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样临帖效益最高

临帖时间越长,写字一定会越来越好吗? 这个还真不一定,有的需要三个月五个月就可参加国展、省展,有的学三年五年仍然在原地踏步,有的一辈子仍然没有入门。这里涉及到一个临帖效率的高低的问题。临学时间的长度与一个人进步的程度,是不能画等号的。

什么是效率?效率就是在一定时间内投入和产出的比率。在效率所有的因素中,时间因素是关键。没有时间就无所谓效率。时间是你所有的东西中最宝贵的东西。时间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均一并且是平等的,而且时间也是有成本的,这里既包括直接占用的时间成本也包括,你在这个地方花费了过多的时间,那么你必然会挤占、甚至导致另外一些事情无法完成。在经济学上成本叫机会成本。即那些未知的、潜在的,因为学书法而此耽误掉的事情。在高速发展的当代,时间对于一个人来说 更是十分宝贵。如何在更短的时间内提升学习效率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

我们知道,古代书法有大器晚成的,如文征明,但也不乏年轻时享誉书坛的人物,如王献之只活了39岁,明书法家王宠年寿和王献之差不多;当代书法大家,看下他们的传记和学习历程,许多三四十岁就己声名赫赫。沙孟海先生,二十八岁写出《近三百年的书学》,其见识、判断、论理之高卓,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慨。其中原因,主要的我想是由于他们有一个高效的、科学的学习书法的方式。

如果我们也有一个好的方法书法学习就可能快速获得好的成绩,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临帖进入创作阶段。比如别人十年才能达到的水平,你一年就完成了。一本字帖,别人要领好几年,你拿过来,临几遍,就明白了其中的核心内容,就能用于自己的创作,这就是效率。从哪些方面来提高自己的效率?为了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谈一谈:

一,克服习惯书,我将无我。

我们在临帖时所犯的错误,大多是看帐“熟视无睹,临写时又习为常。没有针对自己的毛病、弱项临帖。就大多数人来说。长期的学校教育养成的,字之方正的的视觉习惯。缺之提按转折的硬笔书写方式,字型上的笔画均匀分布、横平竖直。这三点是我们在临帖时需要首先去除的习惯。为了杜绝这些习惯对我们临帖的影响,就要想办法排除这种干扰。

一要写“生”不要写“熟”。要不断训练自己,把眼睛改变,把对汉字的认识改变,把汉字当成一幅图画 ,而不是字来看待,由重视线条、看线条,变成看空白,由重均匀变为重关系,即:长短、方向、比例、角度、节奏、疏密等等。注意方正之外的,各种字形,不要读以为所有的字都是正方形或者长方形。

排除视觉习惯对原碑帖的观察力的干扰千万不能对着铁写自己的字,练自己的毛病,这样用功越多,毛病越多。

二、每临必有目标,杜绝无效时间。高效率要时间少,省时间不是少临帖,而是砍掉那些抵消的、无用的、冗余的时间损耗。很多人学习能力也很强,临帖的效率还算高,但是垃圾时间太多。要是把垃圾时间砍掉了,效率就会更高,

无效时间有很多,主要是临帖时注意力不集中,不要求精准,没有方向性,目的性,最严重的是就是抄帖。一天临几百个字,反复通临,看是很辛苦,但是没解决任何问题,没有在某一方面得到提升,只是坏习惯的重复,纯属无效劳动。泛泛的临帖、抄帖,就像你烧水的时候,永远不等水烧到100度,就把火苗关闭了。这样你烧一辈子都不会烧开这壶水了!这些行为以及这些行为消耗的时间就是垃圾时间,应该是我们极力避免的。

三,强化一前”一“后“,重视读帖和校验。

临帖其实两个环节最关键,一个是动笔前,一个是动笔后,但是我们许多人都把临帖重点放在了临写这个中间过程。舍不得在之前和之后花较多的时间。这种只练中间,不管前后的做法,效率是10分低的。就像一个人拉东一样,只管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高效的做法是动笔前,你要仔细看这个字,哪里不会,哪里不清楚,要仔细看,写一笔看一笔,不要相信你脑子里残存的印象,因为大脑很难记住每一个书法字体最细微的细节。大脑只会帮你偷懒,它只会记住大概样子,而这样的印象是是十分害人的。同时不要有任何的自我,及时自己写得很好,但既然是临帖,就当是自己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没有一点点的基础。

写完后,一定要仔细对照字帖,进行反馈,一笔一画全面地对照检查,思考哪里写的不像,为什么写的不像?如何写的更像

四,专学一帖,从“一”做起。

初临碑帖,应该排除干扰,专攻一家,加快步伐和进程,早日成为这个帖的行家里手。

一帖之中,开始临摹时,要从一个字学起,然后逐步增加,直至分段临完,最后全篇,每一步都要走得非常扎实,基础才能打牢。许多书家的实践证明,临习时应由点及面,各个突破,要先从帖中的少量字入手,他们认为,这种临帖方式是最有成效的。

