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龙泉漱玉”盛景重现!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开放
userphoto

2023.04.09 北京

关注

4月8日,位于昌平区的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将正式开园。

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总规划面积为63.16公顷。东到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西至现状化庄路、南到规划京密引水渠北路、北到龙山北。遗址公园内主要有龙泉禅寺、都龙王庙、白浮泉遗址——九龙池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白浮泉是白浮瓮山河引水工程的源头,被称为元代京杭大运河最北端的水源,是研究北京水利事业发展史的重要实物资料。此次经过修缮的龙泉禅寺、都龙王庙等都将重新开放。值得一提的是,被誉为“燕平八景”之一的“龙泉漱玉”也会重现在游客面前。

01

龙泉禅寺常设

大运河源头历史文化展

龙泉禅寺已经伫立在昌平区龙山山麓东侧约600年了,与山顶的都龙王庙俯仰相望,民间俗称都龙王庙为上寺,龙泉禅寺为下寺。龙泉禅寺历史悠久,旧称“海角龙泉梵苑”。至明代前期,基址尚存。到了明正统、景泰(公元1428年—1457年)年间进行过重新修缮和立碑,赐名“龙泉禅寺”。清代以后,龙泉禅寺依然梵音不绝,龛灯长明,至乾隆时期规模尤盛,以至于都龙王庙的香火焚修、晨钟暮鼓等事务,一度由龙泉禅寺的寺僧代为管理。

如今,龙泉禅寺变身“大运河源头历史文化”展厅。走进序厅,映入眼帘的是清代《京杭道里图》的复制版,虽是复制版,但相较原图,却多了几处“彩蛋”。讲解员指着其中白浮泉的位置说:“因为白浮泉在元朝灭亡后就不再作为运河水源了,所以原图上并未体现白浮泉具体位置。而我们向相关专家请教并参照文献,还原了大运河在元朝最北端的水源——白浮泉,以及白浮瓮山河和通惠河两条水路图。”画面中,可见现在的昆明湖、北京城与通州城,更加直观地诠释了白浮引水的重要作用。这幅图采用地图与绘画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当时大运河的山水风光、城市桥梁、江河船楫,并点缀纤夫拉纤、路人行走等场景细节,画面栩栩如生。

穿过序厅就是展览的核心,三间展厅将展览分为三个部分。首先《大都初兴觅水源》讲述元大都初建面临的水源问题以及对元代科学家郭守敬的介绍;《龙泉北导济漕运》向游人们展示郭守敬找到白浮泉,并开发利用白浮泉的故事;《通惠舟楫壮帝都》则重点介绍了通惠河的修建以及白浮泉及其所在地龙山对后世的影响。

讲解员介绍,当时北京从金中都变成了元朝的统治核心元大都。朝廷不仅要维持全城百姓的生活用水和宫廷园林的用水,还要保障供应每年几百万斤粮食的运输。元大都短时间内人口迅速增至100万,需要大量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都城。寻找稳定的水源就成了当务之急。

此时郭守敬出现了。他多次实地勘探,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修建“白浮瓮山河”工程引水入瓮山泊(今昆明湖)的设计方案,即将白浮泉水向西引,循西山山麓,顺缓坡下降绕行,流到京城西北,诸多泉水沿新筑的白浮瓮山河顺流而下,先“囤”在瓮山泊中,再向南引水入大都积水潭。通惠河修好后,江南的漕船就可直入积水潭码头。

郭守敬在兴修农田水利的过程中,测量地形,绘制地图,并且根据水流落差,提出以海水平面作为高程起算的基准面,这是测绘地图史上最早使用有关“海拔”的思想。郭守敬提出的海拔高程概念比德国数学家高斯提出海拔概念早560多年,在我国乃至世界测绘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02

