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舜的礼乐文明

2020-08-19

作者: 杨赛

摘要:舜的音乐活动从尧予琴开始,与其政治活动同步,漫长而丰富。舜摄政时,面临争夺继承权的严峻斗争,舜请尧的乐师质制作《六英》《六列》,表明舜继位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巩固了接班人地位。舜即位后,制作了《韶》,宣扬自己的孝道,效法尧的善政和礼乐。舜的治理收效良好,命禹制作《九招》,共有九个乐章,充分展现舜的政绩,向历代先王禀报。舜还制作了《南风歌》,开创了弦歌治国的模式,宣扬自己的孝道和仁政。舜命禹摄政时,制作了君臣相和的《卿云歌》,在明确禹的继承权的同时,再次肯定了元首充分授权、臣工各担其责的治理模式,避免了权力交接时的残酷斗争。舜通过制礼作乐,实现了垂拱而治。舜乐对夏乐、商乐、周乐、秦乐、汉乐、王莽新乐和唐宋雅乐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引言

虞舜距今约4000多年,是不能忽略的一个历史时代。虞舜的成就中包括“协风以成乐生物”,在音乐领域有所发明,应当在中国音乐史上获得应有地位。舜出身微贱,虽系颛顼之后,然而,上溯六位世祖皆为庶人。《大戴礼记·帝系》:“颛顼产穷蝉,穷蝉产敬康,敬康产句芒,句芒产蟜牛,蟜牛产瞽叟,瞽叟产重华,是为帝舜。”

一、舜从尧受琴

舜出生于平民家庭。经学家们附会了舜降生时的祥瑞。《周易兼义》孔颖达正义:“瞍之妻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故姓姚氏。”舜从平民到即位者,必然有一段传奇的经历。苏秦说:“舜无咫尺之地,以有天下。”而这段经历却与音乐密切相关。

舜早期的活动范围,在今山东省济南市南郊历山一带耕种,在今荷泽市一带打渔,在黄河边上烧陶器,在今济宁市曲阜市寿丘制造工具,在今永济市一带做商贩,《史记·五帝本纪》:“耕于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器什于寿丘,就时于负夏”。舜活动范围大抵在济南市、荷泽市、永济市、济宁市黄河沿线约1000平方公里的狭长区域。《孔子家语·五帝德》记孔子论舜之德曰:“蟜牛之孙,瞽瞍之子也,曰有虞舜,孝友闻于四方,陶渔事亲。”

舜历经磨炼,被人举荐给尧。《尚书·尧典》:“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岳曰:‘否德,忝帝位。’(帝)曰:‘明明扬侧陋。’师锡帝曰:‘有鳏在下,曰虞舜。’帝曰:‘俞!予闻,如何?’岳曰:‘瞽子,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釐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舜孝顺父母,宽容弟弟,团结家庭,受到四岳的赞赏,得到举荐。《孔子家语·五帝德》记孔子论舜之德曰:“宽裕而温良,敦敏而知时,畏天而爱民,恤远而亲近。承受大命,依于二女。”《唐虞之道》将舜的家庭伦理作为考察其政治信念的主要依据:“古者尧之与舜也;闻舜孝,知其能养天下之老也;闻舜弟,知其能事天下之长也;闻舜慈乎弟□□□知其能为民主也。故其为瞽盲子也,甚孝;及其为尧臣也,甚忠;尧禅天下而授之,南面而王天下,而甚君。故尧之禅乎舜也,如此也。”《荀子·性恶》:“尧问于舜曰:‘人情何如?’舜对曰:‘人情甚不美,又何问焉!妻子具而孝衰于亲,嗜欲得而信衰于友,爵禄盈而忠衰于君。人之情乎!人之情乎!甚不美,又何问焉!’”历代先王已经构建了以敬畏崇拜为核心的人神价值体系,舜向尧提出三大价值观:家庭——孝,社会——友,政治——忠,以孝为中心构建人伦价值体系。

舜当时三十岁,还是单身。《史记·五帝本纪》:“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作进一步考察。《史记·五帝本纪》:“赐舜絺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舜从尧那里得到婚姻、礼服、乐器、居室和牲畜,拥有稳定的生活基本物资,和一定的社会地位。1978年以来,在山西襄汾发现陶寺龙山文化遗址,3015号大墓出土乐器有鼍鼓、石磬,木器有木案、木俎、木盘和彩绘木豆,略见礼乐的萌芽。还出土一件木质“仓形器”,上部有蘑菇状盖,下部为一圆柱体,周围凹进三个拱形小门,外壁满施红彩,似仓廪和牲畜栏。郭店楚简《穷达以时》将舜人生的成功归结为命运的安排:“有天有人,天人有分。察天人之分,而知所行矣。有其人,无其世,虽贤弗行矣。苟有其世,何难之有哉?舜耕于历山,陶埏于河浒,立而为天子,遇尧也。”《荀子·成相》也归因于命运的主宰:“尧授能,舜遇时,尚贤推德天下治。虽有圣贤,适不遇世,孰知之?尧不德,舜不辞,妻以二女任以事。”舜的命运转机,是个人品德、社会转型和人生机遇共同作用的结果。

尧为什么要给予舜琴呢?是一架怎样的琴?音乐在舜政治生活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这个问题却被后世长期忽略了。《孔子家语·辨乐》:“夫舜起布衣,积德含和而终以帝。”“和”即指舜的音乐修养,品德和音乐双轨铺就了舜即位的漫漫长路。

