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细品园林之四:植物篇 紫藤弥漫的时光

文/晓洋

“明年紫藤花开,就是贝聿铭先生99岁大寿了。”贝聿铭先生的助手林兵感叹。他依旧惦记着博物馆那两棵紫藤呢。

每天拙政园园容管理处的陆伟都会去园子里转上几圈,最热的那几天,一进园,也依旧满园清凉,尤其是紫藤树下,绿荫如盖。陆伟自豪地说:“园里要比外面低上3、4度呢。”

苏州第一中学还没开学,以往热闹的校园好静,校园刚改造好,全然的民国范儿。紫藤浓阴,一院清凉,居然有几串偶然开出的紫藤花……

虽然5月才是紫藤的花期。但苏州何时离得了紫藤呢?

紫藤树

唐·李白

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

密叶隐歌鸟,香风留美人。

秋思

南宋·陆游

一篇旧草天台赋,六幅新传太华图。

占尽人间清绝事,紫藤香起竹根炉。

以天坛灵寿杖送莘老

北宋·黄庭坚

王屋千霜老紫藤,扶公休沐对亲朋。

异时驷马安车去,拄到天坛愿力能。

【壹】

紫藤花开,“九九”贝聿铭

苏州博物馆整整4年的工期,作为贝聿铭的助手,林兵回忆起那四年只能用痛苦煎熬来形容。“绝不夸张,博物馆的一草一木都是从全国各地一个个搜集来的。”

植物中当属那两棵紫藤了,坊间的传言更夸张,这两棵紫藤是从文徵明手植紫藤中培植出来的,因而如此有风骨。

如今见到了建造苏博的当事人,逮着这个机会赶紧证实一下,听清楚后,林先生用镜片后面的眼神坚决地否认了。“当然不是。”

接着他便娓娓道来:文徵明那棵手植紫藤属于古树名木,不可能随便乱动的。插枝培植也不可能一下子长那么高。“贝老始终强调自己是个现代建筑师。所以他在‘苏博’花木的挑选中遵循的是——不求奇花异草,而是强调造型”。譬如建筑线条感强,树木的线条则比较柔。作为构图上的互补,所以馆内的植物不需要很多,但造型一定要好。

于是,当年贝聿铭的团队到全国各地挑选植物的标准就是——好看,挑中后拍照给贝老看,由他最后拍板。

如今,紫藤园里那棵大一点的紫藤是在河南的一个农家发现的,姿态极好,大约有七八十年的树龄了。移植过去后,到开馆那年的春天,发现紫藤枝叶可能没法将顶棚覆满,于是又移来一棵小些的,高度不够,种在花坛里,想等第一棵长满后再将这棵移走,不想贝老最终觉得这棵姿态也不错,就都留着吧。

开馆一个月前,贝老发现工作人员在紫藤下面放了一些小灯,很不满意,让人拆掉。当初贝老为紫藤园设计了一个极美的场景——一束月光透过紫藤花叶照下来,在这月光弥漫的小院中喝茶。

“这个场景最后实现了吗?”

接近实现了吧。因为不是夜夜有月光,所以在紫藤上面放了一盏灯,这样一束光也会透过紫藤叶蔓照下来。2006年10月6日,苏博当晚的开幕酒会上,贝老真的就在紫藤园宴请了卢浮宫馆长等贵宾。

贝老选择紫藤,自然有当代建筑与文徵明对话的意思,因为苏博新馆旁边的忠王府花园内,文徵明手植的紫藤依旧叶茂花浓。紫藤架下,对影邀月饮茶何其诗意,何其不拘时代的清雅与大美!

