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莲花古庵之神奇传说

莲花古庵之神奇传说

                                             叶良方

    莲花山庵,俗称飞瓦庵。在海丰县与归善县(现惠东县)西北部交界的莲花山北坡谷地间,地处主峰海拔904米处。明崇祯六年(1633),高僧印真和尚创建。坐西向东,前后三座各五间,左右附廊,面积500多平方米。是粤东地理位置最高的寺庙之一,也是一座充满传奇色彩的高山庙宇。



   传说一。明末建庵时,高僧印真和尚将山下砖瓦等建筑材料,一甩手卷入阔大的袈裟之中;然后运用佛法从山下搬到山上而建成的,故称为飞瓦庵。另一种传说则谓建庵初期,每天由上山的樵夫、烧炭者、香客捎带砖瓦等等建筑材料,历经艰辛地搬运上高山。然后请能工巧匠用当地不规则的山石砌墙,并砍伐山中杂木做成桁梁,历经长期岁月而建成;而被山民称为飞瓦庵。清初鹿境《蔡皇勷手记》载:“癸酉年,僧人印真提缘,欲创莲花山庵以修道,先造山脚庵,次造半山庵,半山建大庵二座,铸千斤钟一口,县内弟子,日游者甚多,此亦系丰邑胜景。”记录了高僧印真和尚兴建鸡鸣寺前身山脚庵和莲花庵(半山庵)的经过。现山上尚有几块石头构成的石厝,传说是明清时期庵中和尚在此练功坐禅的地方。

 

    传说二。清顺治四年(1647),挂冠返回海丰县城的霍山知县姚敬,为躲避清朝政府的劝其出山做官的骚扰,偕同家丁上山隐居于飞瓦庵附近的山谷中,读书明志,拒不事清。并应主持印真和尚的邀请,发善念捐款兴建莲花古庵。并捐铸千斤大铜钟一口,悬挂于古庵之中。亲书“莲花古刹”四字横匾挂于庵前,莲花古庵遂成为明末清初惠州的名胜丛林之一。《蔡皇勷手记》载曰:“县里子弟日游者甚众”。后来,姚敬在飞瓦庵附近隐居的山窝,被当地山民称为“书房窝”。至清顺治五年(1648)夏,姚敬在山上逝世,由印真和尚为其诵经超度,礼葬于公平赤土,其节操传诵至今。并流传飞瓦庵大门左右:“寻常出去凭云锁,几度归来带月敲”的对联,为清初黄德燝举人所撰书。

 

   传说三。明末海陆丰民间流传甚广的“张碧英投庵”的白字戏,其时代背景就发生在莲花庵中。剧情以张碧英投靠莲花庵为缘,叙述明末海丰县城员外陈忍苍,因妻儿早丧,遗下媳妇张碧英及孙儿春生。而续娶的继室王婆则凶狠恶毒,整日拷打媳妇。迫使张碧英多次寻求自尽。后蒙莲花山庵小尼点化,带其上莲花庵觐见主持法慧,在佛祖面前削发为尼。陈员外闻讯,一纸休书休了恶妇王婆,与孙儿一路上山追踪而至。祖孙二人牵衣痛哭,力劝张碧英归家的凄恻故事。

 

   传说四。清康熙初年,印真和尚逝后,飞瓦庵和山脚庵因流寇作乱而付之一炬。至海陆丰苏维埃革命时期,为避开国民党第4军副师长余汉谋部的围剿,红四师师长徐向前、党代表刘校阁率领三四百名战士曾撤退至庵中。因此,飞瓦庵一度成为红军和当地游击队坚持武装斗争的宿营地。1928年夏,国民党邓彦华部到山上围剿时,为了防止红军返回莲花庵活动,命令士兵纵火烧毁了这座百年古庵。



    传说五。2005年,少林和尚释一山,奉昆仑山百岁老师父净尘高僧临终之命,率领5位徒弟前来广东寻找海拔最高的寺庙,一路辛苦跋涉,终于寻找到莲花古庵遗址。一山法师刚到飞瓦庵,就在附近搭寮闭关一个月。后来又有来自五台山的果才法师,在飞瓦庵附近棚屋里闭关三年,至2011年5月出关。如今,在释一山主持的筹建下,从通平古道观音庵起,新筑一条约10多公里长的上山公路;方便香客和旅游者乘车上山。目前,莲花古寺山门筑有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的露天巨像,一座美轮美奂宽宏的大雄宝殿,亦矗立在山谷之中。昆仑山净尘法师的临终禅语终于实现,古寺初具规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双峰宝觉寺
白露山的传说
高塘的传说
号称百年来第一高僧的虚云和尚的传奇故事,传说曾受慈禧跪拜
广陵踪|出家是我兴趣,辩论才是职业——贫僧不贫支道林(上)
茂兰茶房寺传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