二、舜摄政作《九招》《六英》《六列》

舜在尧朝中历练了二十年后,尧因老迈,命舜摄政。《史记·五帝本纪》:“舜得举用事二十年,而尧使摄政。”此时,舜已经五十岁了。《史记·五帝本纪》:“年五十摄行天子事。”但舜的地位并不稳固。《史记·五帝本纪》:“于是帝尧老,命舜摄行天子之政,以观天命。”由于继承权争夺激烈,尧也无法独自定夺,只得命舜封禅,以求得天地神明和历代先王之灵的护佑。《史记·封禅书》:“自古受命帝王,何尝不封禅?……《传》曰:‘三年不为礼,礼必废;三年不为乐,乐必坏。’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及衰而息。”

舜受命摄政后,制作了《九招》《六列》《六英》,以为封禅之用。《吕氏春秋·古乐》:“舜立,仰延乃拌瞽叟之所为瑟,益之八弦,以为二十三弦之瑟。帝舜乃令质修《九招》《六列》《六英》,以明帝德。”舜请尧的乐师质制乐,用于观天命时,向天地神明祈祷。《史记·五帝本纪》:“遂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辩于群神。”明帝德包含三大内容:一为颂扬先王之德,求得保佑;二为颂扬尧平章天下的政绩,让尧放心交权;三为表明践行先王之道的决心,争取朝臣百姓支持。舜用《九招》《六英》《六列》祭祀黄帝、颛顼和尧等先王之灵,传承先王之乐,弘扬先王之道,显示其继位的合法性与合理性。《礼记·祭法》:“故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礼记·丧服小记》:“礼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舜对丝弦器乐瑟做了改良,在原有的十五根弦基础上,增加了八根弦,达到二十三根弦,我们不知这些弦的具体音位与音高,只能推测瑟的表现力应该更加丰富。

就在舜到东、南、西、北四方巡狩之时,讙兜、共工、四岳、鲧觊觎大位,蠢蠢欲动。《史记·五帝本纪》:“讙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工师,共工果淫辟。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彊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驩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庄子·在宥》:“尧于是放讙兜于崇山,投三苗于三峗,流共工于幽都,此不胜天下也。”舜将四大不肖势族迁到王城四千里外的边境,流放黄帝不才子驩兜到南方崇山一带,流放金天氏不才子共工到北方幽都一带,流放颛顼氏不才子鲧到东方,炎帝不才子三苗到西方三峗一带。《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共工又谏曰:‘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于是天下莫敢言无传天下于舜。”《吕氏春秋·论行》:“尧以天下让舜。鲧为诸侯,怒于尧曰:‘得天之道者为帝,得地之道者为三公。今我得地之道,而不以我为三公。’以尧为失论,欲得三公。怒甚猛兽,欲以为乱。比兽之角,能以为城;举其尾,能以为旌。召之不来,仿佯于野以患帝。舜于是殛之于羽山,副之以吴刀。”舜与鲧、共工的矛盾最为尖锐,舜不得不借尧之手诛杀鲧和共工。

舜出身不显,根基不深,势单力薄,不得不起用长期受到压制的十六支贤能部族,任用颛顼时的势族“八恺”仓舒、隤皑、檮戭、大临、尨降、庭坚、仲容、叔达等掌管九土农事,任用喾时的势族“八元”伯奋、仲堪、叔献、季仲、伯虎、仲熊、叔豹、季貍等掌管教化。舜制作礼乐颂扬先王之德,笼络先王之臣十六支贤能部落,壮大了接班斗争的统一战线,并最终胜出。

三、舜即位作《韶》

尧过逝时,舜已摄政八年,时年五十八。《史记·五帝本纪》:“年五十八尧崩。”禅位文告肯定了舜的资质、品行与政绩。《尚书·舜典》:“重华协于帝,濬哲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序。宾于四门,四门穆穆。”舜服丧三年后,正式即位,时年六十一。《史记·五帝本纪》:“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硃,天下归舜。”此前并沒有即位者为先王守丧的记载,这期间可能存在激烈的权力斗争。据记载,舜不得不囚禁了尧,将尧的儿子丹硃流放到九河最南端。经过诸多波折,舜终于即位。在登基典礼中,舜高度颂扬了尧的政绩,《史记·五帝本纪》:“于是舜乃至于文祖,谋于四岳,辟四门,明通四方耳目,命十二牧论帝德,行厚德,远佞人,则蛮夷率服。”

舜咨询了四岳的意见,命禹为司空,主持制作《韶》,颂扬尧的功德。《史记·五帝本纪》:“舜谓四岳曰:‘有能奋庸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相事?’皆曰:‘伯禹为司空,可美帝功。’舜曰:‘嗟,然!禹,汝平水土,维是勉哉。’”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系作:“元年己末,即帝位,居冀,作《大韶》之乐。”《韶》又称《招》《大招》《九招》。《汉书·礼乐志》:“舜作《招》”。《周礼·春官宗伯·大司乐》郑玄注:“《大韶》,舜乐也。”《史记·吴太伯世家》服虔注:“有虞氏之乐《大韶》也。”有人认为,《韶》表明舜继承尧的执政理念。董仲舒《春秋繁露·楚庄王》:“舜时民乐其昭尧之业也,故曰《韶》,韶者,昭也。”班固《白虎通》:“舜曰《箫韶》者,舜能继尧之道也。”《汉书·礼乐志》:“《招》,继尧也。”颜师古注:“‘招’读曰‘韶’。韶之言绍,故曰‘继尧也。’”《周礼·春官宗伯·大司乐》郑玄注:“言其德能绍尧之道也。”《公羊传·隐公五年》何休注:“舜曰《箫韶》,舜时,民乐其修绍尧道也。”《礼记》孔颖达正义:“《韶》,舜乐名。言舜之道德能继绍于尧也。”也有人认为,《韶》表明舜继承尧的音乐。陈旸说:“《韶》则舜继尧之乐也,继其天道如天之无不覆焘,继其地道如地之无不持载,虽甚盛德蔑以加于此矣。”两解都可从,舜即位之初,延续先王之政,统率先王之臣,仿效先王之乐,本在情理之中。

