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细品园林之三:植物篇 去园林听竹

文/星华     摄影/葛雷

沧浪亭

(宋欧阳修)

子美寄我沧浪吟,

邀我共作沧浪篇。

沧浪有景不可到,

使我东望心悠然。

荒湾野水气象古,

高林翠阜相回环。

新篁抽笋添夏影,

老枿乱发争春妍。

水禽闲暇事高格,

山鸟日夕相呼喧。

不知此地几兴废,

仰视乔木皆苍烟。

堪嗟人迹到不远,

虽有来路曾无缘。

穷奇极怪谁似子,

搜索幽隐探神仙。

初寻一迳入蒙密,

豁目异境无穷边。

风高月白最宜夜,

一片莹净铺琼田。

清光不辨水与月,

但见空碧涵漪涟。

清风明月本无价,

可惜祗卖四万钱。

又疑此境天乞与,

壮土憔悴天应怜。

鸱夷古亦有独往,

江湖波涛渺翻天。

崎岖世路欲脱去,

反以身试蛟龙渊。

岂如扁舟任飘兀,

红蕖渌浪摇醉眠。

丈夫身在岂长弃,

新诗美酒聊穷年。

虽然不许俗客到,

莫惜佳句人间传。

从一下飞机的那一刻起,顾苑的心就一下子飞回到了童年,一个身在苏州园林里的童年。她带着儿子,怡园里粉墙边的竹林旁,留下了这个小小人,对于苏州最初的记忆;

天还没有大亮,张师傅已经开始忙活,为了沧浪亭里的这一片竹林,他忙活了几十年;

很多游客走过拙政园的喧闹,却没有发现,在园东头的那个角落里,还有梧竹幽居这样一个幽静的角落……

都说“园园有竹”,苏州园林的夏天,注定是属于竹子的。

清风起,竹声飒。

【壹】  竹林听风怡园里

哗——随着飞机的落地,顾苑的心一下子回到了那个令她魂牵梦绕的苏州。

作为怡园顾家的后人,顾苑的童年几乎都是在怡园里度过的,小的时候,常常听爷爷讲怡园的故事,哪棵树是谁种的,哪边当时是孩子们读书写字的地方,哪边又是大人们商量事情的地方……

对她来说,园林,真的不是一个欣赏的地方,而是实实在在的家。

后来,她出国留学,把家安在了法国,不过在她看来,只有每年回苏州,才是真正回家了。今年不同的是,随她回来的,还有她的孩子,一个在法国出生的ABC。

虽然在法国,但顾苑一直坚持教孩子说苏州话,认汉字,但是成果总是差强人意。这次回苏州,顾苑决定一定要带孩子在苏州园林里走上一遭。

第一站,当然选在怡园。

小朋友进入怡园,兴奋地四处乱跑,他跑到四时潇洒亭,指着墙边的一排竹子,大叫:“妈妈,个,妈妈,个……”

顾苑还在寻思着儿子说的究竟是什么,抬头一看,可不是嘛,一排竹子,在阳光的照射下,在墙上烙下了深深的影子,可不就是一个个的汉字“个”字嘛。原来,平日里教过孩子的那些汉字,虽然看似没有认真在学,却是记得的。

在怡园里,顾苑最爱的,却是玉延亭。据说这里原来有一片竹林环绕,主人以竹为友,清高不俗,竹子伴着主人也不感到孤单。风吹竹林,飒飒有声,一顶笠帽招来爽气,清凉的风洒然而至。表达园主退隐山林,以竹为友的情志。亭中镶有董其昌草书石刻“静坐参众妙,法谭适我情”。

其实以竹造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

吴王夫差建姑苏台,是苏州历史上最早的帝王园林,同时还造了馆娃宫、造梧桐园、虎丘,当时就有竹的种植,西汉时吴王刘濞在苏州城郊修葺吴长洲苑,其豪华程度甚至超过了皇家园林长安的上林苑,园中也有竹子种植的记载。

但最出名的,要属东晋时期。苏州顾、陆、朱、张四大家族开始建造私家园林,其中以顾辟疆园最为盛名,被人称为“吴中第一私园”。而顾园就是以美竹而闻名的。

这里就有一个故事。

东晋名人王徽之堪称爱竹第一人。他是书圣王羲之第五子。有一次,王徽之路过苏州,获悉一士大夫家中种有大片珍稀竹子,便慕名造访。主人事先已得知他将登门赏竹,特地洒扫庭院,备好茶水酒菜,恭候迎客。不想王徽之到了之后,由于只想着观赏竹子,竟对迎候他的主人视而不见,我行我素,径直来到竹园之中,雅兴所至,旁若无人地念念有词,大声地歌咏了一番。尽兴之后又不告而别,夺门而走。

他赏竹不见人的怪诞行为,引起了主人的极大反感。主人也是一位有个性的汉子,他命令佣人关闭大门强留客人,要讨个说法。无奈之下,王徽之才与主人饮酒畅谈,他非常欣赏主人的个性,赞美主人的竹子,并以银钱赏赐主人。主人才转怒为喜,宾主尽欢而散。

