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巴豆真伪识别





巴豆又称江子、巴米,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种子,巴豆入胃、大肠经,具有泻寒积、通关窍、逐痰、行水、杀虫的功效,用于治疗冷积凝滞、胸腹胀满急痛、血瘕、痰癖、水肿等症,外用治喉风、喉痹、恶疮疥癣等症。市场上有以同科植物毛果巴豆的干燥果实冒充巴豆,使用时注意鉴别。每年8、9月份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后,除去果壳,收集种子,晒干即可入药。其性热,味辛,有毒。入药多经过炮制,或取仁,或制霜。把巴豆用黏稠的米汤浸拌,置日光下曝晒或烘裂,搓去皮簸净即为巴豆仁;取净仁碾碎,用多层吸油纸包裹,加热微炕,压榨去油,每隔两天压榨和换纸,连续六、七次至油尽为度,碾细过筛即为巴豆霜。

真品巴豆


干燥种子呈椭圆形或卵形,略扁,长约1-1.5米,直径约6-9毫米,厚约4-7毫米,表面灰棕色至棕色,平滑而少光泽;种阜在种脐的一端,为一细小突起,易脱落;合点在另一端,合点和种阜之间有种脊,为一略隆起的纵棱线;横断面略呈方形,种皮薄而坚脆,剥去后可见种仁,外包膜状银白色的外胚乳;内胚乳肥厚,淡黄色,油质,中央有菲薄的子叶2枚,胚根细小,朝向种阜的一端;闻之气无,口尝味微涩,而后有持久的辛辣感。


伪品毛果巴豆


干燥的果实多己开裂,果皮呈淡棕黄色,稍弯曲;种子呈椭圆形,具四棱,长0.6-0.8厘米,宽0.5厘米,厚0.3-0.4厘米,个头比真品小,棕褐色,种子两侧略具棱,背腹较隆起;断面略呈菱形,胚乳丰富,中央具子叶2枚,菲薄;闻之亦气微,但口尝味微苦,稍有点辛辣味。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巴豆油是最剧烈的泻药,口服半滴至1滴即能产生口腔及胃黏膜的烧灼感及呕吐;外用巴豆油对皮肤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引起发红,严重的可发展为脓疱甚至坏死;巴豆还有杀灭钉螺的作用,而伪品毛果巴豆不具备上述功效和毒理作用,故不可代替巴豆使用。


使巴豆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不慎中毒,会产生剧烈的腹痛、水泻或黏液血便,脉搏快而弱,血压下降,面色青紫,甚至出现休克。出现轻微中毒,可用大豆一升煮汁饮用;或捣烂芭蕉叶榨汁饮服。如中毒较重应立即送往医院,采取洗胃、静脉滴注、吸氧等措施急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真品巴豆 伪品毛果巴豆
种子里的隐秘杀手丨凡此种种
巴豆
种子和果实的结构及类型
五味子
【辨识中药】·椒目· 中医(专长)考核相关内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