《韶》乐中包含声歌《大唐歌》。《尚书大传》载有《大唐歌》:“惟五祀,奏钟石,论人声,鸟兽咸变,于是乃浡然兴《韶》乐于大麓之野。执事还归,两年(讠劳)然,乃作《大唐之歌》,以声美帝,声成而彩凤至。故其乐曰:‘舟张辟雍,鸧鸧相从。八风回回,凤凰喈喈。’”表演者绕着辟雍学宫展演《韶》,头上插着鸟毛,身上披着兽皮,边走边敲击石磬,用人声模拟鸟兽的叫声,居然还招引来黄鹂鸟。可惜歌颂尧的歌词今不存,只留下描述了仪式音乐场域的部分。《文心雕龙·明诗》:“至尧有《大唐》之歌,舜造《南风》之诗,观其二文,辞达而已。”此处尧当为舜,辞达意指合乎礼制。元结《补乐歌十首·大韶》序曰:“《大韶》,有虞氏之乐歌也。其义盖称舜能绍先帝之德。”其词二章:“森森群象兮,日见生成。欲闻朕初兮,玄封冥冥。洋洋至化兮,日见深柔。欲闻《大濩》兮,《大渊》油油。”元结将商的《大濩》与少皞的《大渊》乐名写进《大韶》中,商在尧之后,少皞在尧之前,实属混淆时代。并没有指出《韶》的制作背景、主旨、形式,没有再现《韶》的音响史实,不得要领。

四、舜命禹增修《九招》

舜即位后,大力发扬黄帝“以云授官”和尧“平章百姓”的施政理念。尧时起用的十大部族首领,并无明确分工:“而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舜进一步对十大部族首领明确分工,水利、种植、历法、开垦、礼、乐、刑罚、教化等领域皆成就斐然。《大戴礼记·五帝德》:“使禹敷土,主名山川,以利于民;使后稷播种,务勤嘉谷,以作饮食;羲和掌历,敬授民时;使益行火,以辟山莱;伯夷主礼,以节天下;夔作乐,以歌籥舞,和以钟鼓;皋陶作士,忠信疏通,知民之情;契作司徒,教民孝友,敬政率经。其言不惑,其德不慝,举贤而天下平。”舜的朝堂设置十大部委,济济多士,能臣迭出。《荀子·成相》:“大人哉舜!南面而立万物备。舜授禹,以天下,尚得推贤不失序。外不避仇,内不阿亲贤者予。禹劳心力,尧有德,干戈不用三苗服。举舜甽亩,任之天下,身休息。得后稷,五谷殖;夔为乐正鸟兽服;契为司徒,民知孝弟尊有德。禹有功,抑下鸿,辟除民害逐共工。北决九河,通十二渚,疏三江。禹溥土,平天下,躬亲为民行劳苦。”由于禹治水成功,疆土面积大大增加,人口繁衍,舜在地方设置十二州牧。中央和地方二十二个职能单位首脑都任命得当,社会管理更加精细而富有成效。《史记·五帝本纪》:“此二十二人咸成厥功:皋陶为大理,平,民各伏得其实;伯夷主礼,上下咸让;垂主工师,百工致功;益主虞,山泽辟;弃主稷,百谷时茂;契主司徒,百姓亲和;龙主宾客,远人至;十二牧行而九州莫敢辟违;唯禹之功为大,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南抚交趾、北发,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鸟夷,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舜的治理条块分明,秩序井然,各司其职,职得其人,社会欣欣向荣,百姓衷心拥戴。《孔子家语·颜回》记载颜回的话说:“昔者帝舜巧于使民”“舜不穷其民力”。《孔子家语·五帝德》记孔子论舜之德曰:“叡明智通,为天下帝。命二十二臣率尧旧职,躬己而已。天平地成,巡狩四海,五载一始。三十年在位,嗣帝,五十载,陟方岳,死于苍梧之野而葬焉。”

舜创造了盛世,于是,命禹牵头,夔主持增修《九招》。方慤说:“《韶》,谓之《九韶》,九者,乐成之数。”《九招》共有九个乐章,比即位之初的《韶》规模更为宏大。《九招》充分表现舜与二十二位大臣集体领导百工、百姓取得的新政绩,向历代先王汇报。《史记·五帝本纪》:“于是禹乃兴《九招》之乐,致异物,凤皇来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尚书·益稷》:“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宾在位,群后德让。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镛以间。鸟兽跄跄,《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史记·夏本纪》记载了《九招》声歌表演的情形:于是夔行乐,祖考至,群后相让,鸟兽翔舞,《箫韶》九成,凤皇来仪,百兽率舞,百官信谐。帝用此作歌曰:“陟天之命,维时维几。”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起哉,百工熙哉!”皋陶拜手稽首扬言曰:“念哉,率为兴事,慎乃宪,敬哉!”乃更为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帝拜曰:“然,往钦哉!”于是天下皆宗禹之明度数声乐,为山川神主。

