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中医那么多经典著作,今有几人知其精髓?


小编导读

中医药文化历史悠久,古老的东方传说,历经千年岁月的砥砺,谱写了一曲曲万病回春的神奇,却一直保持着低调而永恒不变的魅力。时至今日,人们对中医学的推崇度渐渐增高,多少经典著作,被广为流传,但古中医经典著作的那些精髓,又有几人真正领悟了?您又是如何看待这个事儿的?文末的写留言处,静等您的评语!


古中医的RNA 就是《伤寒杂病论》《汤液经法》《神农本草经》《针灸大成》《针灸甲乙经》等各种辨病、辨证、诊断、组方的经典之作,这是按照古中医之道演化而来的治病之法。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历来解书者无数,但基本上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经验之,或人云亦云,或以讹传讹,或一知半解,或照猫画虎,真正上升到医道层次去解的凤毛麟角,这其中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颇中肯綮,开篇注解五运六气的运行机理,然后在运气范围内去解伤寒。

熊宗立的《伤寒运气全书》《素问运气图括定局立成》及李浩的《伤寒钤法》等都是不错的解伤寒的古籍。这些古籍在年月、日时的大小时空范围内按照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五运六气、司天司地、胜复郁发、藏象经络、性味归经的原理,遵照天人合一、同气相求的原则,分析了人体正负能量的循环与演变及相应的治疗对策,充分体现了张仲景的方术思想。还有一种大司天的解伤寒的方法,是在纪元的大尺度时空框架下计算五运六气的运行规律。完全契合中医发展史上各派各家、伤寒温病的发病治病理论及中医流派的嬗变。关于瘟疫、温病的发生机制,其实历代也有许多医家在五运六气范围内解释,而《素问·遗篇·刺法论》与《本病论》中已经有了完整的三年化疫理论阐述,但是现代中医却不敢承认这些理论,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汤液经法》是古中医组方的宗理之源,法术之本,可惜亡佚已久,但在陶弘景的《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却完整记录了汤液经法的组方之源图,同时也证实了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诸多神方皆源于《汤液经法》的大小六神汤,进一步揭示古中医的渊源。

《针灸大成》《针灸甲乙经》等源于《黄帝内经》《难经》,其实这个《黄帝内经》的字,正是中国古圣人澄神内视的结果,佛道儒医皆打坐内视,古中医认为人的生命有两大部分,即形与神。形体部分叫做脏器,神体部分叫做藏气,此脏器非彼藏气。脏器是肉体中的人体结构,靠血脉经筋(神经)联系;藏气是神体中的人体结构,靠经络穴位联系;脏器有形,藏气无形。现代中医始终不明白,《黄帝内经》中明明白白看见八尺之士在此,筋肉皮骨清清楚楚,也量出脏器大小轻重结构位置关系,血脉肠道长度,血液循环靠心脏的搏动,心脏的房室结构,肺的气管支气管肺泡呼吸结构,脾胃的消化结构,肝脏的血窦结构,肾脏的泌尿结构,神经(经筋)的走形与分布,腹膜的结构,脑部的大脑、小脑、延髓结构,甚至看到了延髓中枢的椎体交叉,但为什么就没有发展出西医的解剖学和医学呢?这就是层次的差异。


新媒体编辑:王丹


温馨提示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脉诊的价值,知道经典著作中都怎么说吗
伤寒论是中医登堂入室必读书,是中医经典著作!图解伤寒论,让中医变得更好更简单!
中医十大经典著作
何谓六气结构(易演中医网
中医理论的基本框架
伤寒论六病结构即是五运六气模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