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丰城隍庙文化探源

       海丰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的滨海古县,素有“历史文化名城”之称,其人文古迹,革命命遗迹,随处可见。作为海丰县重点文物之一的城隍庙是一座年代久远,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宗教规制齐全的官祀道教庙宇,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公元1368年,朱元璋发起农民起义推翻元朝,拨乱反正,建立大明王朝,朱元璋当上明朝开国皇帝之后,诏示天下,为宋朝雪仇雪辱,派出钦差大臣巡视全国各地进行调查有关政治、经济、历史问题和一系列的抚民政策。因为晋代的海丰县衙办公场所毁于元朝末年的战火。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向旧县址的西侧择地,经报朝廷批准拨款重建新的海丰县衙及行政办公机构的配套设施。徐规奉圣旨出任明代海丰第一任知县,并主持新县衙的建设项目。县衙西侧建造城隍庙,崇祀城隍神。

     海丰县政协常委、文史委副主任吴福钦讲述:由于明太祖朱元璋皇帝高度重视城隍神的信仰政策,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皇帝,下令为宋朝雪耻,敕封抗元民族英雄文天祥为天下都城隍神,称为“帝”, 参照历代帝王之庙的规制,在南京金陵建庙,供奉文天祥,由文天祥领导天下各府、州、县的城隍神。文天祥当上城隍帝,在阴间依律法惩治元兵罪恶,为大宋报仇雪恨;在阳间受到百姓崇拜,匡扶正气。这时期,官员和民间对城隍神的信仰趋于鼎盛。每年仲秋,祭祀城隍神,新官到县赴任也要先行拜礼城隍神。