【贰】  澄川翠干沧浪亭

到了唐宋时期,随着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的兴盛,在园林里面植竹造景变得更加普遍,其中的代表,一定是沧浪亭。

夏天的太阳总是出得早,5点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了,在沧浪亭的后花园里,园丁老张早就开始忙活了,他已经到了快要退休的年纪了,对于沧浪亭这片竹林,他伺候了几十年……

“这几棵是红壳竹,那边是罗汉竹,外人看着都差不多,其实差别大了,伺候的方法都不一样。”说起沧浪亭后花园竹林里的几十种竹子,老张可谓是信手拈来,最近天气热,到9点钟温度已经很高了,必须早点来,不然浇水要把竹子都烧死了。……

著名学者张中行先生对沧浪亭情有独钟,他在《负暄三话》一书中谈到,最爱沧浪亭的“野趣”。张先生的看法是很有代表性的。

沧浪亭之所以特别有野趣,近乎自然,这似乎与其第一位主人苏舜钦的审美情趣有关。

当时,那里的环境是“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

然而就是这有着千种风情的竹子,使一代名园沧浪亭产生出了一种独特的韵味,也因此而往往显得要“比别处幽静些”。

沧浪亭栽植的竹子,看似漫不经意,其实都是颇具匠心的,或孤植、或丛栽,或成片成林,各擅其胜。“翠玲珑”为翠竹所环绕,日光穿竹,光影零乱而精致,而风摇翠竹更发出了一种类似玉版相击的清音。郑板桥对竹子曾有过一段非常优美的描述:“十笏茆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在沧浪亭“翠玲珑”中,我们很容易产生出与郑板桥相似的感受。

另外,沧浪亭内还有很多造型别致、图案精美的漏窗,很多独立的小天井,这些地方大多点缀着三、两枝翠竹,衬托在红窗粉壁之前,掩隐于日光月影之下。而在看山楼下,面积较大的黄石与泥土相间的土坡上,大片的竹林则有一种“沿山密条乱牵衣”的山野之趣。

/园林溯源/

沧浪亭

一处始建于北宋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是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古代园林。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沧浪亭街,是现存苏州最古的园林。其地初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池馆。北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诗人苏舜钦流寓吴中,以四万钱购得园址,作《沧浪亭记》。自号“沧浪翁”。 

怡园

怡园建于清代晚期同治、光绪年间。浙江宁绍台道顾文彬在明代尚书吴宽旧宅遗址上营造九年,耗银20万 两建成,取《论语》“兄弟怡怡”句意,名曰怡园。该园由顾文彬之子顾承主持营造,画家任阜长、顾芸、王云、范印泉、程庭鹭等参与筹划设计,园中一石 一亭均先拟出稿本,待与顾文彬商榷后方定。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顾承之子顾鹤逸与陆廉夫、郑文焯、吴昌硕等创怡园画集于园中。1953年12月,顾鹤逸之子顾公硕等将怡园献给国家。

苏州园林最佳赏竹点

1、拙政园

倚玉轩、玲珑馆、梧竹幽居

2、狮子林

修竹阁

3、网师园

竹外一枝轩、竹松承茂

4、沧浪亭

翠玲珑

5、怡园

四时潇洒亭、玉延亭

6、耦园

筠廊

7、曲园

小竹里馆

【叁】  苏舜钦,归隐竹林

说到沧浪亭的竹子,就不得不提苏舜钦,当年他被流放,辗转到了苏州,并选择在沧浪亭居住下来,无非就是被这里的澄川翠干所吸引。智者乐水,君子师竹,“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虚心即我师”(白居易句),水竹之胜充分体现出了苏舜钦的意趣与当时的心态。

苏舜钦,起初可以称得上年少得志。他自小慷慨有大志,人又长得帅,23岁的苏舜钦与欧阳修相识并结为朋友,4年后中进士,被范仲淹推荐召试,升为集贤校理、监进奏院。苏舜钦娶杜衍之女为妻,苏舜钦中进士的第二年,即景祐二年(1035年),杜衍已官至御史中丞,而杜与范仲淹为同僚,政治立场也比较接近。

这时的北宋王朝面临各种危机,各阶层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都出现了一系列的变革主张与实践,并引起广泛的争论乃至激烈的斗争。杜衍、范仲淹、欧阳修(欧阳修是杜衍的门生)等都是主张变革的,苏舜钦很自然地站在了他们一边。

苏舜钦年轻时难免轻狂。在京城为官时,多次言众人之不敢言,对朝政提出严厉批评,甚至上书直谏当时的仁宗皇帝,对皇帝的私生活说三道四,甚至对自己的老丈人宰相杜衍,也毫不客气地提意见,在朝堂上纵论时政得失,政治主张比范仲淹还激进。

守旧派对这样一个狂妄小子,早就视为眼中钉了,必欲除之而后快,偏偏苏舜钦的作为又给了他们一个机会,就是所谓监主自盗事件。

当时苏舜钦在进奏院,这是一个专门负责承转朝廷和地方之间往来公文的机关,公文开拆积存下来的封套和废纸,习惯上会以废品出售,售得的款子称做故纸钱,一般情况下都也充作公用经费。

