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指南之「彩蛋」:聊聊《2016 年欧洲急慢性心衰诊治指南》

看指南,当然最重要的是看指南表格里面的推荐,后者为直接规范指导临床工作。然而,一份指南,洋洋洒洒近百页,在各种不显眼的地方,也隐藏着一些「彩蛋」,甚是有趣。


如同一间房子,格局框架固然重要,装修也重要,某些彩蛋的出现更可以锦上添花。下面和各位站友分享下《2016 年欧洲急慢性心衰诊治指南》中本人觉得好玩的小彩蛋。


俯身呼吸困难


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双下肢浮肿等是长久以来广为认识的心衰临床表现,也是内科教材上的内容。一般来说,指南里面关于疾病的症状体征的描述,难有更新。而本指南,新加入了俯身呼吸困难(Bendopnea)这个症状,列为不典型的心衰症状之一。


俯身呼吸困难即患者俯身时发生气促等呼吸困难症状,许多患者描述在他们穿鞋时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相关研究于 2014 年发表于 JACC: Heart Faiilure 。研究纳入的 65 例心衰患者中有 29 例(28%)有俯身呼吸困难症状,出现的中位时间为 8 秒(25th:7s;75th:11s),有俯身呼吸困难症状的患者仰卧位右心房压力(RAP)和 PCWP 较高,俯身时 RAP 和 PCWP 进一步增加,提示钠水储留。


俯身呼吸困难的机制其实较易理解,俯身导致回心血量增加从而加重心脏负荷。这与心衰「古老」的临床表现之一,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而端坐缓解有所缓解的表现,有一曲同工之妙。然而,好的 idea,就能以小样本研究,发表好文章并写进指南。


BNP 究竟有多准


BNP 是常用的评价心衰的血清学指标。然而 BNP 受多种因素影响,BNP 不高很可能不是心衰,BNP 升高则不一定是心衰,这是心内科医生临床应用时候的感受。本指南中对 BNP 的阳性阴性预测值,分为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两种情况,给出了具体的数字说明,再次解答了「BNP 究竟有多准」的问题。


无论是心衰的急性或慢性发作,BNP 阴性预测值均很好,为 0.94~0.98,也就是说 BNP 阴性的患者 94%~98% 都不是心衰。而 BNP 在非急性发作中阳性预测值是 044~0.57,急性发作中阳性预测值是 0.66~0.67。因此,BNP 升高,急性气促加重的患者有三分一不是心衰,而不是急性加重的患者有高达一半不是心衰。


因此,依靠 BNP 升高而诊断心衰「不准」的情况还是较常见的。房颤、肾功能不全、年龄是影响 BNP 增高的最主要因素。而体重对 BNP 的影响关注者不多,肥胖可使 BNP 偏低。在临床上,可以见到气促得一塌糊涂的年轻大胖子,扩张型心肌病,NT-proBNP 可能只有 3000~4000pg/ml,而心衰恶液质消瘦明显的老头老奶奶,平静地躺在病床上,没什么气促,但 NT-proBNP 可以大于 35000pg/ml。


SPRINT 研究


最近红得发紫的 SPRINT 研究也在该指南中提到。SPRINT 研究的人群为非糖尿病高血压患者(n = 9361),研究发现强化降压(收缩压<120 mmHg)较标准降压治疗(收缩压<140 mmHg)心血管病死亡(HR = 0.57; 95% CI, 0.38-0.85)及全因死亡(HR = 0.73; 95% CI, 0.6-0.9)明显降低。


其中,强化降压组患者中,共发生 69 例心衰事件(1.7%),而标准降压组则发生 106 例(2.3%)(HR 0.64; 95% CI 0.47–0.87, P = 0.004)。提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于 120 mmHg 以下,可能更有效的预防心衰的出现。但指南的明确推荐需要更多证据的支持。


β受体阻滞剂与心衰合并房颤


β受体阻滞剂在稳定的 HFrEF 患者中一直是强推荐,无论是有症状的(Ia)还是无症状的(Ib)心衰患者,可以改善预后。


然而,指南中提到近期一项 meta 分析提示,合并房颤的 HFrEF 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并不改善再入院率及死亡率。该研究纳入了大部分β受体阻滞剂用于治疗心衰的研究(共 10 项,n = 18254),其中 13946 位的患者为窦律,3066 位患者为房颤,窦律患者全因死亡下降 27%(HR 0.73, 0.67-0.80; p<0.001),而房颤患者无下降 (hr="" 0.97,="" 0.83-1.14;="" p="">


但指南目前未对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衰中的应用进行不同心律的区分。依据是,首先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衰合并房颤的患者中使用至少没有坏处,再者房颤并快心室率时β受体阻滞剂也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指南中这悬而未决的描述像是给足β受体阻滞剂面子。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有高达 10%~50% 的患者合并房颤,如果β受体阻滞剂并不能改善心衰合并房颤患者的预后,必将又失去一大块「领地」。


补铁与心衰


心衰的药物治疗, 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是三大基石,脑啡肽酶抑制剂和伊伐布雷定是后起之秀,而铁剂就像怀才不遇的书生,有效但未得到很好的重视。


CONFIRM-HF 研究是一项纳入了来自 9 个欧洲国家 41 个临床点 304 名稳定性、症状性心衰患者的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所有患者都存在铁缺乏,后者定义为血清铁蛋白水平<100 ng/ml 或转铁蛋白 [TSAT]<20%、血清铁蛋白水平 [100~300ng/ml]。


该研究显示,缺铁的心衰患者(无论血红蛋白有无降低)通过接受静脉铁剂(中位总剂量为 1500 mg)的治疗,在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能获得显著和持续的改善,同时其因心衰恶化而住院的风险也降低。


另外一项 meta 分析(其中 509 人接受铁剂治疗,342 人作为对照组)提示,静脉铁剂治疗可降低全因死亡率或再入院率 [OR 0.44, CI 0.30~0.64, P <>


目前指南推荐,血清铁蛋白水平<100ng/ml 或转铁蛋白 [TSAT]<20%、血清铁蛋白水平(100~300ng/ml)的症状性 HFrEF 患者,静脉补充铁剂有助于症状的改善、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的提高(IIa,A)。


然而,补铁是否改善预后,口服补铁是否和静脉补铁一样有效,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试验验证。最后,值得指出的是,EPO 作为肾性贫血的常用药物,不改善 HFrEF 合并贫血患者的预后,并可能增加血栓的发生率,因此不被推荐。


本文作者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麦憬霆医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综述:心衰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2014中国心力衰竭防治指南公布:五大亮点体现心衰新理念、新思维
2014年中国心力衰竭指南特点及要点
'新、中、全、实'。图文详解2018版心衰指南!
中国心衰指南2018精华:EF正常心衰,难治心衰等,答案都在这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的框架和更新要点 ——第四届中国β受体阻滞剂高峰论坛(CΒBS)系列报道之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