这段史料没有描述《九招》表演的全过程,只截取了前面两个乐章。乐舞以迎神开场,司乐夔迎请尧及历代先祖、先王降临。尸位们到场后,相互谦让一番,各自就位。鸟兽同舞,乐声齐奏,百官晋谒。此后是颂神乐歌,共三个乐章:第一乐章由舜领唱:“陟天之命,维时维几。”自言敬奉天命,治国安民,顺时而作,谨小慎微;第二乐章由二十二大部族首领合唱:“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明确元首明智、群臣贤良才能国泰民安。第三章段由群臣合唱:“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警诫如果元首缺乏雄才大略,臣工懒惰不恪尽职守,各项政务就要驰废。乐歌一章唱天命,两章唱人事,以人事为主。后面二章一正一反,主题明确:元首要选贤举能,明确分工,充分授权,才能实现有效治理。《九招》可以看作是黄帝《云门》、颛顼《承云》和尧《大章》的增修版,实词取代感叹词和舞蹈成为表意的重要手段,反映了语言文字取得显著发展。关中仰韶文化遗址已见陶器上刻画的原始文字。花园村龙山文化遗址出土骨笄上刻画的文字符号,已经具备原始文字特征。

五、舜作弦歌《南风歌》

舜制作了《南风歌》,开创了弦歌治国的模式。《文心雕龙·明诗》:“大舜云:‘诗言志,歌永言。’”《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制乐,以赏诸侯。”范仲淹《上汉谣》:“尧舜累代仁,弦歌始能治。”

《礼记》郑玄注:“其词未闻也。”孔颖达疏引马昭的观点,认为《南风歌》词为王肃伪作,《尸子》所注不足为据。孔颖达《乐记正义》曰:“今案,马昭云:‘《家语》王肃所增加,非郑所见。’又《尸子》杂说,不可取证正经,故言‘未闻’也。”王肃反驳郑玄。熊安生赞同王肃。辅广说:“然以此观之,则疑《家语》所载必有据。”齐召南引《史记·乐书》的记载,反对郑玄和孔颖达的观点,主张舜确作有《南风歌》:“郑以意说耳,并无所据。王肃引《家语》及《尸子》以难郑,是也。孔疏乃曲护郑注,何哉?《史记·乐书》曰‘《南风》之诗者,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乐与天地同意,得万国之欢心,故天下治。’则其说与《尸子》同矣。”《春秋左传·隐公五年》:“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疏曰:“舜歌《南风》曰:‘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人之财兮。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人之愠兮。’”本文采纳王肃、熊安生、齐召南等人的观点,对舜作《南风歌》进行分析。

《孔子家语·辨乐解》收录《南风歌》词二章四句:“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唯修此化,故其兴也勃焉,德如泉流,至于今王公大人述而弗忘。”《尸体·绰子》收录一章二句:“舜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舜不歌禽兽而歌民。”这两段歌词颂扬了南风温暖柔和,蛰伏了一个冬天的人们纷纷出户活动,可以消解人们心中的怨恨;南风春夏之交应时而起,阴阳交合,万物滋生,各得其所。《史记·乐书》:“天地欣合,阴阳相得,煦妪覆育万物,然后草木茂,区萌达,羽翮奋,角觡生,蛰虫昭苏,羽者妪伏,毛者孕鬻,则乐之道归焉耳。”歌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来表现更深层的内含。

后世对《南风歌》有两种喻义。第一,《南风歌》喻示舜的孝道。《史记·五帝本纪》:“舜年二十以孝闻。”《孔子家语·五帝德》:“舜孝友闻于四方。”《礼记》郑玄注:“夔欲舜与天下之君共此乐也。南风,长养之风也,以言父母之长养己,其辞未闻也。”孔颖达疏:“《南风》,诗名,是孝子之诗。南风,长养万物,而孝子歌之,言己得父母生长,如万物得南风生也。舜有孝行,故以此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教天下之孝也。”《史记·乐书》张守节正义:“《南风》是孝子之诗也。南风养万物而孝子歌之,言得父母生长,如万物得南风也。舜有孝行,故以五弦之琴歌《南风诗》,以教理天下之孝也。”陈旸说:“舜琴歌《南风》,有孝思之意存焉。”又说:“舜以之歌南风,亦不过咏父母生养之德,以解吾忧而已,何以明之?《凯风》美孝子之尽道,《南陔》美孝子相戒以养,况舜之孝大足以配天,至足以配地,其歌《南风》之意亦诚在此,岂特解民愠、阜民财而已乎?且《南风》者,生养之气,琴者,夏至之音。舜以生养之德播夏至之音,始也,其亲底豫而天下化终也,底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古人。”舜之时,夫妇的观念还不是很明确,宗族形态由母系向父系转变,家庭正在成为重要的社会单位,弘扬孝和友有助于家庭稳定、社会和谐。韩非子指斥尧舜忠孝观,提出法治论,《韩非子·忠孝》:“天下皆以孝悌忠顺之道为是也,而莫知察孝悌忠顺之道而审行之,是以天下乱。皆以尧、舜之道为是而法之,是以有弒君,有曲于父。尧、舜、汤、武,或反君臣之义,乱后世之教者也。尧为人君而君其臣,舜为人臣而臣其君,汤、武为人臣而弒其主、刑其尸,而天下誉之,此天下所以至今不治者也。夫所谓明君者,能畜其臣者也;所谓贤臣者,能明法辟、治官职以戴其君者也。今尧自以为明而不能以畜舜,舜自以为贤而不能以戴尧,汤、武自以为义而弒其君长,此明君且常与,而贤臣且常取也。……是废常、上贤则乱,舍法、任智则危。故曰:‘上法而不上贤。’”韩非子罔顾人类社会思想渐进发展的事实。在原始部落游猎时代,人与天、人与地、人与鬼的关系,是社会价值体系的基础。在相对发达部落农耕时代,人与人的关系,变得更加重要。农业日益发达,物资逐渐丰富,定居点不断扩大。龙山文化多处发现水井,以便群居,井边还有渠道沟通,以便农田灌溉。配偶基本固定,家庭成为社会生活最核心的单位,家庭内部的关系以孝来维护,要像对待彼岸的神鬼一样,孝敬和孝顺此岸的父母。家庭以外的社会关系,则以友来维护。从田野考察来看,现当代的一些远离都市的村落,孝友依然是其核心价值。当社会发展到更高级的形态,成份复杂,联系紧密,利益纠葛,冲突加剧,就得更多地借助于法。尧、舜标举孝、友,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有重大意义。

