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下一统可止战 | 是谁在一百年前预判天下会统一?
userphoto

2024.02.28 浙江

关注

周慎靓王二年(公元前319年)

魏惠王薨,子襄王立。孟子入见而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之前有《孟子见梁惠王》,思想家和国君见面以后,主要聊义与利的关系,讨论的是的是哲学问题,价值观的问题。这一次,孟子见梁襄王,也就是魏襄王。

梁襄王是梁惠王的儿子,但他不是原来梁惠王确定的太子,梁惠王的太子质于齐国,在马陵之战中被杀或者被失踪了。当时列国有质子的习惯,作为盟约履行的保证条件,齐魏开战,质押在齐国的质子大概率得牺牲。

仅就质子现象看,当时的诸侯列国像不像混码头的黑社会呢?非常像。黑社会是早期的政府形态,政府是黑社会的成熟阶段。

当时礼崩乐坏,战争频仍,老百姓不必说了,连国君贵族也感觉朝不保夕。

基辛格说,每当中国人民危难的时候,总有英雄来拯救他们。

拯救是西方人的观念,不论上帝还是英雄,都是干这个活的。我们不一样,我们是讲究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在英雄的带领下自我拯救的。

不管怎么说,危难的时候,总有英雄应运而生。中国的英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好莱坞漫威动画里头的类鬼神、超能力的英雄。中国的英雄都是从民间草根中诞生出来的。

孟子就是那个时代的英雄。没错,英雄不一定非得武功高强。

我们就讲《孟子见梁襄王》。

《孟子见梁襄王》是《孟子》这部书里的一章。这篇文章和《孟子见梁惠王》不一样,从文体上讲很特别,《孟子见梁惠王》像是两人见面的现场直播,是第一现场第一视角;但是《孟子见梁襄王》,像是孟子会见完梁襄王以后,由他一个人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不是第一现场。

孟子在新闻了布会上介绍他和梁襄王见面的情况,第一句话就让现场的记者们目瞪口呆。孟子说他见到梁襄王的第一观感:“望之不似人君”。

一句话,就把梁襄王就贬到沟里头去了。我只是打望了一眼,没有细瞧,就发现梁襄王没有人君的气质,没有人君的气场,没有人君的格局,没有人君的气象。

孟子是讲究“气象”的。这是中国文化一个特别的概念。孟子自谓“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要说起来,这个是也有科学道理和社会学依据的,居移气养移体,人是环境的产物,作为政治人物,在一个特别岗位上呆一段时间,气场和形体都会发生变化,职业和环境可以重新塑人。

孟子又补充了一句:“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就是我到他跟前呢,也没有感觉到他有君主的威严。总之,远望近观,你不是这块料。

哈哈,“望气”这玩意挺有意思,有神秘主义的外表,有实证经验主义的内涵,经常言中,上至君主公卿,下到走卒贩伍,都愿意相信这玩意。

梁襄王气场不够,主要的原因可能是,自己原来是不具备储君资格的,他是在太子突然罹祸死掉以后得以继位的,准备不足,没养成太子的范儿,内心有些怯,自信心不足。这种情况一般有两种发展趋势,一种是“不似人君”一辈子,怯生生地坐在高位上,不用孟子,随便谁都能瞧出来这孙子没底;二是逐步学会用强悍来掩饰自己的空虚,色厉内荏,刚愎自用,朝着暴君方向急速前进。

孟子属于那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的大神,观察人和事物是有准头的,孟子发现,梁襄王既没有君主的天赋,也没有得到应有的训练,整体的气场没有打造起来。

孟子正在失望的时候,梁襄王突然发问,让孟子一惊。

襄王猝然问道:“天下这么乱,可以安定乎?”

孟子吓了一跳,咦,难道我走眼了,这么个不似人君的家伙,一开口问的却是当今国际社会最关切的核心问题,且完全符合君主的身份。。

孟子收起了江湖大师的派头,严肃认真地思考,严肃认真地回答:“定于一。”能!统一就能安定。

梁襄王关切地问:“您看,谁能统一?”

