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钟振振教授陪您读古诗词(141)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钟振振教授陪您读古诗词(141)

木兰花慢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宋]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〇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今天是中秋节,我陪大家来读中国文学史上最“另类”、最奇妙的一首咏月词——辛弃疾的《木兰花慢》。

这首词,约作于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前后,当时词人五十七岁左右,罢官闲居上饶(今属江西)。

先看词的小序。

“将旦”,即将天亮。旦,这里用作动词。

“天问体”,《天问》,屈原创作的一篇长诗,是对“天”的质问。全篇由170多个问题组成,这些问题包括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各个方面,表现出诗人对旧的传统观念的怀疑,以及对科学、文化、宗教、历史的深刻的探索精神。《天问》体,即类似此诗,纯以对天发问的形式构思结撰而成篇的一种特殊的文学创作模式。

整个小序的意思是:有宾客说,前人咏中秋节的诗词,有写“待月”(等候月亮升现)的,没有写“送月”(送别月亮离去)的。于是,我就用《天问》体写了这首“送月”词。

下面再说词的正文。

“可怜”,可爱。唐孟郊《婵娟篇》诗有“月婵娟,真可怜”句。

“汗漫”,形容寥廓无边。

“但”,只,仅。

“浩浩”,形容广大。

从“是别有人间”到“但长风浩浩送中秋”,六句二韵,构成了一组选择疑问,承上“月向何处去”的问题,进一步揣测道:是天外另有一个人类世界,那边的人们刚刚看到月亮的光影出现在东方呢?还是天外什么都没有,空荡荡无际无涯,只有一股大风在吹送着中秋的明月?

关于“是别有人间”三句,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这是误解。

这三句不能与后三句割裂开来单独加以诠释。

从后三句“是天外”云云,可知这前三句的着眼点也是“天外”,只不过探后省略了“天外”二字。

要之,不是词人无意中悟得了月亮绕着地球转的道理,而是他大胆地想到了宇宙间是否还有外星人类的问题。

“飞镜”,满月团圆明亮如镜,又运行在天,故古人拟之为“飞镜”。李白《把酒问月》诗曰:“皎如飞镜临丹阙。”

“系”,拴缚。

“姮娥”,即“嫦娥”。神话传说中远古英雄羿的妻子,因偷吃了西王母给她丈夫的不死之药,飞升到月亮中,成为月神。说见《淮南子·览冥》篇及汉高诱注。

“飞镜”二句是问:飞镜般的圆月没有根蒂,是谁把它拴系在了空中?嫦娥仙子总不出嫁,是谁将她留在了月宫?

“谓”,(人们)说。

“经海底”,古人以为月亮是从海里升出来的。唐卢仝《月蚀》诗曰:“烂银盘从海底出。”

“无由”,无从。

“恍惚”,形容捉摸不透,又形容神思不定。

“谓经”二句是说,相传月亮在运行过程中要经由大海深处,属实与否,无从査问。这弄不清的问题令我发愁。

“长鲸”,体型长大的鲸鱼。

“玉殿琼楼”,白玉砌成的宫殿与楼阁。相传月亮上有这样晶莹美丽的建筑。

“怕万里长鲸”三句是说,我担心鲸鱼在海里横冲直撞,会撞坏了月亮中那些精美的宫殿楼阁。

“虾蟆”,即“蛤蟆”,蟾蜍的俗称。传说月亮中有蟾蜍。

“故”,同“固”。

“云何”,如何,为何。

“玉兔”,白兔。传说月亮中有玉兔。

“解”,会。

“虾蟆”二句,仍承上“月经海底”一说而发问:蛤蟆固然是可以在泡在水里的,请问怎么那玉兔竟也能游泳呢?

“若道”,如果说。

“都齐”,一切,一齐。

“无恙”,平安无事。恙,疾病,伤害。

“若道”二句退一步问难:如果说月亮中的一切都完好无损,那它为什么会从圆满渐渐亏蚀,最终变成为细细弯弯的一钩?

本篇押用一部平声韵,韵脚分别是“悠”“头”“秋”“留”“由”“愁”“楼”“浮”“钩”。

月亮、太阳和地球,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已不知捉了几千万亿年的迷藏。地球上的人们,面对亘古以来此出彼没,运行不止的月亮和太阳,也不知有过多少沉思和遐想。

在蒙昧的童年,人类不能科学解释日月升沉的奥秘,便充分驰骋他们那丰富的想象力,为之编织出一件件光怪陆离的神话彩衣。

也许是因为太阳的威力使人敬而远之,而月亮的魅力使人亲而近之的缘故吧,在中国古代神话里,月亮神话的数量大大超过了太阳神话。

辛弃疾这首词,就集中了几乎是所有的关于月亮的主要神话传说,并一一加以探询,发出种种妙趣横生的质问来。

诚然,对于月亮神话的刨根问底,前人诗歌里早已有之。

如屈原就曾质询道:月亮中为什么会有小兔?(《天问》:“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李白也曾追问:月亮中的白兔捣成了仙药,给谁吃呢?(《古朗月行》:“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嫦娥孤独地住在月宫,有邻居吗?邻居是谁?(《把酒问月》诗:“嫦娥孤栖与谁邻?”)

但是,在一篇之中提出这许多类似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向阿姨提出的天真烂漫的问题,却是词人的首创。

浓郁的浪漫主义情味,活泼泼地向我们展示了他那颗不泯的童心。


作者/钟振振 编辑/冯 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钟振振教授陪您读古诗词(110)
中秋佳节!与最美古诗词来场浪漫邂逅吧~
一天一首古诗词 | 初中古诗词,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中秋节五首经典诗词,送给背井离乡的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夜,话嫦娥:从唐诗中的美丽怨妇,到宋词里的骚客知音!
800多年前的一个中秋之夜,辛弃疾与科学家有过密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