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统医学治肿瘤
传统医学肿瘤原理
一、正虚邪实
正虚是指正气虚弱,正气即是真气,是由先天原气及得于后天饮食之气结合而成。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能抵御外邪侵犯机体,防止疾病的发生,亦所谓“正气之内,邪不可干”。若正气虚弱,不能抵御邪气,则疾病丛生,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肿瘤的发生与正虚有着密切的关系,传统医学对此早有认识。邪实既指感受邪气,又指体内邪气过盛,无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还是饮食劳伤,,皆可导致机体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和,七血紊乱,或为痰凝,或为血瘀。而瘀血、痰块又反过来作为致病因素,在正虚的条件下,内外合邪,毒邪留滞,而成肿块,致发肿瘤。故采用扶正与祛邪相结合,调补先后天功能,增强和调动机体自身抗癌能力,是当前恶性肿瘤治疗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最常用的法则,对预防癌瘤、治疗癌瘤、带病延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气滞血瘀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也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故《难经·八难》说:“气者,人之根本也。”《类经·摄生类》也认为:“人之有生,全赖此气。”气的功用主要为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等,而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形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而气血失调,常表现为气滞血瘀。气郁不舒,血行不畅,导致气滞血瘀,瘀结日久,必成症瘕积聚。故《内经》曰:“百病皆生于气”,“喜怒不适……寒温不时……积聚以留。”故在治疗上,常于扶正药中配合理气活血之药。凡是癌瘤形见肿块,伴有疼痛,多因气滞血瘀所致,故参合调理气机、活血化瘀的方法,是治疗癌瘤不可忽略的主要法则之一。
三、脏腑失调
脏腑是指五脏六腑。五脏即心、肝、肺、肾、脾,具有化生和贮藏精气的作用;六腑为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具有受盛和传化水谷的作用。若脏腑失调,则引起气血紊乱,或先天脏腑禀赋不足。皆为肿瘤发生的内在因素。祖国医学对此早有文献记载,如《难经·五十五难》说:“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肯定了积聚的产生是因脏腑功能失调所致。《诸病源候沦·卷十九·积聚候》指出:“积聚者,由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受于风邪,搏于腑脏之气所为也。”将积聚的产生归之于脏腑虚弱,阴阳不和,感受外邪,外内合邪所致。脏腑功能之间密切相关,脏腑功能之间密切相关,一脏有病,常它脏受累,终至正气亏虚,邪气亢盛。因此,正气虚的学说,应用于防癌及扶正培本,调整脏腑功能,重建机体的阴阳平衡,对于治疗肿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痰湿凝聚
痰湿均属水湿为患。感受外邪、情志过极、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等皆可使脏腑功能失调,产生水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津停滞,痰湿凝聚。痰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丹溪心法·痰》说:“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痰随气机升降流行,内而脏腑,外至筋骨皮肉,形成多种病证,因此有“百病多由痰作祟”之说。痰湿凝聚是肿瘤形成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病理。在治疗上,切莫忘记应用化痰散结、怯湿解毒治疗肿瘤。
五、毒热内结
火热为阳盛所生,热多为外淫,火常自内生,但火热多混称。火为阳性,易伤津动血,耗气灼阴,常易致肿疡。实火有明显的火盛症状,阴伤症状不明显,如高烧、渴喜冷饮、面目红赤、便秘溲赤等;虚火则以阴伤为主,有虚热证,如午后低热、五心烦热、盗汗、咽干、舌尖嫩红等。火热入于血分,可滞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痈肿疮疡。《灵枢,痈疽》说:“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故名曰痈。”《素问·至真要大论》又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即指心经火热。因此《医宗金鉴·痈疽总论歌》说:“痈疽原是火毒生。”
临床上多见癌瘤患者呈热郁火毒之证,如邪热鸱张,呈实热证候,表示肿瘤正在进展,属于病进之象。如系病久体虚、瘀毒内陷,病情由阳转阴,成为阴毒之邪,则形成阴疮恶疽,翻花溃烂,胬肉高突,渗流血水。治实热阳证火毒之邪应投大剂清热解毒,滋阴降火之品,而对阴毒之邪,则需温补托里,扶正祛邪以调和气血,祛除阴毒之邪。
一、常用治法
