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季·养生 | 清明养生提要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 。


《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三候


作为一个时令节气,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天气物候的特点有关。西汉时期的《淮南子·天文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故此,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清明节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


一候桐始华



桐,是指白桐花。意为清明来到,白桐花开,清芬怡人。春来万物复苏,到清明时节,阳气更盛,各种各样的花竞相开放。或许,在古人心中,白桐花开的日子稍微迟一些,恰好又在清明之时,所以才以此作为清明节到来的标志。清明,行走在大自然中,看各种各样的花慢慢地凋谢,一地芳华,瞬间美好即成泥,不觉使人感伤。然而,在另一坡道上,忽见一农家小院里有棵高大的白桐树挺立在稀白的云天下,兀自开了满树的紫白的小铃铛一样的花,香满原野,给人惊喜,使人震撼!这就是花开的力量,也是生命的动人之处,难怪,古人对此花情有独钟。


二候田鼠化为鹌



鹌,是指鹌鹑类的小鸟。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鸟儿则开始出来活动了。田鼠为至阴之物,鸟为至阳之物。此语意指阴气潜藏而阳气渐盛。可见,春日里的草长莺飞之景象,是顺应了大自然的变化。其实,何止是鸟儿喜欢阳气渐盛的春季,就连人类,告别了冗长阴寒的冬季后,在闲暇之日,游走在春日里,晒暖阳,看花开,听鸟鸣。放松身心,体会生活的美好,惬意,舒服,自在!


三候虹始见



虹就是天上的彩虹,说明清明时节多雨,故而彩虹出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三候,虹始见。虹,音洪,阴阳交会之气,纯阴纯阳则无,若云薄漏日,日穿雨影,则虹见。其实虹在这个时节出现,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知道,在干燥的冬季,天空中飞尘浓密。而在风光明媚的春季,有了雨水的洗涤,有了繁茂的植物绿叶对裸土的封遮和对粉尘的吸收,美丽的彩虹才可能出现在雨后的天空。《十二月七十二候歌》中也说:虹桥始见雨初晴。对此,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正是因为新雨后的天空粉尘最少,空气最清洁,所以才有了美丽的彩虹。由此可见,古人对大自然的观察非常细致,充满智慧。


古人的清明三候,让人们正确了解和认知了大自然中的物候现象,让人受益匪浅。这是除了踏青、美食、祭祀之外,清明节的又一大特色。


清明养生



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同时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就中医养生来讲,清明也是一个尤为重要的养生节气,清明养生应“顺时而为”。



一、作息提前,运动升阳



中医认为“动则升阳,静则养阴”,清明节气标志着昼长夜短,阳光明媚,值此生发的季节,人体的末梢血液供应增多,中枢神经得到的养分相应减少,人易犯困,但是这并不是说人体缺觉,若贪图懒觉,则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因此要注意起居,宜早睡早起,以迎阳气,走出室外,增加户外活动。


二、广纳大自然阳气,避免潮湿之气



清明节气天气转暖,自然界充满着勃勃生机。人们应多晒太阳,阳光可杀灭细菌、病毒,预防骨质疏松;勤开窗通风,尽可能维持室内外气温的平衡,减少强烈的温差对人体的不利影响;晾晒被褥,避免潮湿,不要穿潮湿未干的衣服,不要直接睡地板,避免湿气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液,避免潮湿之气伤人阳气。


三、足养精神,抒发阳气


由于冬天日晒较少,人们在室内时间较长,人体阳气内敛,气机的宣发疏畅不够,精神易有压抑之感。春天来临后,自然界除陈布新,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也进入旺盛之机,要充分利用这个时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清明节自古就是踏青和扫墓时节,举家外出同自然界融为一体,呼吸大自然带来的清新气息,排解冬天郁积之气,使心胸开阔,心情愉悦,更能增强人体正能量,提高人体抗病能力,让人体适应自然的变化,为一年的身心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养生药膳


