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索堡镇各村来历
精彩新涉县 9月29日

索堡镇各村来历

索堡

     该村为一古镇, 始建年代无考。据查,原村建于现村东部山腰上,有温、梁、郭、杜四姓居住,以大户郭姓取名郭家脑。因其地处涉县西路,是通往山西省的交通要道,来往行人甚多,渐将村庄移至山下路旁,村人多开设店铺,形成一个集镇。由于此地岩石多呈红色,每逢山洪暴发,泥沙淤积镇内,呈土红色,故将村庄取名红沙镇。后来,人们立于镇中远望,东山头突起处状如元宝,出于对富贵幸福的向往,遂将村名改称索宝(取宝之意),因“宝”“保"同音,又写作“索保”。唐王蛟明万历二十七年《重修凤阳桥碑记》载有“索保"之称。年长日久,因“宝”“堡”也系同音,但村名多用“堡”,故改称索堡(读作bu)。

   娲皇宫是国家5A级景区,位于涉县索堡镇索堡村,是全国规模最大、肇建时间最早、影响地域最广的奉祀女娲的历史文化遗存,被誉为“华夏祖庙”。北齐摩崖石刻、主体建筑娲皇阁、女娲祭典为景区三大精髓,分别以“天下第一壁经群”、“活楼吊庙”、“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殊荣享誉国内外,是研究我国根祖文化的重要基地。

弹音

    始建年代无考。薛、杨二姓最早在此立村。明初,从山西省洪

洞县迁来张、汤等姓。因村后有鸡冠山,峰似琵琶,人们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借用弹“琵琶”之音给村庄带来优美和谐的乐趣,便将村庄取名弹音村。

涉县弹音村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旧址,位于邯郸市涉县索堡镇弹音村。

1941年,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建议成立了晋冀豫边区临时参议会,按照“三三制”原则选举临参会参议员,选举产生晋冀豫边区政府。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驻地几经变迁,1942年2月,由涉县靳家会村迁往涉县弹音村,在弹音村居住三年多。1945年春,由涉县弹音村迁往涉县下温村。1945年12月底,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离开涉县,迁往武安县无汲镇。1948年9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后撤销。

旧址为一独立的四合院,由正房、北屋、戏台和西耳房组成。旧址于上世纪80年代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悬钟

   始建年代无考。明崇祯三年(1630年),县内田家镇(小会村)田姓迁来。后有杨家庄(下偏凉村)杨姓迁来居住。田、杨二姓在路旁开店,分别称上店、下店。后因村中有山形如巨钟,该村就近而得名。

     觉慈寺座落在离索堡镇2.5公里的悬钟村村北,沙阳古八景“钟鼓奇形” 之名山下。觉慈寺北靠钟鼓山,前有清漳河,山光水色,青翠缥缈,云雾缭绕,林郁葱葱,形胜秀景,左望高峰峭壁间,圆石垂空隐然如洪钟在悬,右观矮岗嵴垲上圆石踞岭巍然若捶鼓在架,虞西清穷泉,源发自山腹剞木而下潴以方池。岁时遇旱远近皆来祀祷于此。有灵应感,故目直上山峰曰甘露峰,古相传曰熨斗繇,佳以茂林弥山,修篁薆谷之地,幽景胜物产天然,是圣贤居隐灵之地也。

石家庄

    清初, 河南省林县峪门口村石福至迁此。后有境内张家庄李、杨等姓迁来,以石姓先来,且户大人多,取名石家庄。

高家庄

     始有高姓在该处居住,以姓氏取名为高家庄。后高姓迁去,境内胡峪村陈姓、南沟村张姓迁来,村庄仍称高家庄。

磨池

    该村较古。当地流传着“三皇治世古磨池”之说,始居姓氏不详。明洪武年间( 1368-一1398年),河南省林县峪门口石姓逃荒到此定居。居民在村又建下挖了一个水池,池旁安起一盘石磨, 故取名磨池村。

    磨池村,涉县影视基地,位于索堡镇东北,由娲皇宫景区西侧的道路一直上行,过石家庄和高家庄两村就可到达。由著名编剧王朝柱但任总编剧、由著名演员唐国强、张再新、杨俊勇主演的32集抗战电视连续剧《太行山上》曾在这里拍摄,抗日战争主题电影《鬼子别跑》及22集电视连续剧《硝烟背后的战争》也曾在此取景拍摄........