在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中,治法从属于治则,其内容十分丰富,一般概以汗、叶、下、和、温、清、消、补等八法论之。
中医防治肿瘤的常用治法有扶正培本、理气活血、清热解毒、软坚散结、化痰袪湿、以毒攻毒、养阴清热、健脾益肾、对症治疗等。肿瘤发病较复杂,多属多系统、多组织器官受累,寒热交错,虚实夹杂,因而以上诸法又常配合使用,而且常以扶正培本为基础,清热解毒、以毒攻毒又为肿瘤防治中常用的配伍法。
(一)扶正培本法
扶正培本治则所属治法较多,包括补气养血、健脾益胃、补肾益精等等,但目的皆在于增强机体抗病、防病及其适应能力。扶正培本亦即补法,其常用的益气中草药有黄芪、党参、人参、黄精、白术、淮山药、甘草等;补血中草药有鸡血藤、当归、熟地、干地黄、白芍、紫河车、桂元肉、阿胶等;滋阴中草药有天门冬、麦门冬、沙参、生地、龟板、鳖甲、天花粉、知母、旱莲草、女贞子等;温阳中草药有附子、肉桂、鹿茸、淫羊藿、补骨脂、菟丝子、锁阳、肉苁蓉、巴戟天等。
扶正培本法在肿瘤防治中应用最为广泛,而且收效较佳。
扶正培本治疗肿瘤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包括:①提高临床疗效,延长生存期;②减轻放疗及化疗的毒副反应;③提高手术效果;④治疗癌前病变;⑤抑癌抗癌;⑥提高机体免疫力;⑦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等等。
(二)理气活血法
肿瘤的发病原因多与气滞和血瘀相关,肿瘤多有形,历代医家多以为症积、石瘕、痞癖及肚腹结块等皆与瘀血相关,故肿瘤之实质多有血瘀,常见有肿块、刺痛、唇舌青紫、舌下静脉曲张、肌肤甲错、脉涩等瘀血见症,故活血化瘀法为肿瘤防治的重要***之一。
常用的理气药有:八月札、柴胡、木香、陈皮、青皮、枳壳、砂仁、玫瑰花、檀香、槟榔、沉香、苏梗、旋覆花、厚朴、川楝子、延胡索、降香、丁香等。常用的活血化瘀的药物有:丹参、五灵脂、王不留行、桃仁、红花、赤芍、三棱、莪术、乳香、没药、蒲黄、水蛭、穿山甲、土鳖、归尾、泽兰、虎杖、石见穿、全蝎、血竭等。
据现代药理研究,理气药可以抑制平滑肌的运动,故能行气止痛。枳实、枳壳能使胃肠运动收缩节律增强而有力,有利于肠内气体及粪便排出而“降气通便”,保持机体气机的调畅,有利于血液、津液的运行和脏腑组织功能正常。川楝子、八月札、玄胡等理气药还具有一定抗肿瘤作用。
有关活血化瘀法及药物的实验研究开展较多,活血化瘀抗肿瘤的作用可概括为:①能增强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的疗效:活血化瘀药物主要能改善微循环,促进炎症吸收,从而可从减轻病理损害,促进增生或变性的结缔组织复原。②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活血化瘀药物对机体免疫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即既有免疫抑制作用,又有免疫增强作用,活血化瘀约为主的方剂能显著增强实验动物巨噬细胞百分率。③调节神经和内分泌功能:活血化瘀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调节作用,可恢复内环境平衡,有助于对肿瘤的抑制,又能调整体内内分泌的功能。④预防放射性纤维化,减少副反应。⑤杀灭肿瘤细胞:据动物实验筛选及临床实践,活血化瘀约物中具有灭癌和抑瘤作用的药物有红花、元胡、乳香、没药、穿山甲、土大黄、全蝎、蜈蚣、僵蚕、丹皮、石见穿、斑蝥、五灵脂、归尾、喜树、降香等。⑥对抗肿瘤细胞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及瘤栓的形成。
(三)清热解毒法
恶性肿瘤,特别是中晚期患者常有发热、肿块增大、局部灼热、疼痛、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数等症,皆属邪热瘀毒之候,治之当以清热解毒为法。清热解毒药能控制和消除肿瘤及其周围的炎症和水肿,在其某阶段起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肿瘤发展的作用。同时,清热解毒药又具有较强的抗癌活性,清热解毒法为肿瘤防治常用的冶法之一。
常用的清热解毒药物有:白花蛇舌草、蒲公荚、败酱草、土茯苓、野菊花、连翘、金银花、板蓝根、紫花地丁、半枝莲、半边莲、天葵子、七叶一枝花、苦参、黄药子、黄芩、黄柏、山豆根、紫草根、野菊花根、水杨梅根等。
有关清热解毒药抗肿瘤的药理研究报道较多,其作用概括起来包括以下诸方面:①直接抑制肿瘤的作用:经抗癌活性筛选,清热解毒药的抗癌活性最强,如白花蛇舌草,山豆根、半枝莲,穿心莲、白英,冬凌草、臭牡丹、青黛、龙葵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瘤作用。②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许多清热解毒药物如白花蛇舌草、山豆根、穿心莲、黄连等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激发和增强淋巴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增强或调整巨噬细胞吞噬作用,提高骨髓造血功能。③抗炎排毒作用。④调节内分泌功能:清热解薄约如白花蛇舌草、山豆根等能增强肾上腺皮质的功能,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⑤阻断致癌和反突变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治疗肿瘤需要辨证与辨病结合
恶性肿瘤中医治疗七法
肿瘤常用治法临证剖析
8味中药,消肿散结,减小肿瘤!乌梅15g,红花10g,大黄9g,
扶正祛邪治疗肿瘤
中医治疗肿瘤的原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