白菜百合莲枣汤


功效:清明时,天气时冷时暖,昼夜温差较大,身体抵抗力差的人很容易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也容易复发。莲子、白菜与百合搭配食用,有生津、润肺、清热、安神的 功效,可以改善多种消化系统疾病,尤其适合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食用。


原料组成:莲子50克,去核大枣10枚,白菜450克,百合50克,盐少许。


制作方法:

1、用清水将莲子、百合、大枣洗净,放入干净的容器中备用。

2、将白菜叶一层层地剥下来,用清水洗净,备用。

3、将莲子、百合、大枣一起放入锅中,再加入适量天然饮用水。

4、砂锅置火上,用武火将水烧开,放入白菜叶,再用文火慢煮。

5、出锅前用盐调味即可


莲子:性平,味甘、涩,归脾、肾、心经,有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的作用。春季心烦气躁、失眠、多梦者可食用莲子。


白菜:性平,味甘,归胃、肠、肝、肾、膀胱经,有清热除烦、利尿止渴、通利肠胃的作用,可以改善春季发热、烦渴、小便不利等病症。


八宝粥



功效:清明时节,天气时好时坏,人的情绪会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变得烦躁、紧张或焦虑。把大米、赤小豆、大枣等八味食疗效果好的食物熬制成粥,可以补益气血、养血安神、、健脾和胃、润肤除皱、利水消肿,改善因天气变化带来的负面情绪。另外,八宝粥可以养护肝脏,适合肝阳上亢型的高血压患者食用。


原料组成:红枣、绿豆、莲子、薏苡仁、赤小豆、桂圆、花生、大米、糯米。


制作方法:

1、将较难煮的食材,浸泡3小时以上,如莲子、花生、薏苡仁、赤小豆、绿豆。

2、锅内加入适量水,水开时,放入浸泡好的食材和洗净的大米糯米。

3、大火煮约20分钟,转小火煮约10分钟,放入桂圆、红枣,调入冰糖或白糖继续小火炖煮。待花生煮烂即可关火。


花生:性平,味甘,归脾、肺经,有健脾和胃、补肾利水的功效,适合胃寒者食用。

桂圆肉:性温,味甘,归心、脾经,有补心安神、养血健脾的功效,温阳滋补作用也较显著。


五指毛桃煲乌骨鸡汤



功效:清明时节早晚温差大,由于清明雨多湿气较重,在饮食上要注意选择一些温胃祛湿的食物,多吃“柔肝”的食物,饮食宜温,以清补为主。而乌骨鸡补肝益肾,补气养血,退虚热,五指毛桃健脾补肺、行气利湿、舒筋活络。两者共奏健脾祛湿,补益养生的功效。


原料组成:乌骨鸡、五指毛桃、姜三片、蜜枣1颗、盐。


制作方法:

1、将温氏乌骨鸡把毛拔光、五指毛桃的皮处理好、芡实等清洗干净放入汤煲

2、猪脊骨在滚水中煮一下“飞水”,放入汤煲中。

3、切三片姜放入汤煲中,倒入10碗清水,用猛火把水烧开后,改为文火煲两个小时。

4、汤上桌前下适量的盐调味,趁热喝,营养美味。


乌骨鸡:味甘,性平。归经入肝、肾、肺经。功效,补肝肾,益气血,退虚热。主治,虚劳羸瘦,骨蒸痨热,消渴,遗精,久泻,久痢,崩中,带下。


五指毛桃:性味味甘,性平。归经,入脾、肺、肝经。功效,健脾补肺,行气利湿,舒筋活络。


特别提示:

更多学术计划、科技奖励和亮点聚焦等资讯可在本公众号首页【会员服务】-【要闻速递】栏目中及时获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惊蛰养生」“捂、晒、坐、舒”四字诀,重在顾护阳气
【食疗药膳】今日清明,教您煲一款椰味飘香的补益养生靓汤
保胃健康 | 小满多喝这道汤,带给你小小的满足大大的幸福!
健脾祛湿、利水肿、补气养生,煲这碗靓汤给家里人喝,大家喜欢
干燥春季 七款养生靓汤一周补出滋润美人
7款冬季养生靓汤 一周美味不重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