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城市布局理论与中国新型城镇化

一、城市布局与当前中国城市布局状况

城市布局是关于城市总体的空间形态与城市综合效益之间的关系的理论,重点包括城市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探讨优化城市的各项功能组织的效率和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各种管、线、网络的布置,综合提高城市建设整体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城市布局的外部形态,主要是指城市的各个功能区之间是集中连片还是分散间隔,及其在功能效益上的优劣。城市内部布局则概括了城市内部不同功能的建设用地的分布规律,对于城市建设用地的功能划分和功能组织、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布局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六项主要任务,其中提到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的城市化战略格局,把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中国城市化当前存在的状况 : ——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东部一些城镇密集地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中西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地区的城镇化潜力有待挖掘;城市群布局不尽合理,城市群内部分工协作不够、集群效率不高;部分特大城市主城区人口压力偏大,与综合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中小城市集聚产业和人口不足,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小、服务功能弱,这些都增加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成本。

二、城市布局模式概述

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成果《城市学总论》对世界城市布局理论进行了总结,梳理出以下几种主要城市布局形态(前三种是当前主要城市布局模式)。

1.集中式建设布局模式

集中式建设是指城市的各主要类型的建设用地基本连接成片布置,城市的外部空间建设形态展现为一个集中紧凑的整体。这一建设布局模式是大多数城市,尤其是中小城市和大城市发展初期普遍具备的空间建设形式,其主要优点在于:城乡用地界线分明,便于行政管理;市区集中成片,有利于基础设施和市政公共服务设施的集中配置;居民的居住地也与工作地相对接近,生活相对便利。

2.?分散组团式建设布局模式

分散组团式建设布局模式形成于20世纪初。针对大工业城市过度集中建设带来的种种弊病,分散组团式建设布局模式提出,当城市集中连片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应该采取有计划的分散建设布局。为取得必要的集约效益,该模式将城市划分成若干组团分散建设,使分散的同时又有相对的集中。各组团之间以较大面积的生态绿地或农田相间隔,同时相互之间保持便捷的交通联系。每个组团均应具备相对完善的市政公共服务设施,有相对突出的功能特征。分散组团式建设布局模式。

3.组群式建设布局模式

组群式建设布局模式是适应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的建设发展需要而提出的,它可以看作是分散组团式建设布局模式的扩展。与分散组团式不同的是,在组群式模式中,集中的主城区与分散的城区之间不再是综合性的中心与专门性的功能组团的关系,而是核心大城市与多个功能比较完善的中小城市或小城镇的关系。它们形成一个空间上相互邻近、功能上密切联系的城市群,并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共同构成一个城市经济的增长极。

4.同心圆模式

同心圆模式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伯吉斯(E. W. Burgess)于1925年提出的。伯吉斯认为,以市中心为圆点,城市内部一般因不同功能特点,而形成同心圆状的环带圈层结构,他将此抽象归纳为由圆点依次向外的中央商务区、过渡带、工人家庭带、高级居住带、通勤者居住带5个同心细带。

5.扇形模式

扇形模式可以看作是对同心圆模式的修正与扩充,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霍伊特(H. Hoyt)于1936年提出的。霍伊特在研究了北美142座城市的内部结构后认为,城市的建设通常自中心向外沿着主要的对外交通线路与阻力最低的方向放射状发展,形成自中心向外的扇形土地利用地带,各地带具有不同的主导功能。

6.多核模式

多核模式是由美国城市地理学家哈里斯(C. D. Haris)和乌尔曼(E. L. Ullman)于1945年共同提出的。他们认为,现代城市并非仅具备一个中心,而是具有主副两个或多个中心,特大城市还具有相对独立的离城市中心,呈现为多核心的内部结构。

三、城市布局模式分析

集中式布局:关键在于科学地进行城市各项功能的组织与协调。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水平下,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内部组织是决定集中建设效益的第一因素。否则,即使集中规模并不太高,也会造成城市功能的杂乱无章和城市用地的无序蔓延。采用集中式建设布局模式时,在城市建设规划上,要注意近期与远期的关系,保持城市建设足够的弹性;在城市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上,近期项目集中紧凑建设的同时,应为关系城市未来发展的远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保留必要的用地,以保证对不确定性因素的回旋余地。

分散组团式建设布局:这布局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果,但其弱点或难点在于如何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应的规模效益。分散组团的格局通常需要设置两套以上的供水、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系统,需要相应的建设用地。中国人口众多、耕地资源紧张,对于这一模式的选用更要慎重,必须作充分的比较分析。一般地说,只有当城市的规模扩展到百万人口以上,或者因山地、河流、地质构造等因素的影响限制,才考虑采用分散组团模式。

组群式建设布局:组群式建设布局模式,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城市建设工作者有意识地运用于对特大城市建设布局的规划控制上。通过对特大城市周边地区城镇群体进行统一的功能组织和协调,使核心城市和中小城市共同构成一个城市功能整体(亦称为城市群、都市圈等),可以在满足人口和经济活动向优势区位集中的客观要求的同时,较好地避免过度的城市膨胀和蔓延带来的弊端。

今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出炉,这次《草案》提及的城市群数量将达到19个。各个城市群之间和城市内部应该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地理环境、人口分布,结合中央城镇化会议精神能动的运用城市布局模式,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年)[
德国城镇化模式有哪些可以借鉴?
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文档信息
深汕区最新布局规划,建设现代产业新城!
未来10年最适合买房的城市和最赚钱的行业
2016年了望时评第1期:“紧凑城市”是个大方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