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涉县古村落———南岗村

涉县古村落———南岗村

     涉县涉城镇南岗村,位于县城城区内。村域面积7.1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460亩。全村1336户, 3430人。姓氏多达十五六个,其中主要以冯、王、杨、梁、陈、樊姓居多。均系汉族。

     南岗村三面环山,仿佛一把太师椅将村落承载其中。村子背依韩王山,南望五指山,村前龙山宛若一条巨龙横卧,龙山脚下巨大的土龟,就像一颗绿色的宝珠,镶嵌村前。

    村子最先形成于沟壑以北,后陆续向沟壑南岸扩展,分为上村、下村。沟底平坦地带,掘有水井,放置着石磨石碾等居民生活生产器具。因此,该地方称作“碾上”,成为南岗村最早的发祥地及生产生活娱乐活动中心。后逐步发展到东至弯子街,西至小街嘴,南至观音堂,北至二层崖。

     南岗立村年代已无从严考。据发祥地碑记载,宋时称龙山乡,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石拱券外段石刻记载称贾岗村,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王氏祖碑称河南彰德府磁州涉县乘云二日贾岗村。清初改为古北假,后称南岗至今。

    又据《涉县地名志》记载,宋时属龙山乡,原有李、梁、侯、何、申姓定居。明初,冯氏冯贵族迁于涉之东乡, 编户龙山四里八甲,称龙岗村。明嘉靖四十五年(1565) 十月初四,王氏王祖鎰碑称:河南漳德府磁州涉县乘云二里贾岗村居住(六世孙立)。陈氏陈士兴,迁居于涉邑东北南岗村,编户龙山四里三甲,后改为七甲。明天启四年(1624) ,杨氏杨浩,土著涉东北之南岗头,编户龙山四里五甲。清嘉庆四年(1799) ,属涉县五路二十八约所中北路之首,附辖七村,有曹家庄、何家庄、王家庄、西湾、南蛮驼、古台、西沟。

      南岗村内弯子街的古槐,据考为汉代古槐,至今已有千年以上历史。村中杨氏、冯氏、陈氏都留有祖案,杨氏、王氏还有家传族谱。

     南岗村原有李、梁,何,侯、申等姓氏,自明洪武陆续迁来陈外支,杨姓三支,王姓两支,冯姓一支,故有“三杨、 两王、一老冯”之说。三杨即,一支杨浩,迁自山西武乡韩登里,至今十四世;一支杨镃, 迁自山西洪洞槐槐树底村, 至今二十一世;一支杨徵,迁自山西洪洞老槐底树,至今二十二世。两王即:一支王德、王义、王友三兄弟,自洪武开基(1368) 创居南岗:一支王禄,迁自山西洪洞大槐树社,至今二十四世。冯姓始祖冯贵,洪武初迁自山西省武乡县,至今二十六世。

    村中最著名的是坐落于石券上关帝庙内的文昌阁,基石拱券上为砖木结构,三层阁造,飞檐斗拱, 歇山顶,通天柱,宽进高10.82米,长5.8米,宽5.7米。明崇祯时,村人两淮盐运使杨其廉就曾力主重修,未果。清成丰三年(1853) 被焚毁,威丰五年(1855) 重修,至今阁体基本完整,是全县著名的楼阁古建筑之一。虽历经沧桑,依巍然屹立,2005年列入市级文物保护范围。

    南岗村有多口古井,目前保存完好的有4口。其中碾上古井为第一口水井,大约是明代中叶挖掘,历经数年终于竣工。该井深18丈,并绳需要两个人才拾得动,后称西井。第二口并在村戏院内,明万历年间用了六年时间建成,后称东井。第三口并在上村关帝庙内顺治年间建,后称南井,深18.5丈。第四口井在供销社门口,是樊姓私家出资挖掘的,井深21丈。相传此井挖掘难度很大,打至漫天石后,采取掘一升石屑给升铜钱的方法,数年后终于甘泉涌出,为周围百姓解决了饮水之难。但本是很富裕的樊家,却为打井变成了贫穷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探秘涉县南岗村(四)长达数公里的地道,建于何时?开口在哪?
涉县名寺之十五南岗村文昌阁
中国古村落【34】河北省涉县井店镇王金庄村
涉县南岗古村,关帝庙与文昌阁。
河北涉县“岩上村”古村落
富平大贾村:清户部郎中王象天故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