第二,《南风歌》喻示舜对百姓的爱护。司马迁说:“夫《南风》之诗,生长之音也,舜乐好之,天下同意,得万国之欢心,故得天下也。”王肃说:“《南风》,育养民之诗也。”辅广说:“南风长养万物犹人君长养万民。舜为天子而歌此以为乐,则诸侯之君民者亦当法舜之德,体南风之意,以长养其民。”方慤说:“天地之大德曰生,而有好生之德莫如舜,故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五者,土之数。而土者,生物之主也。南风者,长养之气也。德惟善政,政在养民。歌南风,所以写其心,示其长养之意故也。解吾民之愠,此言养其心也。阜吾民之财,此言养其形也。南为长养之方,北为肃杀之地,舜作南风之歌,而纣为北鄙之舞,此舜与纣善恶之所以分。”

两种喻意并不矛盾,《南风歌》同时喻示了舜的孝道和德政。冬天家庭一同蜗居一室,饮食困乏,家庭内部,家族之间,难免产生各种消极情绪,滋生怨恨,引发争斗。舜歌颂南风解愠,主张家庭社会宽容和解,不无道理。舒亶《舜歌南风赋》:“欲发扬于孝道,遂歌咏于《南风》。寓意五弦,写生成之至德;托言万物,荷长养之元功。……内将报德之罔极,外以格民之大顺。”舜以孝道被举荐,经历了各种考验,舜对父母孝,对朝廷忠,对百姓仁,舜的美德赢得越来越广泛的支持。舜说:“吾尽吾敬,而以事吾上,故见为忠焉。吾尽吾敬,以接吾敌,故见为信焉。吾尽吾敬,以使吾下,故见为仁焉。”舜以人伦价值体系为基础,建立起家庭、宗族、国家三级价值体系,实现社会和谐稳定。蔡元培说:“吾族于建国以前,实行以家长制度组织社会,渐发展而为三代之封建。……家长者,实行尊重秩序之道,自家庭始,而推暨之以及于一切社会也。一家之中,父为家长,而兄弟姊妹又以长幼之序别之。以是而推之于宗族,若乡党,以及国家。……家长制度,盖至舜而吾民族固有之伦理思想,已有基础矣。”家族伦理是部落伦理发展的新阶段,到了夏以后的家天下时代,就更为重要了。随着人口大量繁衍,社会消耗越来越大,当然不能靠宽容解决争端,舜歌颂南风,号召人们遵守农时,抓紧生产,收获更多物资,推动了社会繁荣发展。《孔子家语·辨乐解》:“夫先王之制音也,奏中声以为节,流入于南,不归于北。夫南者,生育之乡,北者,杀伐之城。故君子之音,温柔居中以养生育之气,忧愁之感不加于心也,暴厉之动不在于体也。夫然者,乃所谓治安之风也。”

《南风歌》的伴奏乐器有打击乐和弹拔乐。舜用鸣球作打击乐,象征天帝的法器,以强化乐歌的神圣性。陈旸说:“舜之鸣球,以象天帝玉磬之音。”陈旸说:“《虞书》述舜乐曰:‘戞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是乐器成于有虞氏,备于三代也。”鸣球可能是一种石制响器,比此前的陶制响器更为进步。舜以五弦琴作为《南风歌》的旋律伴奏乐器。五弦琴至少包括两项改进。其一、舜从尧受琴,不断改进,发明了五弦琴,这是乐器制作上的进步。《礼义》孔颖达正义:“五弦,谓无文武二弦,唯宫、商等之五弦也。《世本》云:‘神农作琴。’今云舜作者,非谓舜始造也,正用此琴特歌《南风》,始自舜耳。或五弦始舜也。”张守节说:“《世本》‘神农作琴’,今云舜作者,非谓舜始造也,改用五弦琴,特歌《南风诗》,始自舜也。五弦者,无文武二弦,唯宫、商、角、徵、羽之五弦也。”其二、舜将黄帝时打击乐中的五音运用于弹拔乐,将宫、商、角、徵、羽等五个不同的音高用五弦琴演奏出来,这是乐律学上的进步。五音在黄帝时已经发明,所用乐器为石磬。《吕氏春秋·古乐》:“黄帝又命伶伦与荣将铸十二钟,以和五音。”帝喾运用五声理论。《白虎通》:“帝喾曰《五英》者,言能调和五声,以养万物,调其英华也。”舜将五音运用于声乐。李格非说:“舜知乐之情,故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陈旸说:“洞越练朱之制,虽起于羲农,而作五弦以歌《南风》,合五音之调,实始于舜而已。”舜五弦琴的发明,是中国音乐史、中国乐器史、中国乐律史上的伟大创举。

