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诏叛唐(资治通鉴卷二一六之六)

杨钊认为预卜吉凶的图谶中有“金刀”二字不吉利,就上奏要改名,玄宗赐名国忠,于是杨钊就成了杨国忠。

杨国忠原本落泊于四川,后来因为鲜于仲通的赏识而来到了京城,得了荣华富贵,于是很感激鲜于氏,就推荐他为剑南节度使。然而鲜于仲通却性情急躁,不会怀柔安抚,结果失掉了蛮夷之心。

按照过去的惯例,南诏王经常会带着妻子一起晋见驻守当地的都督。结果每次他们经过云南时,云南太守张虔陀都要奸污他的妻子,还索取财物。南诏王閤罗凤不答应,张虔陀就派人辱骂他,还向朝廷诬报他的罪过。閤罗凤十分愤慨,于是发兵反叛。蛮兵很快攻陷了云南郡,杀死了张虔陀,攻占了原来归附于唐朝的西南夷的三十二个州。

天宝十年夏四月壬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兵讨伐南诏蛮。不料却在泸水南被南诏国打得大败。当时,鲜于仲通把八万大军分成两路,分别从戎州和巂州出发,分别到曲州和靖州。南诏王閤罗凤派使者前去向鲜于仲通谢罪,并表示愿意归还所掠夺俘获的物资和人口,并替朝廷修筑好云南城再撤退,他说:“现在吐蕃大兵压境,如果不允许我求和,我将不得不归附吐蕃,这样云南就不再是唐朝的了。(今吐蕃大兵压境,若不许我,我将归命吐蕃,云南非唐有也。)”鲜于仲通不答应,囚禁了閤罗凤派来的使者,然后继续进兵。到了西洱河,唐军和閤罗凤的军队交战,唐兵大败,士卒死了六万余人,鲜于仲通也差一点战死。杨国忠是鲜于仲通的后台,他虽接到报告,却掩盖了败军的事实,仍然为鲜于仲通记下战功。閤罗凤把唐军士卒的尸体收敛起来,筑成一座高大的山丘,供人观看,同时向北向吐蕃称臣。蛮语称弟弟为“钟”,吐蕃就称閤罗凤为“赞普钟”,号为东帝,并授给他金印。閤罗凤在都城门口镌刻一座石碑,上面写明自己叛唐是出于无奈,并说:“我们南诏世世代代臣服于唐朝,接受唐朝的封爵,后世还是要归附唐朝的,到那时可向唐朝的使者指示此碑,知道我背叛唐朝并不是出于本心的愿望。(我世世事唐,受其封爵,后世容复归唐,当指碑以示唐使者,知吾之叛非本心也。)”

力量较弱的少数民族是愿意归附一个强大政权的,所以很多时候这些人叛乱后,朝廷派个使者就可以平定。反过来说,这些愿意归附的小政权为什么会反叛?恐怕就是边疆大吏的问题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区区南诏小国,竟勾结吐蕃掠夺大唐国土,最后被唐朝一神人制服
唐玄宗不愿提起的惨败:20万唐军灰飞烟灭,拉开安史之乱的序幕!
边蛮逞凶,你不知道大唐与南诏国的恩怨情仇!
唐朝一个小县令,被南诏俘虏却成了暴力宰相,其后代一百年后称帝
大理的“万人冢”里为何埋藏着数万唐军尸骨,这里曾发生过什么?
论国民士气七章三十七节:唐帝国贪官逼反南诏,唐又一噩梦开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