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郑州大学书法学院2019级3班隶书临创结课作业展

前言


    米氏元章有云:“篆籀各随字形大小,故知百物之状,活动圆备,各各自足。”  隶书自秦始,汉盛,唐代玄宗时也喜八分,又随清代碑兴繁荣至今。

    早期隶书分为秦隶和汉隶,是古文字与今文字的分水岭。西晋书法家卫恒在《四体书势》中称:“隶书者,篆之捷也。”清代沈曾植也说:“隶者,篆之行。”篆书在书写的过程中,演变出更简洁化的“草体”即隶书。隶书比篆书更便捷纵逸,书写更为简便。所以习好隶书,上追秦籀,下启楷行。

    短短几周,闫老师以瘦劲挺健的《礼器碑》为始,循循善诱、辛勤指导,先后为我们示范讲解了《张迁碑》、《曹全碑》;看老师亲笔示范,若骏马绝尘,若长袖善舞,若虎踞峻岭,若龙息深渊……《礼器碑》、《张迁碑》、《曹全碑》……信手拈来,形神兼备,又充满新时代的气息,不落窠臼。

    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在认识上明确汉隶的审美要素,并在临摹中予以实践。包括点画中段节奏的丰富性、线质的苍茫感、活而厚的用笔、起止交代上的方与圆,字势的或平直开张、或舞动飞扬、收放与欹正、疏密节奏、体量轻重变化,以及搭接方式、虚实关系乃至常见零件的非几何化处理,等等。老师并细心讲解临创转换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基本表现手段的初步尝试,一方面要求对所临习的范本进行运用,防止下笔无来由,一方面培养改造和处理的能力,凸显表现语言,培养创作自信。

    在选帖上,不作强制性的限定,只要是汉隶经典即可。但同学们还是集中在《张迁碑》和《礼器碑》上。

    一个半月下来,我们也小有进步。今日作业展示,是题非跋,意在总结经验,今后继续努力。还请各位老师、同学、朋友予以批评指正。

                                 庚子畅月孙浩森记

指导老师:闫继翔

          

     闫继翔,1986年生于河南。现为郑州大学书法学院讲师,兼任《大学书法》杂志编辑。首都师范大学书法博士、清华大学艺术理论博士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2009年本科毕业于江南大学(教育部直属211)汉语言文学专业,2012年硕士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2016年博士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业。  2016-2018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艺术学理论博士后流动站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在《中国书法》《光明日报》《美术观察》《书法》等专业期刊发表书学理论文章二十余篇,出版个人专著《撕裂的两极——祝允明的人生与书法》《近现代中国画经典推荐丛书·陈半丁》两部。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各种比赛、展览并获奖,作品发表于各级报刊,被多家单位收藏。主持、参加“袁克文的人生与书法”等省部级科研项目。 

老师作品


学生作品及感悟

通过五周隶书临创课的学习,让我对隶书的理解又加深了许多。在之前的学习中我将大多数精力放在了《史晨碑》上,然而这学期我对风格做了一些调整,主攻临创《曹全碑》《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字迹娟秀清丽,结体扁平匀称,舒展超逸,风致翩翩,笔画正行,长短兼备,为历代书家推崇备至。清万经评云:“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隶书临创课虽然结束,但是我应该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也要多加思考,勤于练习,才能有更好的提升。

节临《曹全碑》 180×97cm

创作《稼轩诗词四首》 180×49cm


隶书感言:习字学形易,得神韵却很难。经过这段时间的隶书学习,我对这句话体会颇深,书法的神韵关乎技法,更有书写者本身的才情阅历,非一日之功,想要有所成,就要长久坚持下去。

节临《曹全碑》 138×35cm

创作 摘抄《书谱》 180×97cm


这一个多月的隶书临创学习,过的是充实而忙碌,聆听闫老师的讲解,让我收获了很多。刚开始写《张迁碑》大字过于拘谨,在闫老师悉心的指导下,现在才得以勉强打开,虽然学习时间短,但初步领略了写大字的魅力。《张迁碑》—大巧若拙,在众多的汉代碑刻中,此碑以古朴、厚重、典雅取胜,字里行间流露出率真之意,具有民间朴质之风,格调峻实稳重,堪称神品。《张迁碑》是学习汉隶的必学之碑,更是写大字隶书的不二之选。清孙退谷评其书云“书法方整尔雅,汉石中不多见者”。

