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中八景

【陕西文物览】西安碑林——关中八景图


陕西学习平台2020-06-12
作者: 赵力光

《关中八景图》刻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碑石为圆首方座,通高283厘米,宽85厘米。《关中八景图》分为18栏,碑首上方横栏内由右向左横题篆书“关中八景”,书者冯绣;其下16栏,皆为一文一图相配,分别为华岳仙掌、骊山晚照、灞柳风雪、曲江流饮、雁塔晨钟、咸阳古渡、草堂烟雾、太白积雪,落款为朱集义绘图并题诗,最下栏有周王褒楷书题跋及其钤印。此碑由高君诏刻字,杨玉璞刻画,晋文煜、赵斌立石。该碑书法秀劲,结体遒美,雕刻也很流畅,基本上刻出了书法的笔韵感,轻重适度,刀法又婉转合宜、工整细致,可谓上乘佳作。此碑的刻画技巧也十分优秀,特别是对轻重虚实的处理,使画面极有层次感。整体文字与图画布设疏密适当,诗画相融,很有情趣。

明清之际,很多地区都形成了以概括性景观作为地域特色标签的风俗,注重自然胜景与人文古迹的结合。“关中八景”中所描绘的,即是关中人在自然风景、神话传说与历史回忆中所塑造出来的地域标签。

“关中八景”,即位于陕西关中腹地的八处风景名胜。在这方碑石中,朱集义以长安为中心,将“八景”按照自东向西的地理方位顺序排开。关于“八景”的说法,在关中地区自清代以来就已约定俗成,只是顺序略有不同。有诗云:“华岳仙掌望崤函,雁塔晨钟响城南。骊山晚照披秦地,曲江流饮绕长安。灞柳风雪三春暖,太白积雪六月寒。草堂烟雾紧相连,咸阳古渡几千年。”

关中八景图拓片

关中八景图拓片(局部)

传说天地混沌之时山海相连,巨灵神秦洪海因悲悯人间久遭水害之苦,用手推华山、足蹬中条山,使其裂绝,让河水东流无碍,却在西岳华山的东峰上留下了自己的手掌印,形成了“华岳仙掌”这一胜景。

骊山则是上古传说中“三皇”旧居之地,历史上这里还发生过周幽王为博得美人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其山下有唐玄宗与杨贵妃共浴的华清宫温泉。骊山山势逶迤、风光旖旎,尤其在深秋时节,遍山的丹枫红叶在夕照中更加绮丽。元代诗人刁白曾赞誉:“渭水秋天白,骊山晚照红。”(《渭水》)

灞水流经长安城东的白鹿原下。在李白的诗中,早已为灞水定下了离别的基调:“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我向秦人问路歧,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灞陵行送别》)古人送别时,以折柳相赠表达离别之情。从《三辅黄图》的记载可知:“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陕西通志》中亦有记载:灞桥两岸“筑堤五里,栽柳万株,游人肩摩毂击,为长安之壮观”。灞水两岸,绿柳低垂。尤其暮春时节,柳絮在风中飞舞,宛如漫天飘雪。情胜于景,正如河东监使朱集义所题:“古桥石路半倾欹,柳色青青近扫眉。浅水平沙深客恨,轻盈飞絮欲题诗。”

曲江池位于唐长安城的东南位置。池边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绿荫环绕中池水明媚,是唐代长安园林的典范。“曲江流饮”是指每逢新科进士及第,朝廷都会在曲江赐宴。据传,宴席上,进士们将杯盏放于曲水之上,流至面前者则持杯畅饮,成为一时之盛事。

“雁塔晨钟”是指修建于唐代景龙年间的小雁塔与荐福寺钟楼内的古钟声。小雁塔位于始建于唐文明元年(684年)的荐福寺内,初建时为十五层,受明朝嘉靖时大地震的影响,塔顶坍毁,今仅存十三层。荐福寺初名为“献福寺”,原是睿宗李旦为其父高宗李治逝后献福而建的佛寺。其钟楼内,现藏有一口铸造于金明昌三年(1192年)的大铁钟。这口钟原属于陕西京兆府路乾州武亭界崇教禅院,后因渭河改道冲毁寺院而失落于河底,清康熙年间重见天日后被置放于荐福寺钟楼内。清晨时分,巍峨的雁塔下钟声洪亮,向远方的亲人们传递着祈福的美意与思念之情。

咸阳故城与西安隔渭水相望,其古渡口是汉唐西渭桥(即便门桥)旧址,桥梁毁圮后以舟为桥,道通陇蜀,遂成为关中第一大渡口。这里经过许多驼队车马、商人旅客,也见证了无数的离别情伤。唐人李商隐去四川赴任时,与同年好友韩瞻曾道别于此:“京华庸蜀三千里,送到咸阳见夕阳。”(《赴职梓潼留别畏之员外同年》)王维也曾在此,为好友元二出使安西而饯行:“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户县草堂寺位于长安之南的终南山下,其南有圭峰、观音山等诸多名峰。草堂寺曾为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座国立译经场所,其内供养着十六国时期著名高僧鸠摩罗什的舍利塔,还矗立着著名的圭峰定慧禅师碑。寺内北院的古井里,常有烟雾溢出,形成云笼雾罩的奇景,缭绕在松柏参天、翠竹成林的千年古刹之上,营造出一派幽静、深远的意境。

太白山位于陕西眉县、太白县、周至县三县交会处,是秦岭山脉的主峰。其最高处拔仙台,海拔为3767米。北魏郦道元称其“冬夏积雪,望之皓然”。《明一统志》中亦记载其“山极高,上恒积雪,望之皓然”。对于这样的冰雪圣境,朱集义题诗赞称:“白玉山头玉屑寒,松风飘拂上琅开。云深何处高僧卧,五月披裘此地寒。”

(原载于《风雨沧桑九百年:图说西安碑林》 西北大学出版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佚名诗解读陕西关中八景
陕西关中八景令人痴迷,全见过的一定是标准老陕!
西安(长安)八景还剩下几处?
一起看关中八景的前世今生
《萧羽读拓》——武廷桂关中八景图拓品欣赏
一点资讯【令人痴迷的陕西 关中八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