土后门

     清顺治年有“三皇治世在磨池”等传说的磨池村乡间石子路间(1644-1661年),境内七原村(中原村)吕姓逃荒到此定居立村。因村庄坐落在半山腰,地瘦缺土,取其反意遂称土厚门,后以谐音称为土后门。

陈家庄

   明万历年间 ( 1573-1620年),境内胡峪村陈姓迁此立村,以姓氏得名陈家庄。

南沟

    清康熙年间 (1662- 1722年) ,境内台村张鸿逃荒到此定居立村。因村位于唐王岐沟南侧的一条沟里,故取名南沟。

白泉水

    建于明朝中期。始有王姓在此居住。后肖姓从境内后寨迁此。清康熙年间,张姓从南沟、樊姓从台村迁来。相传,此地有一山泉,水甚小,村民想在此凿井以增大水量。但未达目的,故称白干水。一说此泉周围皆为白色的碎石,群众称之为白干石,以此取名白干水。明代中期, 渐取“干“甘”同音,改为 “白甘水”。唐王峧明万历二十七年(重修凤阳桥碑记)载有“白甘水”之称。1939年涉县解放以后,更名为白泉水。

温庄

    明朝中期始建,始有境内胡给村陈多文、陈多学兄弟二人迁来,后有县内台村张俭一家迁来。因村位于唐王收北且向阳,冬季较温暖,故名温庄。

曲蛟

    以其地貌蜿蜒曲折、纵横交错而得名。

佛堂

   该村村民是由温村后山移居过来的, 原名南佛,后改名为佛台,最后定名为佛堂。

     杨波是佛堂村地道的山里人,从小外出打拼创业,他经历了同龄人不能想象的艰辛,长达9个多月的时间里,历经20多次的失败,杨波和他的团队终于研制出全国首创的调味品——“酸枣小米醋”。

上温

     原与下温村统称温村, 元代就有此村,由温泉衍化而得名。因该村之下又建一村曰下温村,此村即称上温村。郜、李等姓在此居住较早。明初,又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数姓。

下温

      始建年代无考。原与上温村合称温村,村名来由与上温村同。一说始有温姓在此居住,以姓氏取名为温村。后温姓迁走,曹、宋、孙等姓分别从本县曲岐、曹家沟、索堡、河南店等地迁来,仍沿用原称。

常乐

     始建年代无考。王、曲、郓姓在此居住较早,后刘、许等姓分别从境内峪里、宇庄迁来。原村较为分散,有东落、西落、长落等称,随着人口发展,渐连成一片,统称长落。又以“落”“乐”同音,“乐”字意佳写作“长乐”。明代中期以后,根据原名并取“经常快乐”之意,衍变为“常乐”。

      常乐村是129师驻涉县的第一落脚地。1940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129师司令部、政治部,从辽县(今山西左权县)桐峪镇出发延清漳河南下进驻常乐村,随后进入整军建军最后阶段--整训与整编工作。为了适应军事斗争需要,129师在常乐村调整了军区、军分区的划分,成立了太行(辖5个分区)、太岳(辖3个分区)、冀南(辖5个分区)三个军区。其中,太行军区在常乐村成立。彭德怀同刘伯承、邓小平在常乐村统筹参与酝酿了百团大战,8月20日战役打响,历经三个半月的百团大战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同年12月迁往涉县赤岸村。

桃城

     始建年代无考。始有顾姓在此居住后,宋、常、李、赵、刘等姓相继迁来,分居在现村西北的杜家堰、上庄,后聚居一处, 称西城村。清乾隆年间(1736 1795年) ,以此处桃树颇多,改称“桃城村”。

                           涉县索堡镇桃城村古山寨文化遗址
      2008年1月11日,河北省文物普查组在涉县索堡镇桃城村山顶上发现自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商代时期的古山寨文化遗址,并采集到商代初期簋(Guǐ,中国古代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也用作礼器,流行于商朝至东周,是中国青铜器时代标志性青铜器具之一。)的残片。
      古山寨文化遗址位于涉县索堡镇桃城村南80米处的山顶上,该山又名小寨垴,海拔760米。其山峰陡峭,山坡荆棘丛生,山顶有烽火台一个。山寨内有大小房屋百余间,房屋时代不同,最早的为新石器时代晚期。
      遗址内采集到盆、罐、板瓦等陶器残片,有夹砂灰陶、泥质灰陶,器表多饰绳纹,另有粗绳纹、交错绳纹等,均有典型的时代特征。断崖上采集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并发现商初簋的残片。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因人们在山上植树,对遗址有影响,后来,村民在山上捉蝎子,将山寨及石屋拆毁。

小会

    为一古村,始建年代无考。始有田姓在此立村。村庄建在清漳河岸上,大路从村中通过,交通方便。称田家镇。后因河水泛滥,把村镇冲毁。村民渐移至山坡上居住,改称田家会。后李姓从本县城里迁来,成为全村时大户。清朝末年,改称小会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离索、孤独的聚落——河北涉县索堡——质疑“天下第一村”村名来历
莒南县卢姓村庄
龙口村庄石良镇船止沟村
【唐山奇葩地名第六季】迁安这些地名都是咋来的?
家和村安人财旺-走访社旗县郝寨镇蒋刘庄见闻
龙口和栖霞交界处有个“船止沟”村,住了不少刁姓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