节临 《张迁碑》 360 ×97cm

创作 《卜算子·咏梅》180×70cm

经过了五周的学习,不仅让我深入学习了隶书,更对隶书有了新的认识。这次课程我选择了礼器碑,此碑作为汉碑中的极品,线条沉着劲道,结字舒展放纵,体势瘦劲,整体神清气健,沉静肃穆,典雅秀丽,清超绝尘,清刚之气充溢纸面。在临摹学习中,在闫老师的严格指导下,意识到自己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结构收放、在创作时不能很好的入帖。在以后的学习中,要仔细品读字帖,做到临创结合。

节临《礼器碑》 180×97cm

创作《桃花源记》 180×97cm


通过一个多月的隶书临摹的学习,对《礼器碑》的结构和线条有了新的理解和体会。《礼器碑》整体神清气健,沉静肃穆,典雅秀丽,清超绝尘,清刚之气充溢纸面。刚开始临习时线条和结构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在闫老师的一遍遍示范中逐渐找到感觉,有了些许进步,最后能创作出一幅作品,在此次隶书临创课中收获颇丰。

节临《礼器碑》  180×97cm

 创作《游褒禅山记》 180×55cm

通过这几周对隶书的学习,对隶书有了更多的认识。尤其对于礼器碑,更是详细了解了其用笔和结构,其笔画瘦劲且有轻重变化,结体紧密又有开张舒展,可以说完整体现出隶书之美。在闫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感觉自己对隶书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以后也会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

节临《礼器碑》180×97cm

创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80×49cm

曹全碑气格高贵,是汉隶中通俗而又高雅之典范,无论是主笔还是细小点画,都有篆书点画线条之形质,在闫老师的教导下,对曹全碑有了深刻理解,闫老师不仅是授业者更是传道人,使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体会隶书的美感,在今后的学习中,将更加深入学习与研究书法,勤加练习。

节临《曹全碑》 180×97cm

创作 《辛弃疾诗两首》180×55cm

历时五个星期的隶书课结束了,首先感谢闫老师的指导,让我对隶书又有了更上一层的认识。此次学习的是礼器碑,礼器碑历来被推为隶书极则,书风细劲雄健,端严而峻逸,方整秀丽兼而有之。

节临《礼器碑》180*49cm

节临《礼器碑》180*49cm

五周,对于隶书学习的时间来说不长,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第一节课闫老师对我们隶书基础犀利的评价和细致到讲解开始这五周的学习注定是不凡的。在隶书的学习中,通过闫老师的悉心教导,我尽力摒弃集训时只临摹外形的思想,变得会通过现象看本质,真正开始慢慢理解每个字的结构,我也逐渐理解了这“要吃透十分困难“的礼器碑的用笔。感谢闫老师的耐心教诲!

节临《礼器碑》180×97cm

创作《梦游天姥吟留别》 180*49cm


清杨守敬评《礼器碑》:“寓奇险于平正,寓疏秀于严密。”五周的隶书临创课使我更加深入的理解此句。闫师教导有方,以笔法,线质,结构,章法为线索,引导我们渐渐深入。线质上以铺毫为主,在保持书写性的同时又体现出遒劲雄健,结构上突出精而密,强调收放的和谐。老师教诲我们不要盲目“抄帖”,使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后定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认真思考,先读懂,后落笔,以砚为田,笔耕不辍。

临摹《礼器碑》 180×97cm

创作《苏东坡文二则》 180×55cm


闫老师在课上说过,“要说曹全碑难度是三级,那礼器碑就是十级”,这句话让我原本就对礼器的畏惧更加牢固了。但随着一周接一周的临帖、和同学交流,越学越深入,越能体会到礼器的“骨气”与“姿态”。到了四五周时,老师不断指导我们进行结课作品的调整,我们终于能在整体上把握住礼器的风貌。虽然这次结课作品小有遗憾,不过从“零”到“创作”已经为五周的学习提交了一份完整的答卷。结课虽结、学习未止,继续修习、打破求知。

节临《礼器碑》180*90cm

      创作《扬州慢·暗香·疏影》180*90cm

礼器碑书风细劲雄健,端严而峻逸,方整秀丽兼而有之,碑之后部及碑阴更是精彩之处,飘逸多姿,纵横迭宕,历来为书家所重,攻汉隶者,当以《礼器》为先。通过这次学习我力求形成《礼器碑》取势颐盼,体态优美富有生命力有机整体的状态。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相信只要我们付出了努力就终有所获。

 节临《礼器碑》180x97cm

    节临 赵壹《非草书》 180x97cm


这一个月隶书临创课我着重练习了《礼器碑》,《礼器碑》笔画瘦劲,细而不弱,提按少变,结体变化丰富。字势端庄而不拒险奇,结构严谨而不失疏简,横势妥帖,纵势挺拔。其用笔中锋为主,重提轻按,裹锋前行,铺毫作势。我在学习过程中着重注意调整字形结构,规范字的大体结构,在练习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线条质量,纠正不合适的用笔,在闫继翔老师的指导和纠正下也有了些许进步,但仍有不足之处和进步的空间,上课时间有限,我会在今后的练习之中,充分运用课上所学的知识,争取在隶书临创上有大的进步!

