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人说赵孟頫的字不宜学太久,这是怎么回事?

赵孟頫大概算是中国书法史上最悲摧的一位了,在史上众多的书家中,无论是质资平庸的南郭先生,还是卓然不群的圣手大家,似乎只有他的字都被深深的烙上了一个“俗”和一个“媚”字,更重要的是,在一个外族统治的王朝,其几乎以一已之力复兴传统书法,使这一重要的文脉不致式微,不仅少有好评,少有点赞,却诋毁不断,绵延至今。个种原因,我认为大概有以下几种:

一,道德声讨,字如其人。自古文人士大夫就喜欢用人品度书品,所谓“心正则笔正”,字如其人,而最让士大夫所不齿的是赵以旧朝臣民、王室后裔入仕元朝,虽然不算汉奸巨恶,远不如宋朝蔡京那般乃奸恶之徒,但也是大节有亏,名符其实的“贰臣”。虽然,赵孟頫是元时代最伟大的书画家,他承前启后,开创一代书风与画风,是启时代风气、领袖群伦的中国艺术史的重要人物。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但后人以人品看书品,却认为其熟媚流俗,软弱无骨,俗不可耐等云云。这就不是从艺术的角度来看问题了。说赵体“没有浩然之气的字”,纯属先入为主地在道德制高点上的判断,按照这个理论,颜真卿是忠烈千秋的英雄人物,他每个字就都充满了英雄之气、浩然之气?但又为何有古人(好像是米芾)说他的字是“叉手并脚田舍汉”呢?所以,有时候即便对古人来说,字如其人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审美取向,总之,以道德评判艺术是不足取的。感于此,我做了首打油诗表达。

神仙中人毁谤生,

熟媚绰约流俗风。

若以书品比人品,

世间唯见颜鲁公。

二,难以超越,只有贬低。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尤其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赵孟頫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日书万字,超群的天赋加上超人的努力,老赵成为中国文化史上难得的一座书画俱佳的超一流的大家,被元朝皇帝称做“神仙中人”,他纯熟的笔法、结构、章法,几乎已经达到了一种炉火纯青的地步,这是继王羲之、颜真卿之后的又一座高山,后人无法超越,难望其项背。后代名家评论赵字,往往有一种羡慕嫉妒恨的心态,特别是在同行之间更为严重,所谓文人相轻,如董其昌,傅山之流。这是一个令人尴尬的心理学问题,毋庸讳言,这是一种自卑,靠贬低强者以增加自己的自信,以嘲笑高人来获得优越感,其根源,是自我认知的偏差。 所以说他们的说法是当不得真的。而在书法上“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人也说赵字俗,不过是人云亦云罢了。

赵孟頫晚年写下一首《自警》表达了他心中的无奈:

“齿豁头童六十三,

一生事事总堪惭。

惟馀笔砚情犹在,

留与人间作笑谈。”

三,审美取向,丑书盛行。艺术从来都是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历史上,赵孟頫的字以规整、中和、不激不厉为明清统治者所推崇,也就成为台阁体的底子,成为举子应试的一种标准书体,而一种再优美的事物让人们成年累月日日见、时时见,也会变成俗物,从而产生审美疲劳。在当下快餐文化年代,智能手机和键盘鼠标替代了书写,因此,过去那种审美价值观和审美取向,已经为新的审美观所替代。几十年如一日的刻苦努力、以图把字写好写优美,似乎已成了国人行为的一种奢望。当今,打着创新旗号进行的所谓书法创作,实际上就是掩饰无能、放飞自我的必然选择,但是却成了高大上的“阳春白雪”,而符合大众民间审美价值取向的(这也许是赵体被认为俗的一个重要原因)赵体,却成了下里巴人。 赵孟俯的字,便被认为不古、不拙、流滑无骨、柔媚阴柔、难登大雅之堂,学赵体是很难入国展的,你看现在书协的那些所谓当代大家们很少习赵字的,哪个冷门、那个偏狭便学哪个,以此彰显个性,凸显创造性,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种应试教育,而不是素质教育,换言之,是一种导向明显的应试审美观,所以也就产生了一种以臭为香,以丑为美的逆反的、新的“审美”观。而赵孟俯的字,入门易,精进太难,是一座高山,很难攀登,学又学不好,只能绕开。

“留与人间作笑谈”,老赵的诗一语成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子昂的一个字,价值70多万,依然被称为:奴书!网友:名利作祟
赵孟頫 赵体标准字帖
【春联】赵体行书兔年春联来了,快收藏,写起来!(四)
赵孟頫书法放大看,缺点很明显,赵体书法爱好者表示难以忍受
日书万字成就赵体!您还说写字靠天赋 ?
维则 行楷《慧庆寺普说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