“明年紫藤花开,就是贝老99岁大寿了!”林先生蓦然想起叹道。

【贰】

蒙茸一架,文徵明与王献臣

苏州最大名鼎鼎的紫藤,非忠王府花园内的“文衡山先生手植紫藤”莫属了。

民国学者李根源曾封这株紫藤为“苏州三绝”之一。其他两绝是指环秀山庄的假山和织造府(现十中)的瑞云峰。

不过,这棵奇绝的老树在70多年前居然几乎被铲。

1937年5月下旬,苏州计划拓宽古城的十大干道,这其中就包括东北街。吴县建设局做好了规划公示出来后,人们发现这棵紫藤居然位列“拆迁户”行列。于是李根源等苏州文化名人、士绅向建设局联名致函,《苏州明报》也将这封信全文刊登。建设局被迫改道。但就在改道通知发布的三天后,卢沟桥事变爆发。苏州人面临的不再仅仅是古木被毁了。所幸,岁月流转,世事变迁,这棵五百多岁的紫藤树虽经风雨,百年屹立。

紫藤树下,浓荫蔽日,除了“文衡山先生手植紫藤”外旁边的方砖上还有四个字“蒙茸一架”,《苏州市绿化志》的编纂者谢勤国先生说,其实原文是七个字“蒙茸一架自成林。”后面三个字破损了而已。

寥寥七个字却极形象地概括了紫藤的形貌画态,紫藤先开花后长叶,花朵呈垂穗状,远望朦朦胧如紫色流瀑一般。谢勤国先生甚至说,隔壁拙政园的那株紫藤可能跟这株是同根同源呢。“拙政园的修建者王献臣跟文徵明关系亲厚,而拙政园东园和中园的走廊中就有根据民国时收录的文徵明手绘刻录版《拙政园三十一景图》的石刻。

而拙政园里对花木植物十分的了解的陆伟说确实很有可能。两株紫藤距离十分近,年代也很接近。而且紫藤的确是种有趣的植物,譬如紫藤跟树不一样,虽然主干长成后像树干一样有支持力,但也不会特别粗壮,而且木制疏松,如果有了伤口蚂蚁很容易筑巢,雨后还容易腐坏。譬如拙政园的那棵百年紫藤就差不多朽掉了一半。不过别怕,紫藤的自我更新能力也很强,会抽出很多萌发条延续生长。这也是很多紫藤可以岁过百年的原因。

【叁】

枯木逢春,三荣三伏韩菼

除了这两株大名鼎鼎的紫藤,谢勤国先生还特别推荐了另一株紫藤——“韩慕庐先生手植藤”和这株紫藤所在的惠荫园。韩慕庐即清代苏州状元韩菼。

因为这株紫藤和韩菼都颇有传奇色彩。

南显子巷的惠荫园,如今已是苏州第一初级中学的所在,假期,山石花木静谧非常。紫藤的位置比较高,按说韩菼是康熙年间的人,手植紫藤应该也有数百年的树龄了,虽然枝叶繁茂却看着不像。这中间的周折,得从头说起。

惠荫园最早是太学归湛的家宅,因此之前称归氏园,台、榭、山、池是由明代造园名家周秉忠设计规划的。虽然几经损毁,但历经多番修整,也颇为精巧独特。而这株紫藤种在园内著名的假山作品“小林屋洞”上方的敞轩旁边,并没搭架子,而是借着一棵银杏树攀援而上,银杏顺山势、紫藤绕树身,巍巍然而起。被称为惠荫园八景的“藤崖”。

清代顺治年间,惠荫园归了两位清末的爱国复社社员顾天朗和韩真文。尽管两人心系明朝,但子嗣还是必须在这个新的朝代生活下去。韩菼是韩真文的侄子,也是满清第十四位状元。

当年,韩菼以会元(会试第一名)进入殿试。在时务策题中,韩菼大谈“三藩”拥兵自重,图谋不轨,应尽快撤销。而此时康熙帝正在筹划撤藩事宜,这样的应策题目可谓正中下怀,因此特批“第一甲第一名”——状元!