北京唯一一座以

“都”字冠名敕建龙王庙

走出龙泉禅寺并沿着新修建的步道登上龙山,10分钟后就能看到都龙王庙。昌平区博物馆原馆长邢军介绍,都龙王庙始建于元代,是北京唯一一座以“都”字冠名的敕建龙王庙的筑建地。据《昌平文物志》记载,由于白浮泉水解决了通惠河漕运的难题,元朝中叶,敕赐在山顶建都龙王庙。

对“都”字的解释,可解释为历史悠远,元代就已经成为祈雨之地;还可解释为覆盖面广,一座龙王庙可“管”直隶省。邢军说:“清康熙五十二年,昌平州龙王山神祠得以重修,并在祠堂外的碑上留下了20个州县,其中最远的大城县位于河北省较南的位置,可想其覆盖面有多大。”

都龙王庙坐北朝南,自北向南是正殿、东西配殿、钟鼓楼、山门以及山门外影壁。庙内正中坐落的正殿年代最为久远。讲解员介绍,正殿屋面前坡正中有12垄黄琉璃筒瓦,推测是清末时期某次修缮后,从别处找到的一些黄琉璃瓦覆于其上。

为了保护文物安全,都龙王庙内没有安装任何光源。主殿内两幅推测绘制于清末民初的壁画最为珍贵。邢军介绍,壁画的内容讲述了天气大旱,井水枯竭,老百姓寻龙找水的故事。基于梁架结构情况,两侧壁画前高后低,前高2.4米,后高2.15米,通长9.7米。可惜的是,主殿西墙北部以及东墙南部的部分壁画,曾因屋顶年久失修漏水被冲泡缺失。

西侧壁画共有人物38个、井口8个、野兔3只,表现为连环画的形式,各个画面有机结合,画中内容为家中老小生活遇到困难,或与天旱有关,需要寻找水源以供生活之需;另一画面则是两个年轻人外出寻找水源,足迹遍布山谷丛林。

东墙壁画中有人物35个,龙形人身3个、天空小飞龙4条,龙首人身老者1位。壁画的北侧部分讲在人间的故事,中间部分则以龙形为主题,一条长龙从井口中腾空而起,似是要为百姓行云布雨,降下救命的甘霖。东西两侧的壁画于2020年进行了专业修复,并将壁画浸水的部分补白,对认识壁画的内容和以后对壁画的保护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殿内供奉的主尊是龙王,两侧是雷公、电母、风伯、雨神。邢军介绍,此处供奉的龙王是井泉龙王,供给日常用水,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明清时,都龙王庙曾是著名的祈雨之所,香火鼎盛。《光绪昌平州志》记载,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昌平州大旱,眼看庄稼颗粒无收,于是昌平官民齐聚庙前,“诣山虔祷,旬日间甘霖大霈”,京城旱情顿解。光绪帝听闻后特赐都龙王庙“祥征时若”匾额一块。

03

“京闸坝之源”重现龙泉漱玉

从都龙王庙南侧山道向下来到九龙池遗址。这里的一池碧波,就是元代大运河最北端的水源地——白浮泉。

目前,遗址分为九龙池与白浮泉碑亭两部分。其中,九龙池的池壁用花岗岩砌成,池底部铺满鹅卵石,白浮泉碑亭用青石雕刻九枚吐水龙首。邢军介绍,这是龙生九子之一的“螭”,螭首嘴大,肚能容水,有螭首散水之说,在建筑中多用于排水口的装饰。

