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到了金庸时代,人体里的“气”已经具备了核武器的能量


为什么古人认为脉管能行气?



古人肯定看到过人类尸体的血管。不管是有意做解剖研究,还是无意看到被动物**的荒野弃尸,他们必然看到过人体内部结构,不然古人不会知道人体里面有一套管道系统。只不过,古人都分不清血管和神经,甚至分不清血管和**,于是就把所有条索状的东西合并起来,然后给个名字,比如中国古代的经脉,或是古埃及的脉管(metu)。


这些管道是干什么用的呢?


各地说法不太一样,有些地方的古人给脉管安排的功能多一点,有些少一点,不过,有两种东西古人意见一致,就是血和气。所有地方的古人都认为人身体里的这些管道既能输送血也能输送气。


古埃及人在五千年前就正经做过尸体解剖。当时很多地方禁止人体解剖,但是古埃及的亚历山大城是知识之都,当地法律允许人体解剖。就凭这个,古埃及医学在那时被视作人类知识的巅峰。不过,古埃及人显然观察不够细致。他们把人体里所有的管状物,从血管到气管到神经到**,全都归做一类。他们说的“脉”,很可能就是这种所有管状物的总汇,所以他们的“脉”有22条,比我天朝的12经脉还多。然后,他们认为“脉”是用来传输的,传输什么呢?血液,粘液,尿液,精液,正气,邪气,然后还有空气。



古罗马的盖伦也是这么认为的。盖伦的解剖学比古埃及进步不少,他能区分血管和神经,甚至能区分血管里的动脉和静脉,但是他也认为血管除了输送血液也要输送空气和元气(vital spirit)。他说心脏收缩的时候把血液送入动脉,心脏舒张的时候,会借助动脉从皮肤的毛孔里吸取空气,空气沿着动脉回到心脏,就可以被心脏加工成元气。然后,心脏把元气沿着动脉送到身体各处,让人充满活力。


中医的“脉”,最初基本就是指血管。比如《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夫脉者,血之府也。”那时候的脉,分经脉和络脉。因为当时解剖知识有限,所以经脉和络脉区别在哪里,也就比较模糊,大致就是看走动趋势来分。《脉度篇》说: “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就是说主干是经脉,分支是络脉。在黄帝内经时代,古人还不知道血管有动静脉的区别。


然后,黄帝内经跟古埃及古罗马人一样,也认为脉既可以载血也可以载气。比如黄帝问补泻之术,岐伯就说:


神有余,则泻其小络之血,出血勿之深斥,无中其大经,神气乃平。神不足者,视其虚络,按而致之,刺而利之,无出其血,无泄其气,以通其经,神气乃平。


就是说,精神头过于亢奋的,在血管的小分支上开口放血(中国古代也放血的),泻掉一点多余的精神头,神智就会变得平和。精神头差的,找个空虚的血管分支,用针刺进入,但是同时得用手把血管按紧,这就保证不会出血,也不会泄气,于是可以打通经脉,病也就好了。


“无泄其气”,就是说,黄帝内经认为血管里面是既有血又有气的。


而且,这个气不是什么玄乎其玄的超自然气场。这说的就是人呼吸的那种气:


岐伯曰:皆生于五藏也。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


所以,岐伯说的气,就是出入肺脏的气,也就是空气。



这是说古代知识。到了今天,只要念过中学,而且没把学过的东西都还给老师的,应该都知道血管是输送血液的。血管里不会有气态的东西在走。如果您不但念过中学还念过医学院,就更会知道,血管里如果出现气态的东西是会死人的(气泡栓塞)。


那么,为什么世界各地的古人都认为血管能输送气体?


因为他们看到尸体里有些血管里面充满了血,有些血管里面却是充满了气。


为什么血管里会有气?


因为,人死之后,血液并不会凝固。


人们常常认为人死之后血液立刻会凝固。这可能是因为看到过死去的动物(或者,更不幸一点,死去的人),流出来的血是凝固的。从这一现象应该很容易产生一个推断:人死了血液就要凝固了。


其实,血液凝固跟人死亡并没有关系。活人出血血液也会凝固。血液凝固不是因为人死了,而是因为血液接触到了一些平时不会接触的东西,比如血管外面细胞壁的“组织因子”,或者血管壁内部带负电荷的纤维,这些因子能促发凝血。只有血管破裂的时候,血液才会接触到这些促发因子。只要血管没破裂,血液就不会凝固。所以,不是因为外伤死亡的人,比如心脏病死亡的,身体里的血液就不会凝固。即使是因为外伤失血过多死亡的,也只是伤口那里流出来的血会凝固。留在身体内部的血液是不会凝固的。即使人死了好几天之后都不会凝固——但是死亡时间长了,血液就会腐败降解,变成黏糊糊的液体。


人活着的时候,血液被心脏推动,从动脉流到静脉,然后返回心脏。人死了,心脏会停止跳动,血液就不会再有从动脉到静脉的那种循环流动——但是它没凝固。没凝固,就依然具备流动性。往哪里流动?“水往低处流”。血液也一样,没有心脏动力推动,血液就只受重力牵引,往身体的低洼处流。具体来说,是没有收到挤压的低洼处(收到挤压的地方,比如仰卧位的臀部,血液自然无法注入)。



您可能会问:血管不是被血液充满了的吗?怎么能有多余的空间让血液下沉?


