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忆梅庵”临摹敦煌壁画赏析

罗寄梅,湖南长沙人,我国早期著名摄影家。“忆梅庵”是罗寄梅的斋号。

罗寄梅夫妇与张大千

1941年6月,张大千率弟子徒众一行十余人先期到达敦煌临摹壁画,至1943年6月中旬离开,历时达两年之久。1943年4月,罗寄梅偕夫人刘先追随张大千来到敦煌。罗寄梅夫妇到敦煌的主要目的是对敦煌石窟进行全面拍摄,他们根据张大千对石窟的编号,有计划地拍摄了莫高窟的309个洞窟,榆林窟的29个洞窟。

在敦煌的岁月,从拍摄到胶片的冲洗、照片的印制,都是罗寄梅夫妇亲手操作。白天在洞窟内拍摄,晚上就在自己布置的暗房里冲洗底片。在敦煌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拍摄的范围涵盖了差不多莫高窟的所有洞窟。对于一些重要的洞窟,不仅拍摄了全窟壁画的主要内容,还拍摄了很多壁画局部照片,如单个的菩萨、天王及供养人像,以及飞天、金刚力士等。

1952年,罗寄梅夫妇在台北的中山北路开办了一家外文书店,1953年罗寄梅夫妇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和一群志同道合的艺术家们开始了敦煌壁画的复制工作。他们把底片做成幻灯片打在墙上,然后完全按照原样临摹。他们自己也做,但主要还是请来的朋友绘画,因为这个风格调子要他们定,其他人没有去过敦煌。他们和张大千所绘的同样一个场景,色彩完全不一样,张大千的颜色很艳,罗寄梅夫妇的是真实还原,甚至把残片、破损的部分完全按原样还原。这是他们的一个临摹的特点。

1964年罗寄梅参加纽约国际博览会,展出“忆梅庵”主持复制的80余幅敦煌壁画。这一批作品风格上自北魏、下至元代,包括了经变、佛故事传、佛画背景山水人物、飞天、伎乐、供养人像以及天王像等多种绘画题材。敦煌壁画原有的尺幅都非常巨大,而“忆梅庵”的作品,多是聚焦于壁画的局部将之特写出来,遂成为最精彩的篇章。最难得的是每一张作品都能保留着原画的风化痕迹,这一点看起来不难,做起来要比自己的创作还要难上几倍。

此幅为罗寄梅夫妇主持临摹的敦煌莫高窟第46窟持柳枝大士像

莫高窟第46窟为盛唐开元前后开凿的洞窟,五代、宋时重修,石窟为覆斗形顶,西、南、北壁各开一龛,持柳枝大士位于西壁的龛壁一侧。

此幅为罗寄梅夫妇主持临摹的敦煌莫高窟第97窟童子飞天像

莫高窟第97窟原开凿于唐代,西夏时重绘了壁画。这对童子飞天位于97窟西壁佛龛内菩提宝盖的两侧,是西夏壁画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对散花童子飞天,两位飞天的形象、姿态、衣服相同,臂饰珠镯宝钏,腰系兽皮肚围,脚蹬短筒皮靴。如果抹去臂上的巾带,脚下的彩云,完全是一位着党项族服饰的男童形象,发式、衣饰表现出党项族的特点和风格。此飞天造型与高昌回鹘壁画风格相似,明显是受回鹘文化的影响。

此幅为罗寄梅夫妇主持临摹的莫高窟第158窟西壁飞天

158窟是莫高窟中唐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洞窟,也是莫高窟著名的涅槃窟之一。中唐在敦煌历史上是吐蕃占领时期,158窟为吐蕃统治时期所凿。吐蕃人崇尚佛教,故而敦煌的汉唐文化和佛教寺院都得到了保护和发展。吐蕃人崇信密教,因此壁画内容中密宗图像骤增,相对来说飞天在壁画中所占的比重显著减少。158窟是中唐时期绘有飞天的重点洞窟。

此幅为罗寄梅夫妇主持临摹的敦煌莫高窟第46窟捧莲花大士像

莫高窟第46窟为盛唐开元前后开凿的洞窟,五代、宋时重修,石窟为覆斗形顶,西、南、北壁各开一龛,捧莲花大士位于西壁的龛壁一侧。

此幅为罗寄梅夫妇主持临摹的甘肃榆林窟第3窟西夏观音像

甘肃榆林窟第3窟开凿于西夏中晚期,此幅观音像位于榆林窟第3窟南壁右,阿弥陀曼陀罗左下部分。

此幅为罗寄梅夫妇主持临摹的莫高窟第263窟北魏菩萨像

莫高窟263窟为北魏时期开凿,五代、西夏时重修重绘,北魏壁画被压在西夏和宋代壁画之下,直到二十世纪初期才被人发现。西壁龛下剥出北魏时期所绘白衣佛说法图一铺,此幅菩萨像就立于白衣佛的身旁。

此幅为罗寄梅夫妇主持临摹的莫高窟第220窟北壁初唐壁画

此幅摹本即取自220窟北壁“药师经变图”东侧乐队的画面。药师经变是根据《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绘成,画面以东方药师净土七佛为主体,八大菩萨侍立左右。药师佛前展现出规模巨大的乐舞场面。东侧的乐队为十三人演奏,有腰鼓、横笛、拍板、锣、花边阮、方响、筚篥、筝、排箫、竖笛、都昙鼓等乐器。在唐代,方响是用于宫廷宴乐的乐器,民间很少使用,由此可见画中的乐队是以宫廷乐队的编制为模式的。