1989年,在白浮泉原址基础上,仿建了元代风格碑亭一座,亭内竖立着侯仁之撰文、刘炳森书写的《白浮泉遗址修整记》。据史书记载,郭守敬引水济漕,引白浮泉水汇至瓮山泊,导入积水潭,最后到达通州连接北运河,解决了当时大都(北京)的漕运难题。大运河从南方运抵通州的百万物资,无需车马轮毂,可经通惠河漕运直入京城,历史上留下积水潭“舳舻蔽水”的盛况。因此,白浮泉被认定为元代京杭大运河最北端的水源。白浮泉在历史上也有了“京闸坝之源”“通惠坝河之源”“通惠河源”等誉称。1990年,白浮泉遗址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白浮泉遗址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碑亭下方,就是白浮泉的泉眼,如今仍水量丰沛。不过,其实运河水源不止这一眼泉水,元朝官方撰写的《元一统志》中记载:“上自昌平白浮村之神山泉,下流有王家山泉、昌平西虎眼泉、孟村一畆泉、西来马眼泉、侯家庄石河泉、灌石村南泉、榆河、温汤、龙泉、冷水泉、玉泉诸水毕合。”也就是说,白浮泉确实是北端源头,但正是西山诸泉之水汇聚,才有了充足的供给水源。

而且,从地形上看,瓮山泊在西,白浮泉几乎是京城正北,如何成为大运河源头的呢?其实,白浮泉的东侧有条东沙河,以前白浮泉水向东流汇入东沙河。但为了解决漕运难题,郭守敬拦河改道,将一道白浮堰架在了白浮泉与东沙河之间,《元史河渠志》中说,是“挽水向西”,生生把向东流的白浮泉水给别了过来,一路向西。

阳光照射下,汩汩清泉不断从龙首喷出,如玉石璀璨。据明《隆庆昌平州志》记载,“按州东南五里有龙泉山,上建都龙王庙,山之东麓,泉涌山下,石窦潆洄,如玉喷吐,清冽可爱,州之游观者无间四时”,史上此景有“龙泉喷玉”之称,清康熙年间改为“龙泉漱玉”,为明清“燕平八景”之一。如今,经过修缮,“龙泉漱玉”得以重现。

04

全方位对接副中心大运河文化资源

中国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先生誉白浮泉为“大运河的最上源”,是大都城“前所未有的新水源”。面对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昌平区要如何利用?北京昌平文旅集团副总经理吴振平介绍,昌平区将发挥大运河文化带对城市功能空间的组织和优化作用,确保“千年运河”文物与生态得到有效保护。通过对都龙王庙、九龙池等历史遗存进行保护性修缮,再现“龙泉漱玉”等历史文化景观,挖掘其作为元代大运河北端水源、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经典杰作、祈雨民俗文化重要载体的历史文化价值,建成大运河水源头标志性公共文化区。

吴振平介绍,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的开放,不仅是大运河文化形象的展示平台,更是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民心工程。公园毗邻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周边生态环境良好,宜居功能完善,是市民亲水休闲胜地、健康生活的载体。今后,将充分运用运河元素,打好“运河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依托大运河源头文化内涵,丰富旅游内容,提升服务品质,精心设计大运河旅游产品,推出大运河旅游研学品牌,提高大运河文化旅游的影响力。

北京城市副中心也有深厚的运河文化底蕴,大运河北京段的一头一尾是否会联动呢?吴振平透露,该集团将以2023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为契机,全方位对接副中心大运河文化资源,协同谋划大运河沿线区域发展,彰显大运河文化带在文化传承、生态环境、文化创意、旅游休闲以及带动区域合作方面的价值,共同将大运河建设成为魅力长河、美丽长河、共享长河和协同长河。

同时,联动大运河沿线35个城市,协同开发、管理和利用区域文化资源,实现文化优势互补,推进文化创意资源共享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包括联合举办“大运河文创大赛”“大运河与长城对话”沙龙、“白浮泉论坛”等活动,推动沿线各省市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休闲产业协同发展。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记者:张群琛

摄影:邓伟、党维婷

微信编辑:詹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3.07.20 北京 昌平 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白浮泉)
大运河之源!昌平又多了一个值得所有北京人打卡的游玩地!
游玩攻略!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今日开园,多图抢先看——
北京大运河故事丨​龙山脚下白浮泉
走近昌平|大运河的源头——白浮泉遗址
白浮泉 昌平龙山 燕平八景之——龙泉喷(漱)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