虽然志得意满,官做得不错,做了翰林院编修还先后两次任顺天乡试正考官。但兴许在园林中长大的韩菼一直有种归隐山林的想法,而且韩菼好酒,在高高的藤崖边喝酒,颇有点“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的豪洒之风。

做了几年官,韩菼便以改葬父母为由回苏州猫了五年。康熙帝居然还是想起了他,人才呀,怎么能这么早就退休?重新召回京,不久任命为内阁学士,从二品。韩菼为官9年,就到了从二品大官。有不少熬了多年的官员各种羡慕嫉妒恨呀,于是在官场上百般刁难。韩菼说:“呀,正合我意。”待了不到3年,托病辞归。回家一住又8年,潜心研究学问。不过康熙还是觉得不行,这么有才有风度又和朕意的人哪找呀?不几年,再诏,这次一直做到了礼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宣传部部长兼外交、教育、文化部长。从一品。

不过伴君如伴虎,得宠终生却可能失宠一时。康熙40年,布政使张四教挪用库银30万两。康熙命两江总督阿山调查。阿山查下来说这笔银子是康熙38年皇上南巡时的花销。康熙听后大怒:什么?!你说是我花掉的,我南巡一路不扰官民,爱民如子,各种节省,怎么可能花这么多钱!!其实南巡花费究竟如何,看看曹雪芹家就知道了,曹家败亡其实就跟接驾次数太多有关系—— “银子花得跟淌水似的。”但这话要让康熙听到,无疑是戳上了老虎屁股。

再查!于是有人举报阿山与张四教是姻亲,有包庇行为。韩菼为阿山辩驳了几句,却从此失宠。韩菼想再辞官,康熙偏不遂你的意。不行!还说韩菼对掌管的庶吉士不加管教,还每天带他们出去喝酒,成何体统,暂时留用以观后效!两次请辞不许,最后韩菼病死任上,享年68岁。第二年他被移葬回苏州,好友方苞撰写墓表:“公之生也,众以为贤,而自视乃缺然。公之殁也,人为之悲,而乐之其如归……”

惠荫园内,那棵紫藤也算是目睹韩菼的几荣几归了。直到“文革”期间,紫藤才与那棵古银杏树一起被砍掉了,风流繁华没入黄土。

本以为,这个故事已经画上句号。可上世纪80年代,人们突然发现,老木新枝、枯木逢春,毁了那么久的古紫藤根居然又抽出了新枝。

人世沉浮、树木兴衰,感叹之余又多了一丝敬重!

苏州园林最佳观赏紫藤点

苏州博物馆

苏博各有两棵知名紫藤,一个在茶室内,一半室内咖啡馆一半室外紫藤园,是个可以休憩的佳处;另一棵在忠王府内,即大名鼎鼎的“文衡山先生手植紫藤”。

拙政园

园林博物馆旁那棵逾200年的紫藤离文徵明手植紫藤不远,除此,浮翠阁下的紫藤树也过百年,一根两枝。

狮子林

狮子林的紫藤架在一溜水廊上,也过百年了,之前是水泥支架。大家觉得跟古典园林的气质不搭,后被换成木架,古色古香,花开时倒影水中,落花水下,诗意十足。

留园

留园内小蓬莱岛上有一株200余岁的紫藤,将30多米长的红栏曲桥装扮得清凉异常。

【肆】

千年绵延,第一紫藤的煌煌文脉

一中的老校友,如今的摄影师田雨,每次走过公园路,看到整修一新的“一中”不无感慨:“我读书的那会,学校哪有这么漂亮,最漂亮也就是紫藤苑了。”

紫藤,市一中的精神与物质珍宝。

紫藤的花语是思念、欢迎,虽然不如梅兰竹菊这般高洁脱俗,但予苏州,紫藤仿佛是一条绵延千年的文脉。而千年物质化存在的发端便在一中内了。

艳阳匝地的中午,一院清风,满地清凉,几乎每个第一次见到一中紫藤的人,都会大吃一惊:这么大!整个院子全罩在一棵紫藤下,密密匝匝、枝叶重叠几乎漏不下几缕阳光来。树的老干中间有空隙,主干由两块太湖石支托着,整个紫藤斜势向上,在大约四米处,分出整整10个枝杈,每个枝杈有碗口粗,交织、盘旋而上,看来这株紫藤不仅历来就被主人精心打理过,而且因为院子阔朗,便于伸展。光支撑架就蔚为壮观,仿佛是托举桥梁般的合金架,号称“吴中第一紫藤”绝对名副其实。

田雨说最美不是这株巨型紫藤开花的时候,而是下些微雨的落花时节,整个园子抬头是粉紫的,低头是粉紫的,比那些搞浪漫的电视剧的场景漂亮太多了。

有一点必须感叹的是,苏州相当多的珍贵古迹在学校,可见古来吴地对教育的重视。

市一中的前身是民国时的草桥中学,再往前追溯,谢勤国先生说,是元和县的县衙所在。县衙?!一中离观前街这么近,怎么就成了县了呢?

