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名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出处】

唐·王昌龄《出塞二首》(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译注】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说明】

  《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组边塞诗,是王昌龄早年赴西域时所作。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敌制胜的强烈自信。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第一首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赏析】

  诗从写景入手,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依旧照耀着秦汉时期的边关。诗人只用大笔勾勒,显示了边疆的寥廓空旷,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互文见义,即秦汉时期的明月与边关,有了“秦汉”的修饰,这幅边塞画图就带上了一层历史的沧桑感。此情此景,作者感叹:“万里长征人未还。”秦汉以来,有无数的将士奋战沙场,至死未归。这里的“人”,既是指已经战死的士卒,也指还在戍守不能回归的士卒。作者在感叹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士卒的同情。可是,这又不得不引起人的质疑,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将士不得还呢?更多有关爱国忧民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www.xigutang.com)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是对以上质疑的回答:因为没有像李广那样的将帅之才。李广是西汉时期的名将,他的一生为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因此,作者说,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这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气势豪迈,铿锵有力,抒发了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 

  《升庵诗话》:“此诗可入神品。‘秦时明月’四字,横空盘硬语也。人所难解。李中溪侍御尝问余,余曰:扬子云赋,欃枪为闉,明月为堠。此诗借用其字,而用意深矣。盖言秦时虽远征而未设关,但在明月之地,犹有行役不逾时之意;汉则设关而戍守之,征人无有还期矣,所赖飞将御边而已。虽然,亦异乎守在四夷之世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王昌龄《出塞》
《出塞》王昌龄(注释,翻译,点评,赏析)_唐诗三百首_习古堂国学网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音律虽柔,终是盛唐风骨-小学必背古诗之《出塞》
《出塞》,王昌龄,全诗王昌龄《出塞》,表现孟姜女盼丈夫归来,哭倒长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