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陆丰:记青塘盖仔狮和青塘拳

      黄学文说,他年幼时拜陆丰青塘拳师“老虎师”(原名黄荣钦,也称“虎伯”),是“老虎师”的关门弟子和义子。“老虎师”临终前叮嘱其四弟黄荣庭接下他的担子来汕尾和顺村传授“青塘拳”。经过“老虎师”及其四弟黄荣庭辛勤地传授和黄学文自己几十年刻苦钻研,他在武术、舞狮、医术三方面尽得“老虎师”真传。

      海陆丰过年历来有“煎甜粿,睇虎狮”的传统。黄学文说,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有以舞狮前来助兴的习俗。舞狮源于军傩。傩是中华民族特有一种古老文化,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经存在。军傩是古代军队中用来作为出征祭曲、振奋军威、恐吓敌人的一种仪式。史书载:“当草莽开辟之后,多习于安逸,积之既久,武备渐废,太平岂能长保?识者忧之,于是乃有舞狮之举,借以演习武事,不使生疏。”

      作为一种传统民间艺术,海陆丰舞狮有多种,其来源不一,其中青塘村青面白额的“盖仔狮”历史最长,被尊为老大。青塘的盖仔狮又称军狮,是海陆丰地区的狮中之王。

      据考,“盖仔狮”即源于明代军狮,百年来一直在青塘村流传。因头部状似锅盖而名。具有目大口阔鼻子短等面部特征。眉宇间写有“王”字,额头中间饰有八卦。被尊为老大的“盖仔狮”享有特殊的地位,海陆丰有“青面白额,狮班免掠”之俚句流传。“免掠”意谓其武艺高强,地位崇高。

      舞狮表演通常分二部分进行,上半场“行狮”,进行狮舞表演,下半场“打拳”,即武术表演。青塘人称舞狮为“打狮”,打者,武也,由此可见青塘人对武术的重视。下半场的表演有单人打拳、双人对打、三人混打,还有“软跤”即似体操杂技表演。也有单人棍术、双人对打棍术及多人混打棍术表演,场面异常激烈、逼真(惊险),最后还有矛、盾、铁尺混打表演。青塘军狮以憨直拙朴、粗犷自然见长。在高亢粗犷的铜锣皮鼓伴奏下,抑、扬、开、合、滚、跃、抢……,再现古战场上的幕幕情景。除了“盖仔狮”,青塘还有“滚地金龙”、“猪乸狮”等较大型的狮班。黄学文说,民间有“狮礼多于孝礼”之说。旧时代,两班虎狮相遇,如果礼数不对,分分钟就要打起来。然而,这看似严苛的礼数后面,却蕴藏着不少历史的、文化的、民俗的信息,值得探究。

      青塘村至今仍流传着一则旧时比武轶事:一自诩武艺高强者,某日前往青塘,意欲寻找仲阳师比武,在村边遇一牧牛老者,遂问仲阳住所,老者得知其意,便说自己是仲阳徒弟,可领其前往。老者一拳打穿田埂,将牛绳穿过系好。比武者见状大吃一惊。又走了一段路,老者见村人准备杀猪,于是上前单手抓住猪后腿将一百多斤的猪提了起来,接着一招“黑虎掏心”,掏出一只完整的猪心。比武者暗自寻思:徒弟尚且有此武功,师父功夫更是了得,只好打消比武念头。其实,此牧牛老者正是比武者所找的仲阳拳师。

      黄学文说,青塘拳的精髓正如民间盛传的“子午流注”,视不同时辰有不同的打法,且注重后发制人。据悉,青塘黄氏始祖原是明朝碣石卫军官,后调任大安屯军总旗,随着屯田制的弱化及消亡,弃甲归田,开基青塘。然而学拳练武的习惯不改,以致今日,武术成了青塘传统文化之一。据传,康熙年间,清朝政府大破少林寺,有七位大师死里逃生,流落民间。其中一位大师得知青塘黄氏家族是明军后裔,族人平时喜欢耍棍习拳,逢年过节必有舞狮欢庆的习惯,便藏身青塘,传授南少林武艺。首批徒弟为黄宗仪、黄开封、黄开茂、黄子强等叔侄,得到大师的传授、点拨,功夫日益长进。开封、开茂兄弟还接连考中武秀才。

      黄子强(族人称二公、外人称黄骞),武艺更是出类拔萃。他跟随大师学习南少林拳、又学习峨嵋拳,创出技法独特的“前伸后拱”招式,人称“青塘拳”。其拳运动幅度大,上中下动作快速勇猛,手法严密紧凑,常以左腿出击最为凶猛。出于谋生的需要,黄子强还出外设馆教拳。青塘拳传人黄栋梁(又称仲阳),内外兼修,一整套青塘拳术,运用得挥洒自如,年纪大了,还能一拳打穿田壆,吓跑寻恤滋事狂徒。

      青塘武术主要包括舞狮、拳术、棍术,徒手对打(盘拳),持棍对打(盘棍),持刀对打(盘刀),铁尺、藤牌对抗以及飙(穿越)火圈、飙(穿越)刀圈等杂技表演。以青头白额“盖子狮”为主,也有猪乸狮,龙狮。祖传拳术套路很多,经常用来强身健体的有廿几套,如:头门、二门坠、三门卷(又称猴子饮水)、四门踢脚;中尖、二门反、三门搭、搬拦捶、磨砻拳,竹筒倒水、武松脱锁、雪花盖顶、鲤鱼翻肚,毒蛇拦路,老鼠偷油,乌鸦展翅,观音坐莲,四门穿手,童子拜观音等;著名棍术:有大揽,千斤秤,中拦槌,遛仔槌,毒蛇拦路等等。

      黄学文说,青塘拳共有73套,如今能全懂的恐怕已经没有了。一般能打二三十套者已是高手,他自己能打四、五十套。青塘狮班有严格规定:要练好“三门”才允许学习余下拳术。“三门”是指头门、二门和三门这三条拳,这是青塘拳的基础拳。三条基础拳练好了,过关了,才允许学习余下的“花拳”,如“雪花盖顶”“武松脱锁”等等。

      青塘村历史上出了很多赫赫有名的拳师,如仲阳、盛安、华忠、万浆等等,他们常被外村聘去当教练,足迹遍及海陆惠。

       数十年来,黄学文致力于青塘拳术的传播,其弟子远赴上海、珠海等处设馆,海陆丰内的鲘门、公平、平东也都有他的传人。他说,陆丰青塘历代拳师都来汕尾和顺村传授“青塘拳”,到他这一代已是第六代了。对此,他非常感恩青塘拳师教导的民间绝艺。可惜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年轻人对传统武术不太兴趣,学习的人很少,因此曾经在民间影响极大的舞狮及青塘拳有失传的风险,这是他所担忧的。无论舞狮还是青塘拳术,都有其独特的、无可替代的意义,他最大的愿望,是能把“盖仔狮”这个项目申请成为省级乃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这些民间绝艺能很好地继承并且发扬光大,即使不能,起码也让它们传承下去。

来源:汕尾日报 记者:沈洛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海陆丰四大门派原来是这四个
汕尾举行“武林大会”,敢问侠士对海陆丰“武林”知多少?
欣赏老拳师的拳术:《迷踪拳》
海陆丰传统武术
历代拳师秘不轻传的太祖拳
如何区分真太极和假太极?怎样使自己练的太极拳成为真太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