孟子一到关键时刻就耍滑头,答案就变成原则性概括性很强的东西,而且永远不会有错:“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和平!谁热爱和平,谁就能统一天下。

只有统一才能解决现在当时代所面临的所有问题。这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前一百年左右,孟子做出的一个政治预判。他这个预判,不是靠相面相出来的,不是靠望气望出来的,更不是靠算卦算出来的,而是他根据他对社会观察,严谨地推导出来的。

诸侯打来打去打,有的是争强好胜,有的是出于恐惧,争强好胜的也有恐惧,恐惧的也想争强好胜,这个螺旋是没有止境的。战争已然不可避免,什么时候是个了啊?伊于胡底?那就是“定于一”,当天下统一的时候,战争发起的因素就消失了,统一以后还打谁啊?起码内战是打不起来了。

孟子说“定于一”可以结束战争,我们现在回头看,这不很简单的道理吗?

不简单,在当时来讲,这打开脑洞的一种观念,可以警醒很多人。因为诸侯国并存已经有十个世纪了,大家已经习惯了,这个时候能提出来要统一,真的不简单。

梁襄王当然要问谁能“定于一”,孟子说“不嗜杀人者。”

你别说,孟子的答案绝对是标准答案。到21世纪,有一位著名的大导演,仅仅是没有拿过奥斯卡奖,他的名字叫张艺谋。张艺谋导演了一部电影《英雄》,里面也有类似的场景,秦始皇对刺客无名说,手中无剑心中有剑的最高境界就是“和平!”

“不嗜杀人者”与“仁者爱人”是有级别之差的,但是也算是守住了底线,就是尊重生命。这是儒家一贯的思想观念。

常识告诉人们,只能以战止战,但是出于爱人之心才能有止战之战,追求和平的人才能打胜止战之战,手段都是战争,但是嗜杀与不嗜杀是有本质区别的。

这个话搁在梁襄王头上反射弧有点长,

梁襄王有些诧异:“什么?和平?孟老师,咱们打个比方,你办个公司,不为了赚钱,只是为了救济非洲儿童,做慈善事业,这样的公司有人来打工吗?”

现在江湖上,天天有人抡着刀砍,我不杀别人,别人还要杀我呢?怎么样才能叫“不嗜杀人者”?怎么才能“定于一”呢?一个和平主义者有谁来跟随他呢?天下老百姓愿意跟随我吗?这对梁襄王所处的环境来讲,就感觉是天方夜谭。

孟子说:“这你就不要操心了,大家都打烂脑袋要来。这就像五、六月间(原文中的七、八月是当时的历法,相当于现在的五、六月),天旱已久,突然乌云密布,大雨下得哗哗的,你猜怎么着?小苗长得噌噌的。”

孟子很坚定地认为,你如果能够举起和平大旗,统一的大旗,跟随你的人一定很多。这是理想的召唤啊!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苗浡然兴……,孟子的文采不是一般的飞扬啊,这些比兴的手法是值得小朋友写作文学习的。

干巴巴地讲道理,概念、范畴、名词一大堆,也许能讲得严谨一点,但是激发不出人想象力,也不为更多的人理解。

说到底,孟子讲的就是天下人心。

天下老百姓反对战争渴望和平就是人心。

这种人心一旦集结起来,就像五黄六月天的禾苗遇到沛然下雨一样,看起来很柔弱,但是内在的力量非常强大,成长得非常快,因为这是生命的力量。

孟子的话梁襄王听懂了没?听懂了没有行动能力,没有资源秉赋也是一事无成。秦始皇统一中国,他是实践并完成了孟子的预测,但是秦始皇可不是一个不嗜杀的主,由他统一中国,是不是打了孟子的脸?

下回再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孟子《孟子见梁襄王》
孟子见梁襄王
读《孟子》系列【5】:谁能统一天下
孟子与梁襄王的故事
【经】《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六节
孟子见梁襄王 / 孟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