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出生入死

老子的生死观

《道德经》第50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其字面的意思是:人始出于世而生,最终入于地而死。属于长寿的人有十分之三;属于短命而亡的人有十分之三;人本来可以活得长久些,却自己走向死亡之路,也占十分之三。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奉养太过度了。据说,善于养护自己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凶恶的犀牛和猛虎,在战争中也受不到武器的伤害。犀牛于其身无处投角,老虎对其身无处伸爪,武器对其身无处刺击锋刃。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没有进入死亡的领域。

这一章是老子的生死之道,理解起来颇不容易。

“出生入死”一词是对所谓的生死下的定义。即什么是生?什么是死?说得很清楚,出世为生,入地为死。接着就对生死进行划分。“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这里的“生之徒”理解为长寿的或寿终正寝的,“死之徒”解释为夭折的,而“动之于死地”可以理解为非正常死亡的或作死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寿终正寝的、夭折的和非正常死亡或作死的各占十分之三。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夭折和非正常死亡的情况呢?是因为这些人不遵守养生之道,欲望太多、奉养过度。用今天的话来说,不作不死。

那么问题来了,还有十分之一的人怎么样了呢?这大概属于“善摄生者”。这种人无生无死,我虽然表示怀疑,但王弼和苏辙两位大家都这样解读。这难道就是道教中所说的长生不老、羽化成仙之境界吗?否则“无死地”如何理解?

我们知道,老子大抵是无神论者,但他所说的“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的确令人费解。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不遇兕虎、不被甲兵是小概率事件,如果说与养生有关系,或者与一个人的生死观有关系,实在是难以讲得通。大概这种人老子是见过的,能够秉持养生之道,坚持清心寡欲、清静无为,因此能够长生。

我怀疑这是道教把老子作为神来膜拜的原因之一。

作为老子衣钵传人的庄子则把生死讲得非常透彻。在《大宗师》中,庄子说,“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意思是,人的生与死,是不可避免的生命活动,它就像昼夜地不停运行一样,是天地自然的规律。还说“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其出不䜣,其入不距;翛然而往,翛估而来已矣。”意思是,古代的真人,不知道对生存感到欣喜,不知道厌恶死亡;他降临人世并不欢欣,面临死亡并不抗拒;他只是自然而去,自然而来罢了。

据说庄子快要死了的时候,他的弟子们决心好好厚葬自己的老师。庄子制止了他们:“我以天地做棺椁,日月做连璧,星辰做珠玉,万物当作我的殉葬品,给我陪葬的东西难道还不够珍贵丰厚吗?何必要再破费钱财去添置其它的殉葬品!”弟子们说:“我们担心乌鸦、老鹰之类的东西啄食先生。”庄子说:“在天上被乌鸦、老鹰啄食,在地下被蚂蚁吃,你们从乌鸦老鹰嘴里抢食,然后交给蚂蚁们,这是何其偏心啊。”

庄子这种达观的生死观,影响后世几千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非正常死亡现场
道德经圣解(六十四)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出生入死与养生的关系
《道德经》说:人生有两种态度三种结局,过分供养的生命最不堪
道德经《养生修身·老子》原文及鉴赏
《道德经》第五十章的研究注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