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 (696年),在吴县东部分出了长洲县,二县同城而治,同属苏州管辖。清雍正二年(1724)又从长洲县南分出了元和县,所谓三县同城,主要是以人口划定。这是古代很多城市常用的划分方式。如今,苏州的元和路、长洲路便是三县同城的遗存。元和县衙的前身可能是一座宋代古宅,所以说一中紫藤没有千年,但八、九百年肯定有了。

1907年,公立苏州第一中学堂成立,这是苏州市第一所实行现代教育的中学,因为校门前有座小桥名草桥,因此人们也称它为草桥中学。第一任校长蔡俊镛是留日的教育学家,采用的是中西结合的全新教学模式;第六任校长袁俶畲是同盟会的江苏省负责人,所以辛亥革命前后学生长年军训,军操教员魏旭东,精通武术、骑术,是辛亥革命时的苏州商团总司令;校长袁希洛则曾代表江苏省向孙中山先生授临时大总统印……这样的班底和教育风格迅速培养出一批知名校友——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教育学家叶圣陶、“南社”诗人胡石予,雕塑家江小鹣,图书馆学家顾廷龙,编辑王伯祥,作家范烟桥、郑逸梅……

当时的市一中还将民国时的不少私立学校并入其中——正谊书院、乐益女中、伯乐中学、五爱中学,乐群中学……其勃然之势,荫之所盖,如同院内那株紫藤般绵延而去,成为苏州乃至中国的文脉脊梁所在。

田雨回忆说:一中的每个新生入学都会遵从师长的教导珍爱保护这株千年紫藤。

那紫色的花朵已成为一中的LOGO,成为苏州文脉生机的一种象征。千年花开花落,冬天仿佛是一院枯藤,何其萧杀,第二年春风起,必许你一场紫烟喷薄!艳阳下奉上无上清凉……

【小良评弹】

野 花

昨天是农历七月初七,也是在2006年就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七夕节”,相传是天上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所以在古代的时候,“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等,再置一个小香炉。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

而现在则被商家利用炒作成了中国情人节,情侣和夫妻都要约会见面,预定烛光晚餐浪漫一下。

好友俞某结婚二十多年,事业有成。昨天特意在金鸡湖月光码头订了位子,夫妻俩并排坐着,看着天上的星星(最近空气质量极佳,晚上碧天如洗,星星闪烁)。

“老公啊,牛郎织女真咯苦格,一年只能见一面!”“是格呀,哪亨有尼幸福啊,朝夕相处,几化开心!”“对啊,虽然奈老公应酬多,但是一个礼拜最起码有三、四天可以陪我。”“当然啊,家主婆啊,倷是我格一切,倷开心我就放心,我勒单位里是出名咯顾家男人呀!”

“老公啊,格末我要问倷一个问题哉,倷一定要老老实实回答我!”“啥格问题?”“倷一直去外地出差,我问倷:倷觉着到底是家花香呐还是野花香?”

俞某一听,哼哼,这么一个小儿科的问题也想来试探我,以极快的速度回答说:“家主婆啊,当然是家花香啊!”

“啪”老婆起手就是一个耳光。“倷、倷啥体打我?”“倷只杀千刀,倷朆采过野花那亨晓得野花弗及家花?倷朆做过比较,那亨会晓得家花比野花香?搭倷离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州园林的紫藤火了,那是东方美的典范图景
回忆苏州园林
紫藤花蔓宜阳春
文徵明的紫藤開花了。
贝聿铭: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 现代简约和古典园林的完美结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