陈旸认为,舜发明的五弦琴与五音,与黄帝乐类似,兼具权威性与神性,有助于治理天下:“所谓琴音调而天下治,无若乎五音,其在兹欤?《杨子》曰:‘舜弹五弦之琴而天下化。’《传》曰:‘舜弹五弦之琴,咏《南风》之诗,不下堂而天下治。’自非能乐,与天地同意。何以与此?然则舜为《南风》之歌,其兴也勃焉,纣为北鄙之声,其废也忽焉,亦足监矣。由是观之,五弦之琴以应五音,盖不可得而损益也。”

谱例1:《南风之诗》,《律吕精义》外编卷八

谱例2:《南风歌》,日刻《魏氏乐谱》卷五

可惜,舜当时的《南风歌》乐谱已不存,五弦琴也没有考古发现。朱载堉《律吕精义》外编卷八收有舜所作《南风之诗》(见谱例1)。歌词二十五字,不分章,不分句,不组词:“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阜吾民之财兮。”配以“工尺—四合”五个音,一字一音一拍,循环往复,吟唱五遍,刚好每一个字都唱了五个音,谓之端如串珠格。没有语义重音,格律与旋律无关,类似诵经,是比较典型的儒家仪式歌曲创作法。《魏氏乐谱》收有《古南风歌》(见谱例2)。在乐歌前面拼凑了一大段引歌,暂且不论。正歌分两章,旋律一致,每章两句。有八个音高:合、四、上、尺、工、五、六、仩;有四种节奏:两字一拍,一字一拍,一字拍半,一字两拍;语义重音与节奏切合,有较强的叙事性与抒情性。

六、舜施行乐教

舜健全了国家音乐制度体系,设置乐正掌管音乐机构,任命夔实施音乐教化。《吕氏春秋·察传》:“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陈旸说:“昔舜命夔为乐正,则乐正之职二帝之世已然。”舜通过音乐,统一了天下民心。刘勰说:“敷训胄子,必歌九德,故能情感七始,化动八风。”

舜将礼乐施布天下,命夔开创了乐施制度。陈祥道说:“赏诸侯以乐,前此无有也,而夔始制之。”《史记·乐书》:“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穀时孰,然后赏之以乐。”舜巡狩时,将乐歌、乐舞赏赐给地方诸侯、通过音乐统一思想,发布其政令。《礼记·乐记》:“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舜将《南风歌》赏赐给诸侯,推动天和向人和转化,实现了天人合一。黄裳说:“歌南风,和天也。赏诸侯,和人也。诸侯之受赏,亦贵其致和而已。”后代沿用了这一制度。《史记·乐书》引庾蔚之云:“此为虞夏礼也。虞犹淳,故可随功赐乐;殷周渐浇,易生忿怨,不宜犹有优劣,是以同制。”

舜大规模封禅五岳,形成了五年一巡狩的朝例。《史记·五帝本纪》:“舜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遂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山川,遍群神。”《史记·封禅书》:“五载一巡狩。”《孔子家语·五帝德》记孔子论舜之德曰:“天平地成,巡狩四海,五载一始。”

舜用乐教育士子。《尚书·虞书》:“夔,命汝典乐,教胄子。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帝舜命夔:‘教胄子而曰直而温,寛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则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礼乐亦无乎不备矣。’”这里用的南风解愠的功能。舜还用《万》舞教学。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系作:“(舜)在位十七年,入学初用《万》。”

舜晚年用武乐震服了三苗。《韩非子·五蠹》:“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帝王世纪》:“有苗氏负固不服,舜乃修文教三年,执干戚而舞之,有苗请服。”《吕氏春秋·上德》:“三苗不服,禹请攻之,舜曰:‘以德可也。’行德三年而三苗服。”《荀子·成相》:“干戈不用三苗服。”《说苑·君道》:“当舜之时,有苗氏不服。……禹欲伐之,舜不许曰:谕教犹未竭也。乃谕教焉,而有苗氏请服。天下闻之,皆非禹之义而归舜之德。”《淮南子·齐俗训》:“故当舜之时,有苗不服,于是舜修政偃兵,执干戚而舞之。”

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系作:“在位三十五年,帝命夏后征有苗,有苗氏来朝。”从这些传说来看,舜和禹施政略有不同,舜主张用武舞,相当于今天的军事演习,威摄三苗,使其投诚,避免了损耗与伤亡,受到人民的称赞。

舜将乐广泛用于祭祀神明、教育士子、封赏诸侯、震服蛮夷等领域,以助社会治理。舜健全黄帝以来的礼乐制度,达到了垂拱而治的管理效果。《周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陈旸说:“尧、舜至治之极,不过法度彰、礼乐著,拱俟天民之阜而已。岂非古人所谓揖让而治天下者,其惟礼乐乎!”

舜延续了尧的德政,历来多有赞誉。屈原《离骚》:“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导而得路。”《九章·哀郢》:“尧舜之抗行兮,嘹杳杳而薄天。”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白居易《与诸公同出城观稼》:“何人知帝力,尧舜正为君。”白居易:“愿同尧舜意,所乐在人和。”杜牧《东兵长句十韵》:“屈指庙堂无失策,垂衣尧舜待升平。”张说《东都酺宴》:“尧舜传天下,同心致太平。”元稹《人道短》:“尧舜留得神圣事,百代天子有典章。”韩愈《感春》:“幸逢尧舜明四目,条理品汇皆得宜。”孙复《中秋夜不见月》:“自顾时逢尧舜世,上下清明无秽荒。”王迈《乔松歌》:“共闻尧舜君,至治垂衣裳。”王安石《何处难忘酒》:“何处难忘酒,君臣会合时。深堂拱尧舜,密席坐皋夔。和气袭万物,欢声连四夷。”有向往尧舜知人善任的。白居易《寄献北都留守裴令公》:“休明值尧舜,勋业过萧曹。”白居易《奉和晋公侍中蒙除留守行及洛师感悦发中斐然》:“致成尧舜升平代,收得夔龙强健身。”韦庄《关河道中》:“平生志业匡尧舜,又拟沧浪学钓翁。”陆龟蒙《奉和袭美初夏游楞伽精舍次韵》:“未为尧舜用,且向烟霞托。”韩愈《归彭城》:“上言陈尧舜,下言引龙夔。”王禹偁《吾志》:“致君望尧舜,学业根孔姬。