在专临一帖的过程中,必须专心致志,能够经受住别的字帖的诱惑 ,不可三心二意。凡是能够流传下来的字帖都是非常美的有巨大的吸引力。今天看见这家好临一下,明天看见那家好又临一下,虽然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分散了精力,占用了时间。选定了某一本帖,就要一口气练下去,“打进去”,由“少而精”,到全面成为一个在某一书学领域的专门书家。学习中不做低级重复,不作无用功,日有所进,每写一个笔画,每临一个字都是对自我的纠正,都是正确的肌肉记忆,直至在一定范围内超越他人。不管别人怎么说,写一笔看一笔,无一笔是自己的。

当然只学临一个帖,能学通是绝不可能的。这就需要围说所取法的这个帖的资料进行深入的研究,掌握多方面的学习资料,包括上游和下游,还有周边的水文地质环境等。但这都是为了解决我们要临好的这个帖的问题,而不是撇开这个帐泛泛的阅读和研究。重点不能变,方向不能变,目标不能变。这样看起来是我们离开了,但是还是为了这个帖子

五、抓大放小,实出重点。所谓书法的能力,有两个:一是处理结构的能力(形的意象);二是用笔能力(线条的意象)汉字结体能力和操纵毛笔的能力。我们临摹字帖也要围绕提升这两个能力进行,不能偏离方向。不要注重在犄角旮旯处下功夫,那都是“末节。在这两个方面呢,又要以结字为主,千万不可听信一些专家所言,整天练笔画。而忘了临学如何有效地组织点画。现在有一种倾向,就是强调笔法、线条,让人们把大量的精力用在了笔法的专门学习上,但是实际效果且很不好。在临帖的问题上 ,我们要始终牢记,结构是第一性的,用笔是第二性的。是结体势的变化,导致了点画发生变化,线条也发生了变化,而不是相反。用笔千变万化,用笔要想成为一种合理的存在,必须有一种结构来组织。脱离集体的笔画和线条只能是一种丑书。

六、强化特点记记,深化规律的掌握。临帖要善于发现特点,临帖时要有意识的强化这种特点,千万不能减弱或者消灭原碑帖的特点,若原帖10分,临摹若8分,创作就只剩6分了,是逐渐减弱的过程。强化特点的意识,会极大地我们主动采集原碑帖中的此字此笔的特殊之处,把每一个字的特别之处都发现、总结、抓取出来。

强化特色,打开一本字帖,找出其中一页,要先看整体的特色,此时可以把几本贴了放在一起看看各自自己所遴选的帖子,整体面貌和其他帖区别在哪里,如张迁碑的特点不是“放”,而是“收”。能收的好,收的稚拙,才是高手。二看对比与对比的关系、组合与组合的关系、节奏与节奏。再看字与字之间的关系,思考每一个字与周围的字的关系及空间存在,然后是每一个字的特点。如米芾书法最大的特点是以势取胜,表现在字势欹侧幅度大,笔画的粗细对比强烈,提按强烈等等,临写时必须要注意掌握这些规律性的东西。

七、打包组合,巩固成果

就是在一专临帖的基础上,吸取各家各派的精华,打包组合,强强联手。这种临帖方法,是利用众多法帖的长处,去临某一个法帖,增加了临帖技法的丰富性比如组合后的用笔点画、结构和章法去临某一个碑帖,使被临的作品同时兼有几种法帖的特点一种创新,强强联合需要积累、需要智慧,这时的临帖已经由“无我”变为。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我们可以想象董其昌的临作,不像《自叙帖》,又像《自叙帖》;不像大令,又有大令;不像董其昌,又是董其昌。

这种临帖方法,近似于通常讲的背临,但又不是背临。不是把所临的法帖从文字内容到点画形状、到章法布局都照搬在纸。而是在理解、认识、消化、吸收法帖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想象去临帖。换句话说,就是把法帖的元素、特点、风格、面貌等等合在一起。穿古人的鞋,走自己的路,靠的是印象。也像两个泥娃娃一样,先把它打碎了,然后和成泥,在塑造成两个泥娃娃。这时的泥娃娃,妳中有我,我中有妳。

八,勤学苦练,高人指点。任何方法离开了勤学苦练都是一句空话。不可能有任何进步。刻苦是成功的高速路。颜真卿自幼丧父,家境困难,墙上涂泥,以墙为纸,刻苦练字,写满重涂,严冬酷暑不敢懈怠……张芝在池塘边上练字,日复一日,池塘里的水染成黑色如墨一般,是谓“池水尽墨”。

勤学苦练中,遇到一些儿我们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要有勇气向名师请教。成于明师,是所有成功书家的必由之路,当然也是学习书法的捷径。古代一些书家,为什么他们都在青壮年时期就完成了普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企及的事功,主要是有家族原或名师亲受授或者名师指点。及时天赋、勤奋青如颜真卿,没张旭的指教,恐怕也不会成为一代大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直用字帖练字,真的能练出好看的字吗?(橡木桶61955766的回答,12赞)
学习书法的十大误区
什么叫碑帖?如何学习碑帖?有哪些碑帖推荐?我都讲给你听
梅桑榆:中老年学书经验谈
望江县书协首届书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登(万宏亮)
临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