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小林斗盦:当代中国篆刻陷入混乱、迷惑境地

小林斗盦(1916-2007),又名斗庵,本名庸浩,日本埼玉县人。当代日本书法篆刻艺术泰斗,与梅舒适齐名,各占日本半壁江山。生前任全日本篆刻联盟会长,中国西泠印社名誉副社长等。
告西泠印社社员诸贤书
我曾经在自己的作品集等处,断断续续地陈述了自己作为信条的一些观点,并对近年来中国和日本篆刻家所追求的倾向,毫无顾忌地加以批评。
在中国,篆刻是作为一门艺术定位的。明朝中期以来的四百年时间,清朝的丁敬开创了以西泠八家为中心的浙派;以邓石如为鼻祖,吴让之、赵之谦为代表的邓派也非常活跃。应该说,这段时期的中国篆刻充满了生气。

小林作品
我曾直率地批评说:“中国篆刻到吴昌硕为止断层了”。吴昌硕以后可以凌驾于上述历史名家的作者,一个也没有。我觉得应该深刻地究其原因。
日本篆刻是由明末来日归化的中国僧人带来,经过了三百年时间,可谓篆刻的后进国,势单力薄,可与中国名家匹敌的仅有中村兰台(一世)(1856—— 1915)、河井荃庐(1871——1945)二位先贤,处于非常冷清的状态。荃庐先生殁后,至今无一人能超过他。日本篆刻一直处在把中国技法作为惟一法规的极其困惑的状态。

小林作品
以下把我在自己作品集记述的,作为自己信条的观点,摘录几条出来,期望得到诸贤的批评指教。
我尊重、摹仿古典,并期望分析、咀嚼近代名家的作品,达到创作的完美境界。我提倡通过临古的实践,来培育认识上的客观性。与此同时,我认为还有必要进行书法、金石学、文字学、汉语知识等多方面的学习,树立尊重古典、重视传统的信念。

小林作品
我在观看吴让之、赵之谦的篆刻时,曾经对吴的率意、赵的经意进行了对比。这里引进一些那时我写的文章的一部分。
“一般来说,经意的作家是保守的,率意的作家是有创造性的。”
“我一方面承认保守和创新是一对矛盾,另一方面更觉得二者必须非常密切地结合。”
“守旧的实践是培育理性的自我意识的先决条件。对作者来说,创作冲动和批判理智的平衡,关系到他艺术感觉的高度。”
“个性发挥被称为近代艺术的第一命题。但那些标榜本能主义之辈,其实是迷失了方向。”

小林作品
我极力主张学篆刻必须先学书法,不系统地学习书法,别指望会产生优秀的篆刻。古来的(篆刻)名人皆擅书,惟因此,才创造出了优秀的篆刻作品。
印人首先熟习小篆,通过学习小篆,掌握文字的间架结构、分间布白、运笔的微妙变化等等。甲骨、金文以后的书风,都是以此为基础的。有此基础,才容易成功。综上所述,有了书法基础,就能对篆刻的字法、章法、刀法等基本要领发挥极大的效果。

小林作品
同时,要提高自己的鉴赏力,刻技再怎么巧妙,鉴别的眼光不高,作品总高不到哪里去。往往有些人,对自己作品的优劣不会判断,却陷入莫名的自我陶醉。
我认为时刻不能忘记:古印之外,还要广泛涉猎近代名家的印蜕,努力使自己的创作溶入其中。

小林作品
不仅仅是篆刻,在日本,喜欢情绪性的率意之风(在其他领域)也很显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个性尊重和本能主义的流行,更加剧了这种倾向,对古典和前人的功业敬而远之,避难就易之风弥漫,以致招来今日的衰退。
中国以前和日本相反,尊重传统、经意的东西,并以此为正宗,视为正确的信条。但二战后也如日本一样,沉溺于闲逸、抒情,陷于无轨道可遵循、难以拯救的状态。

小林作品
作为篆刻艺术发源地的中国,篆刻进入了混乱、迷惑的境地,真令人忧虑!
最后,对于吴昌硕以后的篆刻家,作一点具体的品评。
吴昌硕自己曾说:“吴让之、赵之谦比我高明得多,我能摹仿吴让之,但不能摹仿赵之谦。”
我对吴昌硕的概括是:“伟大而不精到。”他的作品不像赵之谦那样经反复推敲而成。他那种朴拙野逸的风格,当时就曾被贬为“村气满纸”,引来一堆批评。

小林作品
作为率意型作者,特点是既有非常优秀的作品,也有很多粗劣的作品。(篆刻)率意型的代表人物就是吴让之、吴昌硕,他们以长年积累而成的造诣,形成了独到的风格,作品如(大树)枝叶排列而错落有致,气概独特,昂然有生意,还是应该得到高度评价的。
吴昌硕以后享有盛名的齐白石,可以说是个异端,他不对文字学作深入的研究,以那种单刀刻石的粗砺、野犷刻法著称。连这样粗杂的作品也说好,可见眼光之低俗。我觉得,今日篆刻之粗俗、芜杂,与此(齐白石)是有关系的。

小林作品
追摹赵之谦的赵叔孺,还有近时颇被人评论的黄牧甫等,书法非常低劣。并因这种书法的不成熟,导致篆刻章法不完备,刀法也平板。二人充其量为三流作者而已。问题的关键是,赞赏他们的人之眼光低劣,令人叹息。
西泠印社创立已近百年,作为中国篆刻的中枢,是中国和各国印人所瞻望的。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如何依靠社友诸贤,以一元更始的气概,为真正的篆刻而奋起,再现昔日光荣。作为日本的印人,我深深地期待着。

墨池篆刻商城还有更多

国展名家好印

等你来逛

👇点击下方链接进入墨池篆刻商城👇

一个小贴士:
除了自用之外,赠印也是古代文人最虔诚的礼仪。
镌刻于方寸间的吉语雅句,是文艺与浪漫,是美好寓意,是赠物之人的真诚。
送亲友长辈,风格千变万化,年年不重样,毕竟没人会嫌印章多。
这样的礼物高级且独一无二,称得上来自传统文化中最硬核的“奢侈品”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小林斗盦先生发表《告西泠印社诸贤书》
吴昌硕篆刻《二耳之听》青田石自用印
荐书 ‖ 《西泠印社社藏名家大系 · 西泠印社社藏捐赠菁华》
西泠名家(5)首任社长 吴昌硕
篆刻名家作品欣赏
中国名家名画(38):吴昌硕的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