七、舜命禹摄政作《卿云歌》

舜在位十四年,时年七十五,因年老,命禹摄政。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系作:“在位十四年,卿云见,命禹代虞事。”卿云是禹代政的祥瑞。《史记·天官书》:“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是谓卿云。卿云,喜气也。”也作景云、庆云、烂云。《宋书·符瑞志》:“舜在位十有四年,奏钟石笙筦未罢,而天大雷雨,疾风发屋拔木,桴鼓播地,钟磬乱行,舞人顿伏,乐正狂走。舜乃拥璿持衡而笑曰:‘明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亦乃见于钟石笙筦乎!’乃荐禹于天,使行天子事。于时和气普应,庆云兴焉,若烟非烟,若云非云,郁郁纷纷,萧索轮囷,百工相和而歌《庆云》。”

《卿云歌》是一首君臣合唱的歌曲,由舜领唱,群臣合唱。《尚书大传》:“舜将禅禹,于时俊乂百工相和而歌《卿云》。”舜在确立禹继承权的同时,强调元首充分授权、臣工各担其责的施政纲领。《宋书·符瑞志》记载了《卿云歌》表演情形:“帝乃倡之曰:‘庆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群臣咸进,稽首曰:‘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日月光华,弘予一人。’帝乃再歌曰:‘日月有常,星辰有行。四时从经,万姓允诚。于予论乐,配天之灵。迁于圣贤,莫不咸听。(鼓长)乎鼓之,轩乎舞之。精华以竭,褰裳去之。’”《卿云歌》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由舜独唱,词大意为:祥云明亮而缭绕,我作为首领,就像太阳一样光耀,而二十二位臣工,就像月亮一样闪亮,整个领导集团充满光华,长明不熄。第二乐群臣向舜敬酒,行跪拜礼,合唱,词大意为:我们臣工就像星辰一样,发着微光,唯有首领一人像日月一样光芒四射;第三乐章舜领唱,词大意为:日月和星辰,各有各的轨道,君和臣各有其分职。四时政事各有安排,百姓都很忠信。我们君臣的音乐,一定会被天神和先贤在天之灵听到。鼓打起来,舞跳起来。一直到没有光亮了,我们就结束祭祀,挽起下裳离开祭坛。君臣都谦虚坦荡,气氛友好和谐。黄帝作《云门》、颛顼作《承云》,都没有留下歌词,《卿云歌》可以看作是《云门》《承云》的声乐版。刘勰赞扬了君臣唱和,其乐融融的场面,《文心雕龙·时序》:“有虞继作,政阜民暇,薰风咏于元后,烂云歌于列臣。尽其美者何?乃心乐而声泰也。”舜接位时一片腥风血雨,禹接位时的政治氛围则要宽松得多,乐歌起到了重要的调剂作用。

八、舜乐的传承

舜逝世于零陵,时年一百。《史记·五帝本纪》:“(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墨子·节葬下》:“舜西教乎七戎,道死,葬南己之市,衣衾三领,谷木之棺,葛以缄之,已葬而市人乘之。”《孔子家语·五帝德》:“三十年在位,嗣帝,五十载,陟方岳,死于苍梧之野而葬焉。”

2002年,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在湖南省宁远县九疑山玉琯岩发掘出3万多平米的先秦到宋元时期古舜帝陵庙遗址,可与马王堆出土的地图相互印证。舜卒后,其子商均被禹封在虞国。《淮南子·齐俗训》:“有虞氏之祀,其社用土,祀中霤,葬成亩,其乐《咸池》《承云》《九韶》,其服尚黄。”

周乐传承了舜乐“中”的精神。清华简《保训》中记载了舜求中道的情况:“昔舜久作小人,亲耕于历丘。恐求中,自稽厥志,不违于庶万姓之多欲。厥又施于上下远迩,迺易位迩稽,测阴阳之物,咸顺不逆。舜既得其中,言不易实变名,身滋备惟允,翼翼不懈,用作三降之德。帝尧嘉之,用受厥绪。”周文王临终前,交待周武王要传承舜的中道。

