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项久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新视野、新论域、新方法
userphoto

2022.12.10 北京

关注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9期P27—P28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题《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新视野、新论域、新方法——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与方法〉文本》,摘自《马克思主义哲学》2022年2期,薛刚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理论层面的内容研究和实践层面的方法论向导。如何在研究的视野、论域、方法上下真功夫,这就需要我们对以往的研究视野、论域、方法有一个较为全面和系统的了解,发现其中值得完善的地方,进而明晰未来的研究方向。

开阔新视野,解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前提性问题

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整体视角来看,这一命题包括了方法、理论和实践三个维度。对该命题展开研究,要明白研究视野是贯穿其中的基础性工作。树立正确的研究视野,并加以完善,对于完整准确地研究该命题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与作用。因此,要想弄清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视野,就必须结合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相关的诸多因素,既要着眼现实的社会条件,也要从历史进程中揭开研究视野的神秘面纱。而要了解该命题现实的社会条件,无疑需要从命题的历史进程中寻找答案。

这指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需要一种不同于以往任何研究视野的新视野。这种新视野便是世界历史视野。这并不是在批判以往研究视野的错误、站不住脚和不可取,而是超越了过往一切研究视野中的片面性、不全面性、不完整性,辩证地吸收了以往研究视野中值得借鉴的地方,结合以往研究视野的经验和优势,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新见解。

世界历史视野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的内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乃至中国哲学研究的核心与关键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需要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社会风貌、社会思潮和国人思维相结合。一方面,通过研究,正确处理中国传统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中国哲学的辩证关系。另一方面,在研究中,善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剖析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也通过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内容来充实这一哲学的理论体系。

世界历史视野着眼于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程。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过程,呈现出以民族化为主导、通过民族化实现世界化的二者相统一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历史进程可以看作世界历史的缩影。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上一些民族中扎根、发芽和成长,并且结出了带有本民族特色风格的民族化的累累硕果,对本土群众的思想观念产生巨大影响和深远意义,对世界上的国家和各民族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的格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它开创了民族化的哲学新形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繁荣多样,成为世界哲学体系的重要理论创新和内容补给。

世界历史视野与教条主义和文本崇拜相对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应做到不“唯西”、不“唯书”,只“唯实”。紧密结合中国文化传统,特别是在中国哲学传统的基础上,立足当前现实,着眼当前现实,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反思、审视与扬弃中国传统哲学,在对中国传统哲学理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基础上来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其带有民族特色,并且具有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传统与价值,逐渐成为具备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能被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可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视野必须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念进行相关工作,必须始终坚定不移的突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并将其作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变的宗旨。

立足新论域,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系统全面内容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论域的问题,不仅要研究其理论成果,而且还要分析其理论根据、思想前提、曲折历程、现实问题、未来走向等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都极其重要。从历史发展的潮流中去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才能找到更为深邃的研究领域,才能够对此进行系统性研究。理论根据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论域中首要的、基本的问题。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就会有正确的行动。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才得以发生与发展。理论根据是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何以可能的重要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百年的历史中,它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和进步。这一过程折射出理论根据三方面的内容,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另一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后一个是中国具体实际,三个内容缺一不可,彼此之间相互作用。

首先,从三者整体看,三者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中国化的哲学理论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特征。其次,中国具体实际论证了理论根据不是教条,也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最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理论根据广泛性和丰富性的特征。

现实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论域的关键问题。对现实问题的分析与解答,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命题的现实情况,准确回答如何推进该命题中国化的实践疑问,从而对自身发展起到有效指导。所以,总结现实问题,通过解释社会普遍存在的疑惑难题,来消除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误解。之所以会出现诸多的错误理解,就是因为混淆了该命题本身的内涵与外延,并没有把若干个和马克思主义有关的概念进行有效区分,比如什么是中国化,什么是时代化,什么是大众化,什么是现代化,什么是在中国,等等。这些概念表面上看有些类似,但是其中存在着明显区别,误解便是未能辨别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也未能识别每个概念的正确与否。同时社会上还出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时论、落后论、代替论等诸多带有威胁性色彩的错误理解。只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现实问题中诸多误解的面对、回应与解答,才能实现该命题的飞跃与发展。

探索新方法,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方法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新方法要明晰并始终秉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本质特征。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很早就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在这之后,恩格斯又强调:“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这些都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性的本质特征,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规律的重要显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方法要同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当前社会现实相结合,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研究方法与中国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实相结合。这是新的研究方法必须明确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新方法要掌握并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范式。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范式,是指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将其作为理论研究的出发点,作为根本的评价准则,作为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原则。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基本遵循,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范式,这是由自身的本质要求与客观需要决定的,即由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践性与社会现实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要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进行此方面的研究,实现该哲学的本土化,同时对严重歪曲该哲学本质的思想和行为。必须牢固地确立立足中国具体实际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和各种歪曲性的理解进行最终的斗争,纠正错误观点,表达正确思想。同时还要进行多种形式的学术研究,开展学术定位,完善该哲学中国化范式,为此方面的研究创造条件,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应有的方法论原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式现代化与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西方哲学中国化历程及经验教训研究
以哲学创新引领时代发展
新刊:《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总第6辑)
西方理论中国化的三种肤泛理解
《实践论》与《矛盾论》的当代价值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