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玺临摹:用篆法特征影响和调整章法

这次我们说我们古玺临摹作业的第26方(共50方),这是一方秦玺,我们知道,秦玺大部分情况下称“印”不称“玺”,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秦王朝更是严令“玺”是皇帝的专用印章称呼。

由于秦王朝国祚太短(只有15年),我们根本不可能也没必要判断一方秦属玺印是战国秦的玺印,还是秦代的玺印,因为秦地的文字从战国到秦代并没有绝大的改动。

(商鞅方升上的铭文)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秦国玺印与六国玺印相比,呈现截然不同的风格,除了印式之外,最根本的差别就是在文字方面,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秦文字比东方各国文字更多地继承了西周的统一文字风格,到了战国之后,六国文字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石鼓文)

但是秦文字却比较稳定,字例可以看商鞅方升、相邦义戈、石鼓文等,最多不过是繁复整饬和简易草率的区别,这些特征当然也存在于秦玺之中,比如:

(秦印:相思得志)

也就是说,战国秦系文字的形体始终变化不大,它与西周、春秋文字有着直接的承袭关系,而与六国文字相距悬殊,实际上我们后世所用的统一汉字字形,也是秦始皇廿六年(公元前221年)进行“书同文”之后相沿使用的汉字系统字形。

因此,有些朋友认为研究秦系战国玺印用处不大,只用直接研究秦代玺印就好了。我们不赞同这种看法,因为战国秦的玺印虽然与秦代玺印一脉相承,但实际上却仍然有它独一无二的绝妙之处,至少,在对早期秦篆的篆法利用上就有其独特之处。比如这一方:

(秦系玺印:修故亭印)

印面四字,修(脩)故亭印,修故,地名,应当是县名。亭是乡之下的行政单位。

《史记·高祖本纪》“(刘邦)为‘泗水亭长’”张守节《正义》:“秦法,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亭长,主亭之吏。”又《汉书·百官宫卿表》:“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县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乡、亭亦如之,皆秦制也。”(曹锦炎《古玺通论》)

看这方秦印,它不同于后期标准的秦印:

1、它没有“田”字界格;2、它的文字篆法基本上字形修长的,尽管它在线条处理方面,已渐渐接近秦标准“摹印篆”的处理,有了方折的处理方法,但整体篆法,依然是朴素和稚拙的,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比如这一方印中的“印”字,它有长长的向下的“小尾巴”。

印字的这个小尾巴其实直到西汉中期才完全消亡,因为这是篆法方面的,早期的实用印章中的这个字,还没有经过“方正化”处理以适应方形的印面,它就是拿日常人们生活中现成的文字直接入印(尽管我们也在秦印中发现印字末尾没有这个小尾巴的),因此,它放在印章中,是不可能完全“匀满”的。

“印”字的这一笔,不论是长是短,姿态如何,它基本上不影响这个字的正确性,但它影响这个字是否美观,我们说了,这实际上不是这个字的字法,而是它的“篆法”。秦汉人非常聪明,他们不停地调整这个字的篆法(实际上就是这个尾巴的姿态),以适应方正的印面,使印面变得越来越规整。如图:

(秦汉印中“印”字的小尾巴变化)

实际上,当它变得越来越规整之后,这个字的篆法经历了西周文字到战国文字再到秦代文字,之后再到秦入印文字(摹印篆)和汉入印文字(缪篆),如果仅从平实端正的角度出发,它变得越来越美了,但这个篆法发展的过程,也同时消解了战国文字的天真烂漫之美。就像一个小孩,你让它学会了很多规矩,它就不再有天真朴稚之美了。

我们这方作业的目的,是希望我们可以学会利用不同篆书的不同篆法寻找篆刻中的章法突破点,就好比这一方印,因为有“印”字的长尾,因此,在印中产生了自自然然的疏密对比,实际上,红白对比一出来,这方印就好看了,因为有视觉冲突(当然,故字右边“夂”部的尾巴也同样参与了)。如图:

(两块由于篆法导致的留红)

小篆的字形本身是修长的,很多字的篆法有长长的垂脚,这足以在古玺印印式的创作中加以利用,就好像汉印中有一部分悬针篆的印作一样。

(汉印中的悬针篆印例)

说实话,我不欣赏汉印里的悬针篆,它固然也造成了强烈的红白对比,但它太刻意了,来得不够自然。但是用它来说明对于篆法的利用还是可以的。

当我们明白或者说学会这一点之后,在创作中, 我们就可以利用篆法的调整去影响章法,不仅是促成疏密,还有诸如寻求平衡、制造冲突,加强对比、创制呼应等等,都是可行的,所谓“一法通,万法通”。

当然了,这一方印里线条的起收皆圆也值得强调(笔墨意味浓厚),“修”与“故”的呼应也蛮有趣味,但更需要认真学习的,是篆法对于章法的影响。

(【篆刻作业】之246,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师曾篆刻小识:先讲篆法 次讲章法
篆刻学习读书笔记:周应愿《印说》里关于篆法的“三害”
篆刻印章章法
篆刻刀法三题——从古玺汉印至明清流派印
方寸之间见真“章”
篆刻经典细读:沈野《印谈》的读书笔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