杨向奎说:“虞氏也是有世系可查的。”从舜的世系,可探寻舜乐的传承情况。周乐采入舜乐。《宋史·乐志》:“夫《韶》《濩》之音,下逮战国,历千数百年,犹能使人感叹作兴。当是时,桑间、濮上之音已作,而古帝王之乐犹存,岂不以其制作有一定之器,而授受继承亦代有其人欤?”虞国除后,舜乐保存在虞氏姚姓子孙中。《通志·氏族略》:“虞氏。姚姓,舜之建国也。舜以天下授禹。禹封舜之子均于虞城,为诸侯。后世国绝,以国为氏。武王克商,封舜之后胡公满于陈。”《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陈氏出自妫姓,虞帝舜之后。夏禹封舜子商均于虞城,三十二世孙遏父为周陶正,武王妻以元女大姬,生满,封之于陈,赐姓妫,以奉舜祀,是为胡公。九世孙厉公他生敬仲完,奔齐,以国为姓。既而食邑于田,又为田氏。十五世孙齐王建为秦所灭。”周武王攻克商纣朝歌(约在公元前1046年),封帝舜之后于陈,《韶》乐保存在陈地。公元前672年,陈国发生内乱,陈公子完奔齐,将《韶》乐带到齐国。《通典·乐典》:“春秋时,陈公子完奔齐。陈,舜之后,《韶乐》在焉。”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季札在鲁国听到《韶》乐。《左传·襄公十九年》:“见舞《韶箫》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此后不久,《韶》在鲁国失传。公元前517年,孔子到齐国时,听到了《韶》乐,三个月不知道肉味。《论语》:“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通典·乐典》:“故孔子适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美之甚也。周道始衰,怨刺之诗起。王泽既竭,而诗不能作。乐官师瞽,抱其器而奔散于诸侯,益坏缺矣。”公元前489年,陈公子完的后裔于取代了姜姓齐国,《韶》便一直保存在齐国。

楚乐传承了舜乐。舜在楚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楚人视舜帝陵为灵秀之地,故称为零(灵)陵。《史记·楚世家》载,楚灵王七年(前534)筑章华台。《国语·楚语》载其形制“阙为石郭,陂汉,以象帝舜”,模拟九疑山舜帝陵。《楚辞》中多次提到舜帝。《离骚》:“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又“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并迎。”《九章·涉江》:“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九歌·湘夫人》:“九疑缤纷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舜乐对楚乐的影响,由此可以推见。

汉乐采入《韶》乐。王莽重封舜的后代以存其礼乐。《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姚姓,虞舜生于姚墟,因以为姓。陈胡公裔孙敬仲仕齐为田氏,其后居鲁,至田丰,王莽封为代睦侯,以奉舜后。”陈旸说:“《周官》舞《大韶》以祀四望,又以之礼人鬼,则《韶》之为乐,无所不通。奏之天地之间,则四望之神可格也。奏之宗庙之中,则人鬼之灵可礼也。《书》曰:‘《箫韶》九成。’盖帝王功成作乐,所以象成者也。……遭秦煨烬之馀,六乐残缺,惟馀《韶》《武》而已。汉室龙兴,更为《文治》《五行》之舞,其名虽存,而实已亡矣。”

唐宋雅乐受到舜乐影响。到隋代,舜庙祭祀雅乐已经不传。《文献通考》:“隋志使祀先代王公:帝尧于平阳,以契配;帝舜于河东,以咎繇配;夏禹于安邑,伯益配;商汤于汾阴,伊尹配;文王、武王郑卫之郊,周公、召公配;汉帝于长陵,萧何配。各以一太牢而无乐,配者享于庙庭。”但至迟唐开元年十六年(738)就有的山西省运城市鸣条舜帝陵庙,元、明、清、民国至今,都有修缮记载,至迟康熙六十年(1721)即有戏台,以供祭祀时民间剧演,为当地俗乐集中传播地。

唐以来的诗人,都以舜乐与尧樽比喻盛大的礼乐雅音。杜审言《望春亭侍游应诏》:“尧樽随步辇,舜乐绕行麾。”姚崇《春日洛阳城侍宴》:“尧樽临上席,舜乐下前溪。”王维《大同殿》:“陌上尧樽倾北斗,楼前舜乐动南薰。”钱惟演《上巳玉津园赐宴》:“雅音和舜乐,睿泽洽尧天。”

结语

从尧赐琴开始,舜的音乐活动持续了七十年,贯穿政治生涯全过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舜摄政之初,争夺继承权的的斗争十分激烈,舜请质制作了《九招》《六英》《六列》,表明其践行先王之道、学习先王之乐的决心、起到了团结先王之臣、壮大了接班同盟的作用,最终保住继位权。

舜即位后,命禹制作《韶》,仿效先王之乐,以延续先王之政、统率先王之臣。《韶》乐中包含声歌《大唐歌》,歌颂尧的德行。《韶》绕着辟雍学宫展演,表演者头上插着鸟毛,身上披着兽皮,边走边敲击石磬,用人声模拟鸟兽的叫声,居然还招引来黄鹂鸟。

舜学习尧的礼乐,宣扬尧的善政和自己的孝道。舜的治理取得了良好效果,命禹制作《九招》,共有九个乐章,充分表现舜的政绩,向历代先王汇报。舜还制作了《南风歌》,宣扬自己的孝道和政绩,开创了弦歌治国的模式。舜命禹摄政时,制作了君臣相和的《卿云歌》,明确了元首充分授权、臣工各担其责的治理模式。舜健全了音乐制度,设立掌管音乐的机构乐正,任命音乐官员夔,将乐广泛用于祭祀神明、封赏诸侯、教育士子、震服蛮夷等领域,音乐与政治紧密相连。舜通过礼乐,实现了垂拱而治。舜乐对夏乐、商乐、周乐、秦乐、汉乐、王莽新乐和唐宋雅乐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作者简介:

杨赛(1976—),湖南省湘阴县人,文学博士,上海音乐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国音乐美学、中国音乐史学、中国音乐文学。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乐记>研究史》(编号14YJA760045),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基金项目《中国音乐史料学》(编号11110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运城学院 孟肇咏//熏风起舜歌——从《南风歌》说起
尧帝的陶唐
《南风歌》:隐逸于琴
走遍济南
《南风歌》全文是什么?
苦尽甘来《南风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