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局部到整体,重新认识“永”字八法

文/一者

中国汉字是组合体,基本点画按一定的结构组合成一个整体,就成为具有音、形、义的字,这些基本点画包括点、横、竖、撇、捺等,五六个点画就能组合成几千个,这就是汉字的奇妙所在。点画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是最基本的造型单位,由起笔、行笔和收笔三部分组成,是个整体,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另一方面又是结体的构成元素,是个局部,必须服从整体需要,根据不同的整体关系发生各种变形。

“永字八法”示意图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说:

“夫字始于画,画必有起有止,合众画以成字…每画既自成体势,众有体势者合,自然顾盼朝揖出其中,迷离幻化出其中矣。”

楷书的每一点画既是整体的又是局部的,都是“自成体势”与“众有体势”的统一在众有体势中,包世臣所说的“顾盼朝揖”和“迷离幻化”都属于变形,它们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出于笔势连绵,也就是在连续书写的过程中,上下点画因空间位置不同,连续方式不同,而造成的变形。

蒋和《蒋氏游艺秘录》云:“笔画多,无俯仰照应,则直画如梯架,横画如栅栏,了无意思。”

冯班《钝吟书要》也说:“点不变谓之布棋,画不变谓之布算,最是大忌,如真字中三笔须不同,佳字左倚人向右,右四画亦要俯仰有情。”

楷书点画的双重身份使它既有基本形,又有因笔势连接和体势对比而造成的各种变形,如书法楷书中的偏旁三点水,以欧阳通的书法为例来分析。第一点与第二点距离较近,略带笔势,变形为侧;第二点与第三点间隔距离较远,变形较大,类似竖;第三点与下面笔画距离更远,变形更大,类似挑。另一类是出于体势对比,也就是相同笔画重复出现的时候,为避免雷同而作的变形。

欧阳通楷书书法

汉字在连续书写时,每一个基本点画都处于承上启下的关系之中,都得根据笔势的映带加以变形,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或仰或覆,或收或放……,否则,很难连贯与和谐,很难体现节奏和韵律。

傅山曾说:“书家乱嚷八法,老夫一法也不懂!”(陈玠《书法偶集》引)

单纯的研究书法点画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研究楷书点画的写法,必须在基本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笔势变形的研究和体势变形的研究。接下来,以“永字八法”为例,从笔势角度来分析它们的基本特征及其写法,重新认识点画的写法。

侧(点)

点为了与上下笔画相呼应,采用两种写法。第一,强调笔势,起笔露锋以承接上一笔画,收笔出锋以连贯下一笔画,上下相连,一方面建立起顾盼映带的呼应关系,另一方面打破圆点的内倾特征,增加笔画向外的张力。第二,强调体势,让它的形态不要太平或者太直,左右倾斜,产生动势,非得其他笔画的配合才能保持平衡,由此与其他笔画发生相互依存的关系,强化笔画与笔画之间的联系。

姜夔《续书谱》云:“点者,字之眉目,全藉顾盼精神,有向有背,随字异形。”

其中牵丝映带的“顾盼”即指笔势,正侧俯仰的“向背”即指体势。强调笔势和体势的结果,点不再是一个圆,而是一个有方向、有动感的造型,它最确切的名字就是侧。

褚遂良楷书书法

勒(横)

横的笔画较长,而永字八法的这一横在字形的中轴线处与一竖相接,很短。长横短写,最形象的比喻就是勒。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引《释名》云:“勒,络也,络其头而引之。”并云:“络其头而衔其口,可控制也,引申之为抑勒之义。”

以勒命名这一横,提醒书者书写时不能信马由缰,任其驰骋,必须抓紧缆辔。

《笔法诀》云:“为画如勒,贵涩而迟。”包世臣《艺舟双楫》云:“盖勒字之义,强抑力制,愈收愈紧。”

努(竖)

楷书的竖画,单独书写时,力求垂直,悬针垂露,犹如中流砥柱,维系着整个字的平正。但是,与其他笔画连写时,它的空间关系和造型作用都变了,写法也会跟着应变。如果与横画连写,因为楷书的横画一般都不是水平的,左低右高,所以竖也不能垂直,或者左弧(如褚遂良),或者右弧(如颜真卿),否则便不协调。竖画写成弧形,最好的比喻就是努,努字古通作弩,以“努”来命名竖画,一是造形如弓弩之弯曲,二是蓄力如弓弩之饱满。柳宗元《八法诵》云:“努过直而力败。”颜真卿《八法颂》云:“努,弯环而势曲。”唐太宗《笔法诀》云:“努不宜直,直则失力。”

趯(钩)

汉字在篆书和分书中没有钩,楷书的钩由笔势演化而来,笔画在结束时提笔不够高,急着与下一笔画连写,就会带出一段牵丝,将这段牵丝整饬为笔画的一部分,那就是钩。钩是上下笔画连续书写的产物,是从按到提的一个跳跃过程。

颜真卿楷书书法

策(挑)

挑是横的变态。一般横画从左到右,下一笔画的起笔都在它的左边,为了连续书写,提笔运行到半以后,就要下按蓄势,最后顿笔回锋,与位于左边的下一笔画起笔相呼应,而挑是比较短的横画,而且,下一笔画的起笔就在它的右边,提笔运行,顺势就能相接,不需要一般横画的下按蓄势,回锋作收,因此,它其实是横画的前半部分。“永字八法”以骑马动作比喻横画,完整的称为收缰的“勒”,半截的就称为“策”。策的写法是顺势一抬,犹如挥鞭,因此取名为策马的策。名实关系准确而形象。

掠(长撇)

在永字八法中,因为下一笔画在起笔处的右边,有一个很长的过渡,为了强调连贯,特别拈出一个“掠”字,形容运笔过程“如篦之掠发”(陈绎曾《翰林要诀》),又如飞鸟掠檐而下。柳宗元《八法诵》说:“掠,左出而锋转。”唐太宗《笔法诀》说:“掠须笔锋左出而利。”概括这些说法,长撇出锋,形要微曲,力要均匀,势要婉畅。

啄(短撇)

啄画从形状上看与掠相同,只不过稍短一些,因此现在一般都啄掠不分,统称为撇。其实,两者因为与下一笔画的连续状况不同,写法有所区别,掠的下一笔画在右边,有一段很长的空间过渡。啄的下一笔画就在左边,走势很短。因此啄画在写法上起笔稍一顿挫,即向左下斜出,峻快利落,速而且锐,类似于禽鸟啄食,因此“永字八法”称之为“啄”。

柳公权楷书书法

磔(捺)

《题笔阵图》和《八诀》都将捺画比作波,后人冯简缘云:

“波者,磔也,今谓之捺。或曰微直曰磔,横过曰波。”(祝嘉《书学格言》)

横过的捺既长又平,故曰波,永字八法中的捺只在字形中轴线的右半面,受空间局限,不得不写得短一些,直一些。短直的形式,再加上细下粗,运笔的动作就是竭力按顿犹如砍斫,而且按顿以后又用力横向挑出,因此最确切的形容词就是磔。

综上所述,永字八法的每一种命名都与基本点画的称谓不同,它们所揭示的含义与点画在连续书写过程中的变形特征密切相关,而且十分贴切。

冯武《书法正传》云:“识乎此,则千万字在是矣。”

书写者可以因“永字八法”而对笔势变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永字八法”楷书笔画用笔技巧的方法
中国行书书法基本技法的掌握到精通,是向书法艺术发展的重要途径
行书笔法、行书的写法、行书技法
怎样练好楷书
行书的用笔和用墨
行书的特点,行书的主要特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