此幅为罗寄梅夫妇主持临摹的敦煌莫高窟第285窟西魏菩萨听法图

此幅菩萨听法图位于西魏285窟西壁龛内南侧,八位胁侍菩萨或裸身披巾,或着通肩大衣,或披右袒袈裟,或斜披罗巾,神情各异,手势丰富。从画面中可以看到西魏时期工谨细致而刚劲有力的线描。

罗氏夫妇主持临摹的敦煌莫高窟第85窟壁画。

敦煌莫高窟第85窟《恶友品》“善友太子本生”壁画摹本

此幅摹本取自莫高窟第85窟南壁东侧《报恩经变》的下部,为《恶友品》“善友太子本生”中的一个片段。故事是说波罗奈国太子善友历经千辛万苦,从龙宫取得摩尼宝珠,归途中被弟弟恶友抢夺,并被刺瞎双目,流落到利师跋国弹筝卖艺,后来又成了国王果园的守护人。国王有一位公主,因听其弹筝被美妙的音乐打动而产生爱情,遂不顾父母反对,与善友结为夫妻。由于彼此真诚相待,善友终于双目复明,与公主一起回归故国,并让恶友交出宝珠,遍降甘米、名衣、金银七宝、众妙伎乐等等以普济众生。

85窟这幅“善友太子本生”壁画着重表现了善友太子落难而被公主搭救,最终坏人恶有恶报的因果循环,展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具有鲜明的世俗人情味。特别是这幅善友太子在果园树下弹筝与公主相会的画面最常为观者称道。

榆林窟第25窟北壁“弥勒净土变”壁画摹本

榆林窟第25窟为中唐时期开凿,是榆林窟保存最完整的洞窟,该窟的大幅壁画绘有南北天王、文殊菩萨、西方净土变、弥勒净土变等画面。壁画构图严密紧凑,色彩丰富,特别是线描精细柔丽、潇洒流畅,具有吴道子一派的风格,是中唐壁画的典范。

处于25窟北壁的“弥勒净土变”是一幅构思精密的大幅之作。画面结跏趺坐的弥勒佛居中正在说法,宝盖悬空,圣众围绕,人物姿态、神情迥然不同。佛的庄严肃穆,菩萨的恬静美丽,天王、力士的勇武有力,都表现的淋漓尽致,显示出画家惊人的技艺。经变中还穿插着许多小型构图。本幅摹本就取自左侧局部的“农作图”。画面描绘了耕地、播种、收割、扬场等劳动场景。具体而真实地反映了唐代农业的生产方式和农民的生活状况。这些构图生动而有趣,是经变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使神秘而肃穆的天国充满了浓郁的人间生活气息。

莫高窟第17窟近侍女像摹本

莫高窟第17号窟就是著名的藏经洞。1900年6月22日,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圆箓在清理积沙时,无意中发现了藏经洞,并挖出了公元四至十一世纪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刺绣、绢画、法器等文物五万余件。

17窟建于唐大中五年至咸通三年(851-862)间,是晚唐释门河西都僧统洪辩的影堂。平面近于方形,覆斗形窟顶,从地面至窟顶高约3米,正壁(北壁)贴壁建长方形禅床式低坛,坛上泥塑洪辩像,身后画菩提树,枝叶相连以示洪辩在菩提树下坐禅,左侧(东)画比丘尼,右侧(西)画近侍女。

此幅摹本就是取自附属洪辩像背景的壁画,绘菩提树和树枝上悬挂的挎袋及树侧执杖的近侍女。近侍女又称优婆夷,是供奉高僧的女信徒,在家持五戒修行,敬奉三宝,供养高僧,照料僧统、寺主生活起居的女子。这位近侍女像,身着圆领缺胯长衫男装,头绾双髻,腰束带,左手执巾,右手持杖,眉清目秀,容貌端庄,但愁眉轻锁,表情木讷,塑造了一个谨行慎为,小心翼翼的都僧统婢女的形象。显示画师的线描和设色技巧已达到极高的水平。

莫高窟第17窟比丘尼像摹本

此幅摹本取自17窟的洪辩像左侧(东)所画的比丘尼像。描绘了菩提树和树枝上悬挂净水瓶及执扇的比丘尼。比丘尼双手持团扇侍立于树下,身着袈裟,团扇饰双凤图案,树上飞着一对绶带鸟。画师的线描和设色技巧已达到极高的水平。衣褶的晕染,以及树叶正背面的不同颜色,使画面显得层次丰富,空间感较强,整体效果相当生动。是晚唐人物画的代表之作。

莫高窟第268窟壁画摹本

敦煌莫高窟第268窟是莫高窟现存年代最早的一组洞窟之一。该洞窟的年代问题,一直为研究石窟遗迹的学人所关注。一般认为268窟和272窟、275窟有可能建于北凉时期,故被称为“早期三窟”。

早期石窟的壁画内容以佛像、佛经故事、神怪、供养人等为主。壁画表现多以土红色为底色,再以青绿褚白等颜色敷彩,色调热烈浓重,线条纯朴浑厚,人物形象挺拔,有西域佛教的特色。

莫高窟第188窟壁画摹本

188号洞窟最初凿建于盛唐时期。中唐时期完成了四壁的画像及佛龛的凿画。此幅作品即为中唐时期颇有代表性的菩萨形象。菩萨脚踩莲花,体态端庄。落笔雄劲而敷彩简淡,是中唐吐蕃时期出现的一种新风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敦煌石窟初唐壁画【涅槃卧佛】
跨越千年的文明密码,揭秘敦煌洞窟传奇
一起画佛像-张大千敦煌壁画临摹作品集(收藏必备)
普林斯顿大学藏,罗寄梅拍摄珍稀敦煌影像
最早最全拍摄莫高窟的中国人| 罗寄梅夫妇的敦煌往事
【甘】榆林窟25窟,中国最美石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