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甲子八音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甲子八音

甲子八音源远流长,是海陆丰传统文化中古代民乐的承袭,而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尤其富有南曲的特点。被列入汕尾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八音是我国古代民族乐器的统称,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在海陆丰地区广为流传。甲子八音,当地群众亦称“福建八音”,其源流来自福建。甲子是个渔港,渔民与福建渔民之间的往来交流一直都很密切,为福建文化融入粤东甲子构成自然条件。据史料记载,明朝时,朝廷曾在福建的莆田设立专事办理户籍南迁手续的移民局。八音也随着不断南迁居民来到粤东后流入甲子,与当地的民间音乐文化相互渗透和融合,形成既有鲜明地方特色,又富有南曲特点的甲子八音传统民乐。

从甲子八音乐曲的旋律、节奏等,也能看出甲子八音与福建音乐的近亲关系。甲子八音传统曲牌中的《福建头》、《双清》和《钱鼓尾》等,更说明甲子八音来自福建。甲子八音中的主要乐器,如“劳投藕”弦、云锣、刮仔、五劈等都是福建民间音乐的特色乐器。

甲子八音主要使用板鼓、云锣、刮仔(潮汕叫“床头钹”)、中钹、响盏(加冠锣)、钦、五劈(由五块竹板串成)、苏锣等八种打击乐器。其艺术特色乐曲一般定调l=bE或1=F。演奏时常把两个或几个曲牌联缀进行,习惯于以一首4拍4或4拍8的慢板曲子,给几次反复后自然转入4拍1拍子的三板曲,又经多次反复后逐步加速,最后由板鼓指挥结束演奏。也有三四首曲子联套演奏的。乐曲多以高徵调式为主,注重结束音的宫音地位。笛子为乐队的主奏乐器,云锣、刮仔起节拍指挥作用,其他乐器包括打击乐衬之。弹拨乐演奏的旋律不尽与笛子旋律相同,它通过连续不断的弹、拨、滚、扫的指法效果,使整个乐曲听起来紧凑、连贯,填补了乐曲的一些长音。由于甲子民间八音艺人一贯坚持严肃认真的演奏态度,无论引入和融合那种音乐,都始终把强化本体特色放在首位。演奏中,特别是笛子,不随意添花扦指;从而使甲子八音至今还能完整地保持自身特有的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朴实的民间风格。

甲子八音演奏形式比较特独。分坐奏和行进两种形式。不管那种形式,都必须以板鼓为中心,两旁分座或站立的笛子,其双手提笛子的动作和姿势,要求两边相对称,形成“八”字形。据甲子八音老艺人讲述,目前甲子八音遗存的传统曲牌有《福建头》、《双清》、《槐荫折》、《伍段子》、《一粒星》、《普庵咒》、《柳青娘》、《柳青娘尾》、《画眉跳架》、《对面笑》、《双鸳鸯》、《大过场》、《大开门》、《扑灯蛾》、《小扬州》、《钱鼓尾》、《四方》、《北调》、《二粒星》、《黄笛》等二十多首。其主要演奏场地是庙会、节日庆典、街头舞台坐场吹打、婚丧嫁娶演出等。

甲子八音不仅是对古代民乐的承袭,而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尤其是富有南曲的特点。它综合了吹打乐和丝弦乐的乐种性能,也强化了海陆丰民间音乐南北风格交融的特色,其中福建民间音乐的风格甚浓。1984年,由于它特有的风格,被作为“海陆丰吹打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编入《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广东卷》,从此,“海陆丰吹打乐”成了广东省第四个民间音乐种,开创了“海陆丰吹打乐”在广东省的乐种命名史。

新中国成立后,甲子八音演奏活动较为普及,特别兴盛。“文革”时期几乎绝响,八十年代后,又复苏兴旺。目前,甲子现存的八音乐馆有两处,一处是甲子城内的“腾云轩”,一处是甲子北栅的“洪门九妖”馆。近年来,在当地党政的关心和上级文化部门的指导下,不管是活动场所、文化设施,乐器建设,还是对乐曲的收集整理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培养了一批新乐手。

甲子八音这门古老的音乐艺术是海陆丰传统文化的突出表现形式。它有着极其重大的人文研究价值。它的演奏与当地的宗教信仰及祭祀活动相结合,直接影响海陆丰人民的信仰生活、心理习俗、价值取向。具有民俗学研究的特殊价值。保持“原生态”的八音,对今天的社会、文化、经济、民俗研究,都有着重大的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海陆丰这17种民间艺术文化你还记得多少?
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汇集(二十一)
万江又一项目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厉害了!湖北这45人被国家瞧上了!
海陆丰滚地金龙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揭西河婆客家山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