是这样:人死之后,血管平滑肌失去张力,所有毛细血管完全扩张,这让血管总容积足足增加4倍,于是血管网里就出现了巨大的空腔,让血液能出现这种沉降。如果人死的时候是仰卧,血液就流到背部。如果是趴着死亡,血液就流到**。随后,沉积的血液里的红细胞分解,释放出红色素,从皮肤外面能看到紫红色的斑块。这就是尸斑。


这种时候,如果做尸体解剖,就会看到尸体低洼地带的血管里充满血液,而尸体上半部的血管里却是空虚的。


古人看到这些空虚的血管,就做出了推断:血管不光能传送血液,也能传送气。


黄帝内经里,岐伯说过这么一句话: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故气并则无血,血并则无气。


这个“并”字怎么解,中医们自己意见也没统一。有人解做“合并”,有人解做“过剩”。如果解做“过剩”,那么岐伯的这句话倒是可以理解为对尸体血管盈虚的解释。就是说,古人能看到尸体血管有些是空虚的,有些是充满血液的。为了解释这种现象,就认为如果气过剩,就把血给挤跑了。如果血过剩,就把气给挤跑了。


不过,这是说黄帝内经时代。后来的徒弟们为了证明古代理论的威力,给血和气添加了越来越多的功能,到了金庸时代,人体里的“气”已经具备了核武器的能量。



在中国,从汉代到现代,传统医学不断往玄幻方向发展。在世界的另一些地方,医学也在发展,不过是往不同的方向发展。17世纪英国医生哈维用人体解剖和物理分析的方法,阐明了心血管的真正功能。功能只有一个:传输血液。血液在血管里往复循环,为身体组织传输营养。


知道了血液循环的原理,也就弄清楚了血管变得空虚的真实原因:那不是因为血管在送气。那只是因为人死之后血液失去动力,所以高处血管里的血液就流失。


从这以后,欧洲医学界就放弃了那些传统医学知识,根据新掌握的心血管知识,研究出冠心病的原理和治疗方法,高血压的原理和治疗方法,还有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瓣膜修补术……


现代医学揭示的那些人体解剖和生理功能,都是有切实检验方法的。这些检验方法都写在文献里,谁有疑问就可以自己去重复一下这些证明过程。也确实有人质疑过。但是他们重复检验之后得出的结果一样,也就只能承认现代医学的这些新原理确实是正确的。



现代医学具备这种稳定性(经得起检验),这让坚守传统医学的人们遇到很大麻烦。我在医学院学的是现代医学(“西医”),但是学校因为政治需要,规定所有专业的人都需要学一年的中医。两种理论同时学,就能体会到捍卫中医的同学们有多为难。中医那些玄想出来的东西(比如三焦)还罢了。但中医理论里提到的一些解剖结构是确实存在的,比如心,比如脉(原初理论里说的脉,就是血管)。只不过两千年前知识有限,对这些结构的描述不准确,功能解释更不准确。现代医学传入中国之后,中医们再继续坚持古代说法,比如心主神明,就不免太荒诞。可是如果接受现代科学的说法,中医体系就不再有存在的价值。既要坚守传统理论,又不能在科学发现面前显得过于荒诞,就只有一个解决办法:更换概念。也就是对世界宣告说:“我们说的心和脉,跟你们说的那个不是一回事”。最早发明这一招的应该是诨铁樵。他说:“内经之五脏非血肉之五脏,乃四时的五脏”。别的中医拥戴者得到诨铁樵点拨,就把“经脉”解释成一种不是血管,胜似血管的玄幻脉络,然后继续认为“经脉”既可以走血也可以走气。


这招很好用。这就像一个坚持说天圆地方的人,您给他看菲莱拍的地球照片,说地球是圆的,他就跟您说“我说的地球不是你说的那个地球。我说的地球是超越物理学的地球。在我们这个领域里,地球就是方的。”这样的招数确实无懈可击,因为,现有的理论,证明方法都要遵循物理学定理。人家说的东西既然不在您的物理学范畴里,您的证明方法就用不到人家身上,所以他就立于不败之地。



或许您爱好科学,于是知道血液是输送氧气的,那么您可能会说:血液既然是输送氧气的,那么说血脉能送气,不是很有道理吗?


如果血液输送的是气态氧,这么说确实有道理。问题在于,血液输送的不是气态氧,是结合氧。什么叫结合氧?铁锈的成分是氧化铁,从分子结构来说,每一团铁锈里面有60%是氧,但是您不会在铁锈团里看到气泡。因为这些氧分子是结合氧,不是气态氧。血液输氧也是用结合氧的方式来完成。血液来到肺泡之后,里面的血红蛋白跟氧分子结合。然后血液走到身体各处,血红蛋白把氧分子释放出来,用这种方式来让细胞们得到氧气。如果让气态氧直接进入血管,会造成气泡栓塞,这是致命的。


所以,古人看到空虚的血管,并不说明他们看到了血液携带的氧气。那只是一种观察错误。本文经原作者授权发布,配图系编者所加,版权事宜请联系刀先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书笔记--学习“陈泽荣学习《灵枢》第十二篇“经水”之体会”
中医与诡辩
常说“气滞血瘀”,什么是“气滞血瘀”
医中说医:人活着就离不开“水火气血”!——“血”篇
读《再读黄帝内经-探寻生命科学》有感之“经络的真相”
中医解剖学简史2:黄帝内经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