于是一年恰逢秋季祭神,苏舜钦祭神后邀集了同僚及朋友举行公宴,除各人出资外,还开支了部分故纸钱。守旧派得知后,由御史中丞王拱辰弹奏其事,把此事无限上纲,以监主自盗定罪苏舜钦,减死一等科断,使除名为民。

苏舜钦被贬后,于庆历五年(1045)携妻子南下,流寓苏州。

而他在府学东边发现一块弃地,那里草木茂盛,崇阜广水,附近还有荒芜的池馆。便以四万钱将其购得,加以修葺,并在水旁筑亭,取《楚辞.渔父》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将此园命名为“沧浪亭”。

可以想见的是,当年苏舜钦在苏州住下的时候,“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的心态,自然和之前在朝堂之上意气风发有着截然不同的感觉,如果说之前他独爱牡丹的雍容和华贵,那么当时的他却开始偏爱竹子的超然和高洁,纵情山水,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宋·苏东坡

宁可食无肉,

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

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

士俗不可医。

 

竹石

清·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肆】  孤赏梧竹幽居

在苏州园林中,竹子当然不会单纯地存在,最多的就是和其他植物一起,组成景观,用的最多的,就是竹子和梧桐的组合。比如拙政园的梧竹幽居亭。

那儿已是园东尽头了,和拙政园里人烟喧闹相比,这里显得格外幽静。亭外梧桐、枫杨,枝繁叶茂,浓荫蔽日,北侧几大丛慈孝竹翠干摇曳,微风过处,凤尾森森,龙吟细细。亭西北为池中堆叠的土石假山,亭、山之间曲桥相连,有通幽探景之妙。

这里的造园理念,完全满足了文震亨在《长物志》里,对竹子造景的要求:竹子宜种在高梗上,四面环水作为溪流,修一小桥横跨在溪流之上,抬级登高,高处留一座平台用以坐卧,披头散发,俨然万竹林中之人。

那为什么梧桐树是竹子的最佳搭档?

文震亨《长物志》有:“青桐有佳荫,株绿如翠玉,宜种广庭中。”梧桐高大挺拔,重重叠叠的树叶遮阳蔽日,最易营造出清幽雅静的环境。当然,梧桐的价值更源于它被赋予的独特文化意蕴。

《庄子·秋水》庄子见惠子时说:“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鶵,子知之乎?夫鵷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鵷鶵”就是凤凰的一种,凤凰从南海飞到北海,只有见到梧桐才肯落下,只以竹子的果实为食,只有甘甜的清泉才肯饮用。

园林中栽植梧桐、翠竹,体现的自然是园主暗比与凤凰的孤高之意。而苏州园林是文人士大夫归隐后的心灵安顿之地,这样的心态,自与梧桐竹子是惺惺相惜的。

再回到梧竹幽居亭,作为它的设计者,文徵明在自己画的《拙政园诗画册》中,三十一处景点中并没有画出这个亭子,而在《中庭步月图》里,却点出了梧竹幽居的孤傲感。

大概在文徵明的内心里,这里是一处不愿意与人分享的僻静所在吧。

如今的梧竹幽居亭,任周围游人如织的喧闹,它总有一种烟花落后的寂寞,默默的看着别人的热闹,静静地品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幽静。

【小良评弹】

创意

现在商场越开越多,竞争越来越厉害,生意越来越难做,所以商家们在经营上也是绞尽了脑汁。不但要比价格,还要比服务,比环境,比创意,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

前阶段新开一家商场,朋友都说不错,所以上个双休日特意去逛了一下,果然不同凡响,极有创意,与众不同。后来觉得有点内急,连忙找厕所,但从一楼找到六楼,就是找不到。问服务员,往前面指了一下,兜了几圈还是没有。

没办法,只能拦住一位保洁员:“阿姨啊,麻烦倷带我到厕所门口去一去,我实在寻拂着呀!”“好咯,倷跟我来啊!”

跟着保洁员转了个弯,往前面一指:“诺,前头就是咯!”我仔细一看,还是找不到标志。“阿姨啊,厕所总归要有标志啊,人家店里要末烟斗搭高跟鞋,要么西装搭裙子,或者老生搭花旦,一目了然,一看就晓得是男还是女。那亨唔笃店里咯厕所唔拨标记咯呐?”

“那亨会唔拨呐?尼咯标记是最最独特,最有创意咯,倷看,该搭是女厕所!”只见门上画着一辆购物车。“噢,原来购物车代表女厕所,格末男厕所呐?”

“倷看……”保洁员往对面门上一指,只见上面画着大大的一张——信用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州园林之竹
大美苏州之苏州园林篇!
园林中的竹情结
江南行记(六)——走进园林,就走进了苏州(3)沧浪亭
(160)再游沧浪亭
29℃的沧浪亭,太适合乘风凉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