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楼梦》里的人物,人们评价最不一的,就是宝钗

读者 | 越完美,越荒凉

作者:陈艳涛

经常有人引用张岱《陶庵梦忆》里的那句话,“人无癖不可与交”,但这句话常常被人们误读。实际上,张岱的这句话,后面才是重点: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一个人,如果从来没有依恋过、痛悔过、深陷过,就没有深情可言,你永远也不可能在生命里的任何时段与之结为知己。所谓知己,是要同悲同喜,以心相交的。

所以《红楼梦》里的人物,人们评价最不一的,就是宝钗。爱之者谓之冷静完美,宜室宜家;厌之者谓之伪善冷酷,没有温度。

其实在文学作品里,那些所谓完美的大善人,向来招人非议。就像刘备、宋江,他们表现得越是完美无私,越是让人怀疑他们的伪善。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太完美、太理想化的人,会让人怀疑他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宝钗身上。作为十几岁的少女,宝钗却超人般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近乎完美。然而正是因为她少有缺点,少有真性情的时刻,反而让人对她感觉疏离、陌生,甚至反感。

和宝钗相比,黛玉是诗人、文学家,她的烦恼多来自内心与世界的无声冲突。而宝钗要操心的却是世间种种:经营生意、人命官司、人际纷争等。宝钗出生于人丁单薄的皇商之家,父亲早逝,母亲无能,哥哥是只会闯祸的“薛大傻子”。从懂事起,宝钗就背着沉重的负担。从她出场时薛蟠为了香菱打死冯渊,葫芦僧误判葫芦案,到后八十回里夏金桂大闹薛府,误食毒药而亡,宝钗时时要操心的,都是最琐碎、最难缠、最不堪的家务事。她所见识的人生,远比宝玉、黛玉、探春他们所见识的,要复杂、残酷、肮脏得多。

金钏之死一节,宝钗安慰王夫人的话向来为读者诟病,觉得她无情。但这就是宝钗的习惯性思维,对她而言,金钏之死是一件要处理的事情,就像被金桂折磨的香菱,她用带香菱走的方式来庇护一样,两种行为都无关当事人本身。她考虑事情从不是因为感情,而是因为解决问题需要如此。

宝钗的为人处世,就像宝玉所看《庄子》里的那句话:“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人世间,总是那些更聪明、更敏感、更有追求或是野心的人活得更劳累、更忧伤,那些自认有补天之才的人,更是会承担起很多也许本不属于他们的担子;才能平庸或是心性散淡的人,才有可能“饱食而遨游”,才能体会“泛若不系之舟”的随意和自由。

经历过丧父之痛、家世败落的宝钗,其实是悲观的。她为即将到来的荒凉命运做好了一切准备。她从来衣饰素淡,房间像雪洞一般,任何装饰玩物皆无,是因为她做好了繁华可能落尽的准备。当家族的颓势不可逆转时,她的准备让她能承受任何艰苦、不可预知的环境。

只是,即便在隐隐而来的命运面前,宝钗做好了所有的准备,但不贪恋繁华旧梦,不眷念友情、爱情,活着,又是多么了无生趣的事情。所以宝玉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思念的却仍旧是“世外仙姝寂寞林”,因为,只有黛玉是和他同悲同喜,感受过爱与美,体味过生命中那些又寂寞又美好、又煎熬又甜蜜的种种深情的人。繁华过后的凋落才格外悲凉,相聚过后的离散才格外让人惆怅。

聪明完美的宝钗,为命运做好了所有的准备,唯一没有料到的,却是人心。

(摘自新世界出版社《花非花,梦非梦》一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中为什么没有薛宝钗选秀的具体剧情?
《红楼梦》人物名字与命运解析(五)
《红楼梦》的诗词之美,几点妙笔,点缀无尽的人物命运,悲欢离合
泪雨悲风中的艺术天地──论曹雪芹写哭
林黛玉、薛宝钗等人名字的隐喻及其它【 寄生草】
红楼之梦:看红楼众生,悟自我的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