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笔好是练出来的还是看书多的结果?

舒明月在《大师们的写作课:好文笔是读出来的》中有一个旗帜鲜明的观点,不是所有的人都真的会读,但真正会读的人一定会写。这个观点我也同意。这也并非如何新奇的观点,三岛由纪夫强调好的作者一定首先是好的读者,有些写作教程不断重复写作的根本是思维和眼界,说的都是一回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个道理。

实在找不出提高文笔的方法,不妨回归本源,从比照文本入手,看看自己所写的,和别人所写的,究竟差别在哪,这和一个人始终无法提高自己的外语口语水平,把自己的发音录下来,和母语人士的录音带对比,往往能发现自己的问题,是发音不准还是重音不对,一目了然。

我就用舒明月这本书里的例子,来简单说明一下,究竟怎么读,才算会读,才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文笔。

首先是带着问题去读,要归纳总结,知道什么是好的。风景描写有很多,有些名著以出色的风景描写见长,比如霍桑的《红字》、梅尔维尔的《白鲸记》、夏多布里昂的《阿拉达》。将这几部风格各异的名著摆在一起,分析其中风景描写的长处,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好的风景描写,一定是动静结合的。

举例来说,《红字》第十六章“林中漫步”里有大段的风景描写,随便截取一段,“周围的树林一片朦胧,风吹过,噼啪作响。树枝在他们头顶沉重地摇曳着。一颗肃穆的老树对另一棵树悲叹着,似乎是在讲述树下这一对人的凄惨故事,或是无奈地预告着行将到来的祸事。”

再比如《白鲸记》里有大段风格沉郁的景色描写,第三章截取一段,“屋子里比外面还黑,房梁架得很低,地板又铺得不平。使人以为是进了一条破船的船舱。外面狂风吼叫,就好像在大风中失事的破船,摇摇欲坠的感觉很厉害。”

也是静中有动的。为什么一定要静中有动?读的时候要想原因,要想这么写的好处。要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静中有动有很多好处。

一是有画面感。

纯粹的静态景物描写不是没有,18、19世纪的小说家经常恪守严格的景物描写规范,比如巴尔扎克,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很清楚,缺点也很明显,一是视角不明确,没有人进到一个房间这么观察事物的,这番描写是通过谁的眼睛看到的?二是失之冗长,很容易让人失去兴趣。

而静中有动的描写,就很容易有画面感,寥寥几句话,就能把气氛营造出来。上面举的两个例子就都不长。而且我们也很容易知道在画面中的主人公在观察什么,所有景物描写都是主人公心理和生理的投射。

二是空间感。赫斯特两人在其中漫步的树林很大,作者只截取了这样一个部分,一颗肃穆的老树,另一棵树,风,空间感就有了,能写得少就不写得多,和说话是一个道理。《白鲸记》这一段也一样,写得很少,就有了空间感。这种空间感的好处在于它神秘,可操控性强。作者没写其他部分,写到后面,需要用到其他描写,来烘托气氛,来反衬人物,再加嘛,好作者要勾着读者一步一步跟他走,这样静中有动的描写就是手段之一。

我只说这两点,优点还有很多。

回到了这个问题,再问自己一个问题,上面两段描写,哪段更好?

我的答案是,《白鲸记》中这一段更好。

为什么?

首先是寥寥几笔,就有一个内外的空间对比,用船来暗喻这样一间破屋子,既写出了它的摇摇欲坠,也重现了作品的主题——航海。但这样的一间破屋子,也是好的,因为外面风雨大作。这样几句话的描写,就有了三个层次,一是现实中这样一间避雨的破屋子,二是比喻意义上的在暴风雨中飘摇的航船,三是作为谶语,暗示接下来要发生的情节。几句话,这么多层次,当然写得好。

为什么霍桑这一段就要差一些?首先是不出奇不出新,现在看有些平常,但霍桑还是用自己老道的笔法玩出了些心意来,比如强调树,是老树而不是新树或枣树,不是三棵树而是两棵树,暗示的就是林中漫步的这两个人,这两个人的身份、处境的对比,再加上风,暗示了他们之间的紧张空气,情景交融是做到了。

但敏感的读者可能已经注意到,霍桑的描写出问题,也是出在这上面,所有的情景描写,都有一个多余的尾巴,是把描写过渡回人物描写的过渡句,在上面这个例子里,就是“似乎是在讲述树下这一对人的凄惨故事,或是无奈地预告着行将到来的祸事。”

这也是霍桑的创作理念,他习惯于将自己的心理学知识运用于情景描写中,创造出一种新的心理描写和情景描写互相交织的氛围来,但读者如果动笔把这些心理描写全部删掉,并不影响作品的完整性,还会使作品更流畅。

在阅读的时候不断对比,不断设问,不断寻找答案,总会有提高的,最起码,总该能知道自己要提高文笔,该朝哪个方向努力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树犹在,风景依旧
老树揭露你的内心,很准!
同题诗展|周燕恒:一棵树不言不语
跟景物散文练文笔,不能摘抄模仿,要学思维
时久成精且听木瓜讲老树成精的故事
散文:深秋,一棵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