以后,白石老人到底还是长眠在西山。



章斌 ZHANG BIN


作者简介:章斌,1993年出生,江苏南通人,斋名悦鸣山房,专业从事少儿书法篆刻培训。现为江苏甲骨印社社员,南京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级茶艺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齐白石与西山...张德斌
齐白石精品闲章85方,值得收藏!
白石老人的篆刻
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
齐白石篆刻作品赏析
名家篆刻欣赏---齐白石 00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