    据海丰城隍庙石碑的记载,海丰城隍庙始建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海丰县令 陈规 在已废县城西侧重建县署,同时在县署西侧建城隍庙,崇祀城隍神。明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重建,清代数次重修,庙宇向南,风火式山墙,面宽五间,进深三进三座,庙前为广场,并建一香亭,广场对面建有戏台,城隍庙中轴线上:前为戏台、香亭、衙门、拜坛、龙虎井、正堂、天井、寝宫。主体建筑,以石柱和木梁抬梁架梁结构,造型简朴,在木梁木柱中不配制斗拱和雕刻,体现明代建筑特征,造型严谨、古朴、美观、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海丰县政协常委、文史委副主任吴福钦讲述:衙门上挂着“正直堂”匾额,正堂,又称正殿,是城隍神办公场所,正座塑造城隍神像,威仪肃端,上挂着“明镜高悬”匾额,俨然正直廉明的父母官,寝宫在正堂后面,是退堂休息之所,塑造城隍神和夫人之像。还有文昌帝君、福德爷、财神、文武判官、吏员、花王圣母、注生娘娘、值马将军和神马等塑像,是一处阴间的地方行政办公机构。
        城隍庙里挂有“正直感通”、“泽及戎行”、“百沴辟易”、“燮理阴阳”等匾额,还有“天道自中庸、善恶到头终有果;地祇原正直、盛衰满目岂无因”、“欲培海宇苍黎福;故现人间父母身”联。这些匾额与楹联的核心是歌颂城隍爷的功和德,劝人行善不作恶。此外还有石碑、石刻等,这些文化古迹是城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丰县政协常委、文史委副主任吴福钦讲述:匾额其中有:“正直感通”、“泽及戎行”、“百沴辟易”、“燮理阴阳”等。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城内钟希贤,考上己亥科举人,出任安徽省来安县知县,钟希贤为酬谢城隍神的恩泽,亲笔题书正直感通四字。
         走进城隍庙正堂中央上方有一右边雕刻一个大算盘,左边雕刻着“人有千算,天只一算,任你千算,总归一算”的横匾。据悉,这块横匾来历与清康熙三十七年海丰知县白太爷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
     海丰县政协常委、文史委副主任吴福钦讲述:在封建时代,城隍老爷的职位正四品官阶,而县令职位正七品官阶,城隍老爷以保佑城池和对政治上起到辅助的效应。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白章(白太爷)在任海丰知县时,发现从康熙初年迁界之后,连续六年的财政税收有漏洞,海丰的经济管理混乱。白太爷借用城隍神的威力,在城隍庙设立核算稽查小组,工作人员查帐不许离岗,编审全县的活埋米,使贫富平均。白太爷维护了老百姓的合法权益,又完善了县财政的收入。但是,白太爷得罪了很多富户。当年,白太爷别出心裁地设计一张匾额挂在城隍庙,右边雕刻一个大算盘,左边雕刻着“人有千算,天只一算,任你万算,总归一算”。
   关于海丰城隍庙,这里还有许多有趣的传说,民国初年有一支称“福军营”的军阀,路过海丰时,在城隍庙作为临时驻地。士兵们在寝宫前的阳井洗浴,当晚,很多士兵忽然肚痛大叫,福军营长询问城内长者,方知营兵有失礼仪,即向城隍爷陪礼谢罪,营兵肚痛才逐渐消失。部队离开海丰前,特制“泽及戒行”匾额挂在城隍庙中殿,现在的“泽及戒行”木匾是复制的。
     在城隍庙,有一种海陆丰独特的民俗文化,那就是城隍庙的“签诗”,据说:明代初期,建庙之后,人们盛行信仰城隍神,随着民俗活动的需要,遵循中华传统古代文化的《易经》占卜吉凶的原理,海丰先辈创作了七言四句,共四十首的签诗,以《易经》其中“元”、“亨”、“利”、“贞”四字为标签,每字十首,即“元一至元十”、“亨一至亨十”、“利一至利十”、“贞一至贞十”;元、亨、利、贞代表春夏秋冬四季。从古体诗词的角度看,城隍庙的签诗是七言诗,基本符合格律,具有研究意义。
    海丰县政协常委、文史委副主任吴福钦讲述:传说:明朝正德年间(约1506—1521年),富甲海丰的大商户族,被称为“吴半县”的兄弟吴子寿,有一年秋天,他到外省地经商,与当地有钱人家结为好友,刚逢中秋节,好友们邀请吴子寿一起赏月,一边饮茶、一边谈笑,在座的有人提出:今晚秋月当空,各人凭借月光花景,吟诗抒情。各位友人先后吟唱诗句,最后,要吴子寿作诗。但是,他是做生意人,虽然有读过书,对吟诗却未入行,那敢班门弄斧,只好推辞。大家朋友一定要他吟,并说:若是吴兄吟诗超越大家,我愿将生意交易的价格打成六折给你。说来凑巧,似是老天爷在帮助吴子寿要发大财。这时,天气突变,忽起西风,过一阵,乌云遮月,下雨了。朋友们从花园中移到厅内,继续饮茶,馀兴未尽。吴子寿这时触景生情,联想起他出门前,曾拜城隍老爷,求了一条签诗,自己暗想老爷公所赐的“亨十”的签诗与今晚的意境很切合。于是,吴子寿大声吟唱老爷公的签诗:“正好中秋月一轮,分明光彩照乾坤。无端却被西来雨,多少人间半掩门”。在座的朋友鼓掌喝彩,连声称妙!
      
在城隍庙前为古戏台,戏台前长26米,宽24米广场。戏台台墩高1.5米,面宽12米,进深9.7米,左右两侧背后各通道宽2米,戏台石柱有清举人黄汉宗撰写对联:“后世声名前事业,今人面目古衣冠。”戏台古香古色,是有代表性明代古建筑。每逢清明节及阴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出巡,届时善男信女,随城隍爷塑像游街游街,住户张灯结彩,祀神宴客,至为热闹。还传说农历七月二十四是城隍爷的生日,旧时各地均有迎城隍的盛大祭典,有举行灯炮会、演大戏等活动。1992年,海丰县委、县政府重视明代古建筑城隍庙文物的保护工作,县博物馆主持按原貌重修,之后对城隍庙进行修葺,并加强和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因此,民间信仰城隍神的活动,从传统观念上是起到积极意义,既发扬和保存海丰的历史文化及民俗文化,又有利于社会和谐、道德观念、公益事业的促进和发展。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城隍庙伴随着时代的流逝,沉淀了丰富的人文精华,同时以其独特的城隍文化,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传承发扬城隍文化,赋予了社会向上向善的力量,对海丰构建和谐社会构建文化大县、强县起着积极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听明清风雨,赏“九湖十八寨”——海陆丰城寨特色大观
宝塔沧桑--相传“县官白太爷破海丰牛地”
联话山川风物之十大名阁篇
海丰南门湖●谢道山塔与白太爷
龙脉伴凤河 麒麟山上现云台
【河朔记•表里川原】平遥城隍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