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十年前熬年夜(散文)


         贾政卿 

    过大年,千百年来,熬年是华夏儿女全力传承的精华所在。那份遍布九州的红火热闹,那份一进腊月老辈人从一举一动就表现出的敬畏、神圣,都使孩子们对过大年、响大炮、吃饺子尤其是熬年充满了无法形容的期盼。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当时那个没有电视、大部分时间没有电的时代,过年是农民们心目中最重要的节日,而熬年则是整个节日中精神文化生活的最重要环节。除夕之前,父辈们忙着做豆腐、蒸花馍、炸糕、烧肉、做新衣等,为过年做着最简单的物质准备,只有到了除夕这天,大人们才顾上做小孩们感兴趣的事。

    我家住在南房,天黑以后,父亲在用高梁竿插灶神架,母亲在微弱的电灯下、有时是在煤油灯下准备着糖果、纸烟、茶具等,并在火炉上烧上水,准备着熬年人的到来。熬年的人来了一个又一个,但因为家小,很快就又到别人家串去了,况且真正能熬到天明的人并不多。能在我家熬到天明的只有三个人,除了父母亲,就是维汉哥。按辈份我是叫哥,但岁数却比我的父母大。维汉哥一般在九点以后来,当时我家靠门的炕边放着个太师椅,前边就是火炉,他一进门就坐在太师椅上,基本不离坐,一边喝茶,一边与正在包饺子、做营生的父母亲聊天,直至黎明接神、点旺火才走。

    我们这些十二、三的小孩子们,无论走到那家都是不受欢迎的,一来我们一来来一伙,哪家的地下、炕上都不大,放不下我们;二来嫌我们太闹。所以,我们只能一家接一家的串门。只有一年,我们才实实在在熬了个好年。

    那一年的腊月,邻居玉柱哥娶下了新媳妇,我们这一伙的头领,叫素怀,有十六、七岁,早早就谋划去玉柱哥家熬年。

    除夕夜,我们在素怀的带领下,欢天喜地地来到了玉柱哥家。嫂子很热情,让我们吃糖、上炕。开始大家还有点不好意思、推托着不吃,慢慢地就吃起了糖,也上了炕。素怀先是给我们讲故事、说笑话,后来让我们轮流讲故事。不时地大家还要到院子里放鞭炮。当有人发困的时候大家就玩起了扑克,再到后来,众人都困的不行,横七竖八地睡在了玉柱嫂的炕上,真正熬到天明的大概只有玉柱哥一个。直到接神、点旺火,在鞭炮声中我们才被玉柱哥叫醒回家。

    现在想来,在五十年前,除了时有时无的电,我们的生活、过年的习俗与五百年前、甚或两千年前的先人也差不了多少。没想到,我们可怜可叹的、没有电视电脑手机的农耕生活,却正是现代人羡慕的、和谐而其乐融融的农耕生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早安晚安的句子,送给你!
熬夜,真是一种病……
有哪些非常精致的句子?
海角天涯,转身你我陌生人
晚上好图片 晚上好表情
每天都无聊至极,却每天都熬到深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