节临《礼器碑》 180x48cm

节临《礼器碑》 180x55cm


此次隶书临创,五周已过,感悟颇深,闫老师教导有方,对礼器的感受又进了一步,以前常写曹全,流媚尚有,却不得全意,用笔不纯,结构欠缺的多,应当勤思苦练,这次转战礼器,大有不同,些许共鸣让我体会到书写的快乐,但仍需努力,礼器方圆笔兼备,瘦硬中兼柔韧,圆融中有分寸,结构严谨。虽练习时间不长,却仍旧感慨其用笔之精妙,日后还得多加体会,抓紧时间加油“整”! 

节临《礼器碑》180x97cm

创作 《蜀道难》180x70cm


本次隶书临创课程针对礼器碑进行了深入的学习。此碑是汉隶的极致,精妙峻逸,中正典雅,法度森严,飘逸而不失沉着。闫老师多次强调其线条与结构缺一不可,空间布局与重心的稳固,骨力通达,清劲秀雅。

节临 《礼器碑》180x97cm

创作 《文心雕龙·神思》180x48cm

和闫老师学习隶书以来,收获颇多。学隶书须学汉隶,学汉隶则以东汉碑刻隶书为正宗,这是历代书家的共识。而礼器碑是一件书法艺术性很高的作品,历来被推为隶书极则。书风细劲雄健,端严而峻逸,方整秀丽兼而有之。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懂得了如何将笔画写的更实以及更加生动 ,对礼器碑的结构有了新的认识,在空间上更有体会,并且在章法上也懂得如何安排更加丰富,谢谢老师的悉心教导,我认为是受益匪浅的,我将会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继续体会隶书的奥义。

节临 《礼器碑》180x97cm

创作 《滕王阁序》 180×104cm


在闫老师的悉心教导下,结束了大二有趣的隶书临创学习。在这五周的课程当中,我也对礼器碑有了新的认知,书风细劲雄健,端严而峻逸,方整秀丽兼而有之。写好此碑关键在“瘦、硬”。再经过技巧方面的磨练,更加游刃有余。总而言之,还是老师所说的一个字“练。”

节临 《礼器碑》180×97cm

创作 节录《进学解》180×48cm

隶书临创课的过程是比较辛苦的,但是也是收获颇丰的,在闫老师辛勤的讲解示范与认真评讲中,从对张迁碑知之甚少到熟练笔法、把握结构,使我在对张迁碑的临摹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在不断的汲取学习与努力练习中我不断的前进,也逐渐掌握了创作的能力。隶书临创课的学习过程是一段极其令我难忘的时光,在日后的学习中,我也会不断反思自我,坚持学习,更加的努力向上。

节临 《张迁碑》180×150cm

创作 《晚次鄂州》 180×97cm

在这一次隶书的学习中,我收获良多。首先在临摹上,我对线条的质感以及丰富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其次在字形上,我领悟到如何抓住字形上的重点,而不是一模一样地复刻字帖。因为是临创课,我也进行了对我所写的张迁碑的创作。由于时间较短,进步的空间还有很大。在这一次课的启发后,我会更认真地学习隶书,消化老师所讲的内容。

节临《张迁碑》248 x 139cm

创作《春日燕王起城东别业》180×97cm

《礼器碑》历来为古人所推崇,(明)郭宗昌《金石史》说:“汉隶当以《孔庙礼器碑》为第一”“其字画之妙,非笔非手,古雅无前,若得之神功,非由人造,所谓‘星流电转,纤逾植发’尚未足形容也。闫老师带领我们一起领略隶书之美,一起体验《礼器碑》的魅力,带我们一起从字型,结构,章法,到整幅作品,一遍一遍的改进……此次隶书课,让我收获颇多,往后的路我会继续努力领略隶书的美。

节临《礼器碑》 180×97cm

节临《礼器碑》 248x65cm

指导老师 | 闫继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郑州大学书法学院2020级4班隶书临创结课展
来楚生节临《礼器碑》,漂亮
张祖翼 隶书节临《礼器碑》
书法不神秘,但也绝不是随心所欲的自然,而是从有法到无法的自然 #肖老师书法 #隶书 #礼器碑
隶书大家章柏年老师书法视频,临礼器碑,古朴遒劲,儒雅俊逸
郑州大学书法学院2020级1班汉碑临摹结课作业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